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皇帝慶祝生日(2 / 2)

宋時明月 神話王朝 9298 字 10個月前

這種慶祝方式,宋代稱之為“小兒隊舞”。

有了兒童起舞寄托吉祥,驅災降福,即使是久旱不雨,人們也會將此當成賞心樂事。因為在享樂主義盛行的北宋,人們不太在於具體內容,“但貴其姱麗之容,是取悅於眾目”。而皇帝生日動用“小兒隊舞”表演,也是為了使“賞心樂事”的氛圍更濃……現代人看不到這場景,但可以從宋代的《百子嬉春圖》來感受這場景的迷醉。

“小兒隊舞”組成的花車巡遊持續了一整天,巡遊隊伍走遍了杭州城的大街小巷……第二天,進入了團練蹴鞠表演。

蘇軾還有一個官職是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原本在天寧節這天他要檢閱禁軍的,並在這一天組織禁軍表演,以祝賀天寧節,但由於他實在分不開身,禁軍表演就順延到了第二天。

宋代大多數禁軍不是用來戰鬥的,是用來表演的,他們每年的訓練就是為了在節日裡為百姓演出。汴梁城的禁軍任務重,他們要在金明池開放日,以及元宵、寒食、中秋、冬至,還要在天寧節表演。而移戌外地就糧的禁軍任務清閒,他們每年表演的重軸戲隻是天寧節。

這天表演的是一種有球門的蹴鞠運動。

這種蹴鞠運動,較之不用球門的蹴鞠運動稍有對抗性。參加運動的人需分為兩隊,每隊各有16人,計有球頭、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兩隊總共32人,通常又被各自喚做“左右軍”。

蘇軾指著場地向趙興介紹:“離人,你看過金明池的表演吧,那裡人多場地小,一般不搞這樣的比賽,但在外地,禁軍在天寧節最常做的就是蹴鞠賽。”

這場比賽是在杭州校場舉行,比賽對百姓開放的,往常這校場是禁止百姓出入的,現在,場外人山人海,連牆頭上都蹲滿了人。趙興比量了一下場地的大小,問:“這場地有尺寸規定嗎?”

蘇軾好奇的瞥了一眼趙興:“規定尺寸乾嘛?人常說:有多大的場子擺多大的陣。各地校場大小不一,官家規定校場大小,反而令大家放不開手腳……嗯,倒是那球門有尺寸規定:兩根高三丈二尺的木柱立在那裡當作球門,木柱相距二尺八寸,網闊九尺五寸,球門上有一個大小三尺左右的‘風流眼’,作進球用……”

“我不信”,趙興一翻白眼——古人關於尺寸的東西,從來都不可信。

那門柱有三丈二尺高嗎?這高度相當於兩根電線杆子的高度,可宋朝沒有水泥電線杆,隻能用木頭當作門柱。長成十米高的樹乾,底部該有多粗?這樣的門柱豎立起來,因為十米高的柱子經常有球撞擊高處,高處還掛個網,為了防止被風吹倒,所以埋入地下的部分至少需要兩米。也就是說,那兩根門柱必須采用十二米高度以上的巨樹,那是什麼樹?

“拿尺子來,既然有規定門柱高度,我們需按規矩來,讓我量一量門柱符不符合規定”,趙興一邊說,一邊嘴裡嘟囔:“把球踢到十米高的風流眼,貝克漢姆能不能做到都成問題,我就不信這門柱符合要求!”

“離人,休得胡鬨。書上說尺寸有虛指泛指的說法,這裡說三丈二尺,那是一個泛指,極言門柱之高——你怎能如此無趣,要去量一量那高度呢?”蘇東坡急忙勸止。

趙興點點頭,泛指,這就對了,現代足球,球門高度也就兩米四四,趙興覺得“風流眼”豎立的高度,比現代球門高不了多少,最多有三米,怎能說有三丈呢?

“公平,我隻想著兩球隊的門柱需同樣高,這才公平……等等,書上說?這門柱高度是在什麼書上規定的?”趙興問。

蘇軾是老師,這時候老師的脾氣發作了,耐心的教導說:“傳說黃帝擒蚩尤,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此為蹴鞠之始。劉向《彆錄》言:‘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所以,至漢以來,蹴鞠就是軍中之戲。至於這些門柱高度嘛,原無定例,說到這尺寸……也許是漢代《蹴鞠新書》中交代的。”

蘇東坡的亂用典故可是有名的,據說他考狀元的時候,曾經引用過上古時期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這個例子讓博學多才的歐陽修看上了,他回家翻了好幾天書,找不到相關記載,特地把蘇軾叫來問一問,蘇軾臉部紅心不跳的回答:“那例子是我編的。”

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說的蹴鞠來曆,趙興不敢全信,好在他也就是想求證一下是不是自己眼神出了問題,如今知道他眼神沒問題,門柱高度隻是個虛指,便不再說話,拱手請蘇軾宣布開球。

蘇軾一揮手,蹴鞠比賽開始了。按宋太祖規定:左黃右黑。亦即左軍隊員穿黃袍下場,右軍穿黑袍。兩軍在場中排好了陣型,裁判秦觀敲響了銅鑼,左軍開球,右軍轉身下場。

隻見左軍球頭將氣球踢得團團轉,踢過數遭,再將球傳給兩個次球頭,次球頭演示蹴鞠的二人踢法,在場中做出許多舞蹈造型,將球傳來傳去,引得眾人齊聲喝彩。而後次球頭再把球傳餘人,最終穿給球頭,球頭拉開步子,先踢幾個過肩球,把球踢得團團亂轉,而後一個大步將球踢入“風流眼”。

“一勝!”場外轟然暴喊。秦觀在台上敲一下響鑼,神色淡定的裁定:“左軍一勝!”

