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簡單,方法也不複雜,看一遍就能夠知道怎麼做,其中的技巧就要實踐自己去摸索了。
看完全場的眾人也就散去,開始“打穀子”。
作為一隻爪不能拿,肩不能挑的毛團子橘貓。
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等著大家把打好的穀子挑回來。
攤在地上曬的時候,盯著不讓一些小動物過來霍霍。
小團子他們的糧食和外邊人的糧食是分開的。不會合在一起。
其實把小團子想說,不讓小動物來霍霍這個倒是排在後邊了。
因為小六隻已經開始吃了!
小倉倉帶著五小隻頂峰作案!
稻穀散發出來的香味,小倉倉忍不住,然後就開始霍霍糧食。
也不能夠不讓吃吧,這些穀子能夠種出來,小倉倉功勞可不小。
不過親,把稻穀殼子弄得到處都是,這個就不對了。
彆看她們變大了,稻穀對於她們來說像是瓜子,但是一個個將裡邊的米吃得乾乾淨淨,留下一個殼。
最後小團子忍不住。直接的給她們弄了一小盆,放在旁邊去讓他們慢慢吃。
吃完的殼子直接丟池塘裡邊去喂魚。
還好天老爺很給麵子,等到穀子曬乾然後過風車之後,入庫儲存,都沒有下過雨。
末日之後長出來的稻穀,保持乾燥放外邊五六年都沒有任何的問題。
就算是脫殼之後,也能放上半年都不會長黴。
至於說想要現在吃到一口白米飯。
得還需要給稻穀脫殼。而這個工作真的不難,但是就是很費體力。
用石臼脫殼,還好的是不用抱著石杵砸,用腳踩就可以了。
其實這個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用重力,讓稻穀的殼與米分離。
反正就是費時費力。
石臼就像是一個小缸子一樣,埋在地裡隻露出口子。
腳踩的也就是加了一根杠杆,這邊踩那邊上去,這邊鬆腳,那邊落下。沒什麼特彆的。
剛開始乾覺得新鮮,乾了一會兒,就感覺枯燥了。
對於負責輔助完成個東西的小團子,對於這東西一點興趣都沒有。
還沒等這邊喘口氣,那邊的玉米就得收獲了。
掰玉米,然後砍玉米埂子。
唯一值得慰藉的可能就是玉米埂子,能向甘蔗一樣甜甜嘴。
但是能啃兩根的就算好漢了。
然後還得扒玉米皮,辛辛苦苦的最後一根玉米棒子上邊沒有幾顆玉米粒,這個就很紮心了。
現在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
當初大家可沒有想到要在家裡邊給玉米棒子脫粒。
可憐了木地板上邊一股玉米棒子的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