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當王第418章 範蠡不辱使命
延席過後,曾侯輿命二位公子是繼續在前殿作陪,而他自己和太子鉞則是隱入後殿,和季怡等大臣商議此事。
季怡等人謹慎,因此依舊是極力反對的。而曾侯輿雖也是有些猶豫,但又念在範蠡開出的價碼也的確是夠吸引人的,不禁是沉吟道:
“其實……若是隻當作買賣……倒也並非不可。畢竟,我邦貴鹽,此亦為大事。而此事若能以他一人的名義去辦,此舉固然依舊有些涉險,卻也能儘可能的將我隨國置於事外!隻不過……寡人所擔心者,是萬一這銅石真被楚人給扣下了,那豈不是叫人空歡喜一場?”
太子鉞這時說道:
“父侯,此二人,雖看似年輕,但一看便都是老練持重之人。若不然,想必李子明也不會派他二人前來商議。兒臣以為,我等隻需答應相助,最終這批銅石是否能安然到得葉邑,那便是他們自己的事了。縱是有個萬一,但想那李子明終究還得承我隨國的這一番情誼的!那李子明素以仁義顯著於世,若是當真不命人奉鹽而還,此事若傳將出去,恐怕是對誰都無有益處!”
“更何況,區區銅石對他們或許是如獲至寶,然而對我們隨國而言亦不過爾爾,此舉對我邦而言,獲利甚大!兒臣以為可行。”
曾侯輿聞言,不禁是點了點頭,並是繼續說道:
“嗯,鉞兒所言甚是。既如此,事不宜遲,鉞兒這便帶他們二人去采石處挑選銅石吧!”
於是,太子鉞當即親自帶著範蠡和葉戌前往了采集銅石的工坊,隻見這其有已煉化成塊的,也有尚未來得及煉化的,範蠡便理所當然的隻要了一些煉化好的。
話說,,,.. 版。】
範蠡選了十車銅石,臨行之際,範蠡發現兩旁的儀仗隊有人手持“三戈戟”,其實這類武器和矛、戈非常的相似,因為本就是一個結合體了,有著三戈。
然而,一般都隻是單戈居多。像現在看到的這樣頭部有三戈的,卻實屬罕見。
範蠡覺得這兵器倒是新奇,雖看似笨重不已,但見其金亮色的三把戈頭,卻亦是令人不由為之戰栗。
而且,範蠡再細細一琢磨,隻覺得若真能找一個力大者,站在戰車上揮舞此物,不說其殺傷力究竟有比單戈如何,但就其隱隱透出的霸道之氣,也足以唬人的了!
於是,範蠡當即找太子鉞要了二十件三戈戟,而太子鉞也是一口答應了下來。
太子鉞又將他們送至關口。
“二位一路慢行,還請範先生不要忘記自己的承諾!”
“太子且請寬心!隻因事態緊急,便不與君侯告彆了。至於齊鹽之事,蠡必然謹記於心,待蠡回去後,便會與先生稟明,絕不耽擱!”
隨後,太子鉞便是目送他們遠去,他們來時二十二人,二十二匹馬,現在兩馬一乘,組成十一輛馬車,運輸銅石,銅石沉重,來時六日便到,而這回程,卻起碼得需十日以上。
葉戌坐在馬車上,看到一旁的三戈戟,忍不住說道:
“這隨國雖是久無戰事,卻仍然能製作出如此精良的兵器來,屬實是令人讚歎不已啊!”
“嗬嗬,大概還是他們這的銅石實在太多的緣故吧。而且,這隨國雖為姬姓之邦,但與世隔絕已久,很多地方也是難以和周禮相稱了……”
“哦?何以見得?”
“那十組編鐘,便可見一斑啊!”
若遵《周禮,其實各個爵級關於樂隊的規模和排列也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樂隊的排列規模為:天子四麵懸掛鐘磬,諸侯三麵懸掛排列,卿和大夫兩麵懸掛,士隻許一麵。
隨國近百年來幾乎與世隔絕,對於周禮遺忘的差不多了,漸漸的也就不在意這些,加上銅石產業發達,便更是怎麼好看怎麼來。
就如同這三戈戟一樣,本意其實也是為了好看,應該根本沒考慮過實戰,但恰好這一點卻被範蠡給明銳的察覺到了。
後世在曾侯乙墓中發現,隨葬以九鼎八簋和編鐘、編磐為主的禮樂器,而九鼎八簋應為天子使用,諸侯本該使用七鼎六簋,反映出這一時期的禮樂製度已經極不相稱。
他們走到第六天,果然還是有一隊楚國的巡守發現了他們。隻見其領頭的統領一個揮手,那隊人便頓時將銅石車隊給團團圍住,並喚範蠡和葉戌下車,要求查看情況。
那統領是一臉的嚴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