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被迫獻策(1 / 2)

楚王見李然不願再為他出謀劃策,便當即用上了激將法。

你不願相助是吧?

行啊,寡人直接率師碾壓!

而當楚王這言一出,立馬所有在場的將領皆立刻是抱拳單膝跪地奇拜,齊聲應和一聲過後便準備退下去安排。

果然,李然聞聲急忙起身阻止。

他深知楚王說得出便做得出,要是他真的起兵去興師問罪,到頭來受苦受難的還是陳國百姓。

陳國君臣雖是昏庸,可百姓何其無辜。

即便是為了兩國百姓著想,他也不能讓楚王興兵問罪。

“大王,臣以為攻取陳國,大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

李然一個作揖,並是躬身言道。

楚王聞聲,頓知李然中計,便又故作姿態的隨口問道:

“哦?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隻聽李然道:

“臣以為,陳國目下國君新喪,陳公子留被奉為新君,然則公子招與公子過此二人皆不是易與之輩,大王隻需派一使者入陳,痛斥他二人過失,並揚言要向他們討個說法,此二人定然心生懼念。為不得罪於楚國,二人必起內訌,待其自相殘殺,屆時陳國朝堂無人,定陷昏亂。”

“此其一也。”

“其二,大王可以‘公子勝投奔訴求於楚國’為由,另遣使者去往宋國,請宋國亦派人前來楚國共商此事。”

“此舉即可昭示楚國為中原盟主,乃為諸國斷事,絕非彆有用心,可堵這天下悠悠眾口。待得陳國公子招與公子過內訌既定,大王便可派一上將,奉陳國之嫡嗣太孫吳,再揮師前往陳國以討不臣。”

“其三,大王討伐陳國,大可圍而不攻,僅憑陳國之力,麵對楚國威武之師,必然束手無策,大王又何須白白浪費了楚國男兒的性命?”

陳國與楚國的關係,其實也像極了鄭國與楚國的關係。

自從鄭莊公去世後,楚武王崛起,楚國的實力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再加上曆任楚國國君的艱辛進取,使得楚國逐漸成為了可以爭霸天下的大國。

而陳國,自楚莊王之後,就如同鄭國一樣,開始時而搖擺於楚國與晉國之間。

另外,陳國因為地處楚國東北,楚國一時也是鞭長莫及,陳國雖是騎牆遊走,但彼時楚國也無暇東顧,因此陳國才得以苟延殘喘至今。

隻不過到了楚王熊圍這裡,如今連都城都給遷到了乾溪來,距離陳國可謂是近在遲尺。因此,既遇得這般良機,那不得給你直接收拾了更待何時?

這裡值得再提一嘴關於此次陳國內亂之事。

陳國新喪的國君乃是陳哀公,從這個諡號就不難看出這位老板有多衰。

事實也的確如此

陳哀公晚年寵愛寵妾所生的公子留,也就是新立的這位國君,並把公子留交給了他弟弟公子招撫養照顧。

公子招是個聰明人,他一眼就看出陳哀公喜愛公子留,而非太子偃師。

於是,在陳哀公彌留之際,便直接殺了太子偃師。

這樣一來,公子留就必然是日後的國君了。

按照公子招的盤算,隻要待公子留即位,那他便可以成為公子留的亞父,再加上自己在陳國的勢力,便可以亞父的身份代為攝政。

看到這裡,這個故事是不是跟後世秦相呂不韋的奇貨可居的故事極其相似?

事實上還真是如此,倘若按照公子招的想法進行下去的話。

然而世事無常,這公子招又如何比得上後世精明強乾,且有著機敏多智的,有著超凡商業智慧的呂不韋?

他原以為他可以憑借著擁立之功,一舉成為陳國的攝政卿,獨攬大權。

可當陳哀公在得知了太子偃師被他殺了以後,陳哀公決定最終以自己性命作為賭注,反戈一擊,竟是出乎意料的以行將就木之軀,直接自縊上吊而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