左軍鞠躬下場,輪到右軍上場表演了。右軍接球後,依樣將球踢過數遭,再傳給球頭,球頭揚起腳,將球踢向“風流眼”,隨著球偏離“風流眼”飛出,場外響起一片歎息聲。

趙興打了個哈欠。這時,場中交換了球,又開始由左軍表演。這種表演性的球賽,宋人看的如癡如醉,趙興卻對這種一點沒有對抗性的比賽提不起興致。他看的昏昏欲睡,直到秦觀用小錘輕輕推醒了他,他方擦著口水,朦朦瞪瞪的問:“誰贏了?”

蹴鞠表演是一種類似藝術體操一樣的東西,球頭將球踢得一人高,做幾個造型,而後接住球,或轉身踢給同伴,或繼續擔任表演。球踢一人高也就是三米左右,做幾個造型動作最少需要花費3秒,在這三秒中的時間內,球要保持緩緩飄動狀態。也就是說:蹴鞠球速每秒一米。這種飄動速度隻能是“氣球速度”,以此方便球員表演。

這種速度緩慢,純粹表演的球藝,讓見慣現代歌舞與藝術體操的趙興覺得乏味。而“比賽”結果是:左右軍各自踢了五球,右軍居然後來居上,贏了這場球。目前左軍球頭正在接受“吃鞭”懲罰,蘇東坡拿著一個鞭子,象征性的輕輕抽了左軍球頭三下,而右軍球頭則贏得一個銀酒杯和十六匹錦緞。那些獲勝的人將錦緞纏在脖子上,活像現代的綬帶一樣披掛起來,腆著肚子望著蘇東坡。

蘇東坡高喊:“點呈!”

隨著這聲喊,杭州現役的官妓穿的花枝招展走上台來,先衝蘇東坡鞠了個躬,一類穿紅大衣,戴特大髻的官妓向蘇東坡唱名。宋代尚紅,所以官妓中的佼佼者準許穿紅衣,號為“行首”。她們首先上場向蘇東坡稟報各勾欄瓦舍的點名的果。

古代中國什麼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是有規定的,另兩隊官妓一類珠翠飾頭頂,穿銷金衫兒,著裙兒;一類頂冠花,著衫子襠袴;前者是普通歌舞伎,後者不插珠翠而插花,是因為她們等級高於前者,僅比行首略低,現代呼之為“當紅歌手”,或者“一線歌手”。

行首把應到人數、實到人數報告完畢,蘇東坡的倭仆已經牽過了高頭大馬,蘇東坡一馬當先,帶領隊伍出發,他身後跟的是各級官員,然後是蹴鞠比賽的勝利者。這隊人身披錦繡,趾高氣昂跟在官員後麵,官妓們則或執花鬥鼓兒,或捧龍阮琴瑟,真是衣著映照,樂器並擎;娉婷嫵媚,相得益彰。而伏侍官妓的婆嫂們則喬妝成市井中的繡體浪兒,為她們牽引繡鞍寶勒駿騎。

長長的隊伍出了軍營不久,當地富紳舉子開始捧著酒杯,托著諸色果子蜜餞向官員獻酒……其實,這時候官員並不是百姓的寵兒,那些官妓才是今天的主角,青春年少的市井百姓頻頻向中意的“相好”勸酒,不一會,隊伍逐漸拉開,官妓們越走越慢,官員們越走越快,兩隊人馬各自找不見了。

這也是這場遊行的應有之意,今天,官妓與蹴鞠比賽的獲勝者才是英雄。當地官員把他(她)們領出了比賽場後,任務就算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由百姓們鬨去,官員們隻顧埋頭往趙興的城堡一溜快跑,中途沒有回頭。

趙興倒是一路上回過幾次頭,他意猶未儘地觀賞著官妓們的盛裝遊行,那些官妓隊前,有借請來的諸司人家虞候押番為之開路,後有手擎羅扇衣笈的浮浪閒客衛護,引動得成千上萬的市民密密排列街頭觀看,一時形成了宋時特有的“萬人海”場麵。這場麵讓趙興有點熟悉,有點迷失……

官妓們的隊伍後麵是諸軍效用,他們頂著各色涼傘、舞著小銀槍刀、帶著諸般鬥笠、手裡耍著雜彩梭球、打著雜彩旗兒、敲著單皮鼓,而後團練舞著大小采蓮船,敲著番鼓兒、大扁鼓、手持道扇兒、籃兒、一竹竿、竹馬兒……一時間,杭州百姓空城而出鬨出的巨大喧喧囂,令人頭暈目眩,目醉神迷。

今天還是官員的放假日,官員放假,意味著收稅的人沒有了,許多杭州百姓搖身一變,變成了行商,他們販售著泥黃胖(兒童泥偶玩具)、糖蜜糕、灌藕、時新果子、象生花果……

趙興城堡口賣貨的商販裡還有幾個熟人,那是以色列人的家眷。杭州官員們走到這裡,都停下腳步,樂嗬嗬地看著這群“逃稅百姓”,隻聽那些金發碧眼、紅發白膚的猶太婦女夾在隊伍裡麵,用怪腔怪調的宋語向路人兜售著花環釵朵、篋兒頭飾、銷金裙、緞背心、銷金帽兒、逍遙巾……

“這些狡猾的猶太人”,趙興尷尬地輕罵一聲。

熬夜看書 安卓客戶端上線 下載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