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琉璃還是玻璃,燒製塑形之後,還需要很漫長的退火時間,所以耗時較長,直到現在還沒做出成品
琉璃作坊是白先生帶著夏府的兩個年輕管事負責的。
試過幾個不同渠道得到的石英砂之後,最後,把供貨地點定在膠州郡的芒山,也就是邵毅讓廣源籌備的采石場,隻是,這時的夏宴清還不知道而已。
夏宴清對於玻璃的理解,它首先要解決最基本的問題。
所以,她首先做的,是一批小塊的平板玻璃。用耐熱平板模和壓製法輔助,可以做出平整度較好的玻璃。
這種玻璃的平整度和鏡麵效果差些,雖然沒法兒和現代的玻璃相比,但這是古代,把這種小塊玻璃鑲在窗戶上,或者做成燈籠,一定能獲得前所未有的采光效果。
因為有了自己的作坊,可以使用敞開式燒製,玻璃液在燒熔的過程中,可以不停攪拌,不但能使原料充分混合,減少雜色和其它色斑,還能去除其中的氣泡。
待到玻璃液達到要求,就可以分次獲取玻璃液,在平板模具上壓製成型。
這種做法,可以在玻璃中間夾上各種金銀絲圖案……那絢麗美感,絕對能讓古代人傾倒。
隻要這次的玻璃透明度還好,下次燒製,就能試著把金銀絲圖案壓進玻璃中。
至於大塊的,鏡麵效果好的玻璃,她不是不懂怎麼做,隻是那做法太過驚人,沒有一個合理的鋪墊,她不好和人交代。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循序漸進才最好。
夏宴清來到作坊的時候,作坊裡溫度很高,兩個年輕管事正帶著人,把成型的平板玻璃送入退火窯中。
一個叫何中正的剛空出手,見夏宴清進來,忙迎過來行禮。
夏宴清沒往前走,一個是往裡走環境溫度高,工匠們穿戴不甚整齊,沒得給人們找麻煩。再一個,大家都忙著,她過去,人們做活兒還得躲著她,反而礙事兒。
她問道:“這次的平板玻璃可還好?”
何中正答道:“很不錯,幾次試製,這是最好的一次。透明度好,沒氣泡,雜色也少。”雖然回答的簡單,但何中正的話語間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
這若不是親眼所見,親手製作,他怎麼也不敢相信,他居然也是能做琉璃的手藝人了。
琉璃呢,那可是傳說中的東西,說神仙技藝也不為過。
他說完,衝著一個小工招招手。
那小工用鉗子夾著一疊放置平板玻璃的架子,正打算送進退火窯。
隨著小工靠近,一股炙熱撲麵而來。
何中正也是用的鉗子,取下一層平板玻璃的架子,把小工打發走,讓夏宴清看那塊玻璃。
玻璃長一尺二寸,寬八寸,還帶著玻璃液的餘溫。
何中正把玻璃稍稍舉起,有些激動的說道:“姑奶奶您看,這批玻璃的清透度極好,也沒有之前兩批那種綠色,基本夠得上您要求的無色透明了。”
姑奶奶說,他們燒的琉璃透明度好,用處也和過去的琉璃不一樣,所以,應該叫做玻璃。
不管叫什麼,能經過他們的手,用若乾種砂礫和輔助材料,就燒製出這種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玻璃,這是多大的際遇啊。
夏宴清湊近看去,在邊角處看到兩個細微的氣泡,但也不錯了,這麼落後的條件,能有這種成品,已經出乎她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