“咱們平台旗下的騎手,還在穿拚團外賣的衣服嗎?”
“不,之前已經強製騎手們更換了,一開始有人不願意,我們後來花錢回收了拚團的衣服……”
“那為什麼街上還有那麼多穿著拚團衣服的外賣騎手?”
“因為,那些真的是拚團外賣的騎手。”
從每日特惠的端口接入到拚團外賣之後,拚團的市場份額再一次擴大,訂單量就像是旱地拔草,劇增不止。
黃袍加身的騎手,帶著拚團外賣進入到了千家萬戶。
此時的拚團係,在生活服務領域紮根更深了。
你出門消費,用的是拚團到店。
你點外賣,用的是拚團外賣。
你想線上買菜自己做飯,用的是每日特惠。
你線下買菜做飯,瓜果生鮮來自於拚團供應鏈。
做到這個份上,拚團的業務關節幾乎全部打通了。
以團購為心臟的產業鏈,深入到了每一個層級,像一隻手,緊攥住了o2o市場,毫無遺漏。
從邏輯層麵來講,他當初發下的宏願,不讓任何一分孤錢無家可歸,逐漸成為了現實。
而隨著活動到了乾一周拿六百這個階段,江勤的狼子野心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就像他預料的第四贏一樣,堅持拿兩千獎勵金的騎手,讓拚團外賣的配送質量不斷提升。
而那些工作時長不多,工作能力不穩定的騎手,因為拿不到後期獎勵,則全都流入到了其他的平台。
這樣的結果,甚至比拚團騎手數量猛增更讓友商瞠目結舌。
每日特惠的產業升級完成了,拚團的市占率提高了,市場熱度又起來了,贏成這樣都贏麻了吧。
結果你告訴我,通過市場篩選出的高質量騎手,你不打算還回來了?
“最近有謠言說,拚團打算給闖入最後一輪的騎手買保險,設全勤,給底薪,給我嚇了一跳,然後我就去調查了一下,發現這不是謠言……”
會議室內,口碑外賣的郭明、羅平和羅賓坐的七零八落的,嘴角一陣抽搐。
市場部經理老孫咳嗽一聲:“上個月,口碑送單總量前十的騎手都已經簽了他們的勞動合同。”
“後麵的那些都沒簽?”
郭明還抱有一絲希望,覺得十個騎手影響不大。
孫經理抿了下嘴角:“後麵的我根本沒問,光看他們帶有三分內疚,七分憨笑的表情就知道了。”
羅平揉了揉太陽穴:“拚團外賣,後期難道要走快點餐的路子?”
“快點餐現在已經半死不活了吧?”
“聽說百度外賣想要收購它。”
快點餐是誕生於京都市場的點餐平台,也是第一個拿到投資的點餐平台。
因為他的老板席鐘文是從電話訂餐發家的,所以在入場互聯網領域的時候,他們還是沿用了傳統的商業思維,給底薪,簽合同,買保險。
一開始的時候,快點餐的發展還很快,但是這種招募騎手的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弊端。
在外賣市場急速擴大的情況下,人家都是下個app就能兼職,你怎麼比。
但拚團的路數是不同的,他是從全部騎手裡選出最頂尖的騎手簽約,這就很可怕了。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拚團是想把騎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和公司簽約,保證配送服務與時效,另一部分是兼職,以應對後期壯大及單量猛增。”
孫經理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也就是說,搞活動隻是噱頭,他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四個?”
郭明有點想打擺子。
孫經理點了點頭:“可以這麼說。”
“兩位羅經理怎麼看。”
羅平抿了下嘴:“江勤有個理論,他說互聯網商業有兩種做法,一個是推石頭上山,費時費力,而真正聰明的做法是先爬到山上,推石頭下山。”
郭明沉默了許久後開口:“現在的拚團,訂單量預計有多少了?”
“和餓了不持平了。”
“那他們從入場到現在燒了多少錢了?”
孫經理想了想:“三千萬,可能多點也可能少點,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字。”
郭明難以置信:“不是還有塑料袋?”
“他們賣塑料袋賺錢了。”
與此同時,在餓了不滬上總部,陳嘉欣在補全了江勤的四贏之後,一個人端著咖啡杯,獨坐了一個多小時。
她之前的感覺是什麼樣子的來?哦對,她覺得張煦豪像極了年輕時候的江勤,雖然江勤現在也比張煦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