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橫眉冷對,“你枉費阿娘教導,不配做阿娘的兒子。”
然後就告狀,“阿娘您知曉嗎?我們今日跟男學最初說的嬰寧,後來說的是溺死女嬰之事,前頭還好,後麵竟然有人提出,窮苦人家養不了那麼多孩子,溺死女嬰也是一種智慧。”
“女兒聽見這話,自然是要反駁的,結果這次他們男學的人一點也不退讓,隻說,難道溺死的是男嬰才算好嗎?女兒自然生氣,這根本不是一回事情,可是他們胡攪蠻纏,根本就是被人戳中了喉嚨管子。”
“這倒是也算了,阿兄竟然也在其列,我且問問阿兄,你如此讚同窮苦之家溺死女嬰,那假如咱們家貧困,你就要溺死我嗎?”
小兒子就歎氣,“隻是你持一方態度,我持一方態度罷了,並不能說誰對誰錯——”
小女兒勃然大怒,“這本來就是不對的!”
小兒子安慰,“是,這件事情是不對,但你們之中有些人提出來的點也站不住跟腳。”
他看向折珍衣說,“阿娘,她們其中還有人提出,應該要溺死的是男嬰,因為如果之前幾十年溺死的女嬰多,那如今男人多女人少,將來婚配也會有問題,而隻要家中多殺一點男嬰,男女均衡,才是中庸之道。”
折珍衣:“……”
這些孩子如今越發厲害了,中庸之道都出來了。
她也沒有插手孩子們的爭吵,這種事情隻有讓他們一點一點的吵出來才行,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去教,肯定是教不會的。
不過,小女兒看起來十分憤怒,蹭的一聲站起來,冷笑三聲,而後道:“果然聖賢有先見之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今日我算是見識到了。”
她口不擇言,詛咒自己,“阿兄今日有如此想法,若是有朝一日我們落魄了,我若是被逼著嫁了人,對方也逼著我溺死自己的女兒,且看阿兄如何哭泣!不痛在自己,便說些虛無縹緲之語,為了反駁而反駁,已然不是君子,阿兄羞愧吧!”
一張嘴巴把話說得死死的,折珍衣目瞪口呆,而後又覺得好笑,隻瞧見小兒子臉色蒼白,歎氣又歎氣,“我還是要男學裡麵讀書的,總要附和幾句吧?做什麼要如此生氣,詛咒自己,你明知道我不會讓你淪落到如此地步。”
小女兒就冷笑,“所以不痛在己身,不知一條人命如何珍貴。”
她咚咚咚踩著步子走了,然後又砰砰砰跺著腳回來,問折珍衣,“不是說孫家姨母要來了嗎?什麼時候來,我去城門口接她去。”
她說的孫家姨母就是孫半夏。孫半夏也是一位傳奇女子,她祖父曾是太醫院醫正,她出生之後,一直都是跟著祖父學醫,然後走了大運,被如今的女帝以前的太子妃招攬,而後就開始了自己的一生傳奇。
她不斷的去教導民間女子學醫,有專門的貧家藥鋪給那些貧苦人家吃藥,這些年來聲名鵲起,實在是讓人仰慕。
聽到妹妹問起孫半夏,小兒子就也一臉期待,“我還記得兩年前她來過寧州,當時寧州有洪澇,她一直都在最前麵救人,還教導眾人防止瘟疫,避免染上病痛,整日不眠不休,救治了不知道多少人,如今寧州各地都有她的供奉。”
這個供奉是真供奉,燒香叩拜的那種。真的是把她當做神仙來拜了。
她娘當時還酸溜溜的,因為這麼多年來,她可沒有得到過這般的待遇。要讓他來說,便是你給人家再多的恩惠,那都是錦上添花,隻有像孫家姨母這樣的人,從閻王手裡救人,才是他們最感激的。
這一次孫家姨母來是想要跟阿娘一起談一談寧州藥草的事情,她希望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拿下更多的藥草。不過這事情不是阿娘說了算的,必須讓她親自走一趟,阿娘在其中拉線,這樣才能行。
兒女如此期待孫半夏,倒是讓折珍衣有些吃味。她這些年為了寧州百姓殫精竭慮,結果好像變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提起她的時候隻說是一個善人,天大的善人,然後就不說其他了。
其實她還挺享受燒香叩拜的那種滋味,畢竟把自己跟神仙比在一塊了。
孫半夏就來過一次救人,便得到了她想要的東西,真是羨慕又嫉妒。
她歎氣,“按理來說,今日就該到了,隻是我讓人在城門處等,一直沒有等到,估計得明天才行。”
小女兒就說,“那我明天去城門處等一等。”
行吧,折珍衣,“多穿件衣服,如今已經立秋,風吹起來就冷。”
小兒子眼巴巴的,“我也想一起去城門處等。”
小女兒立刻凶巴巴起來,“阿兄怎麼還有臉過去,孫家姨母一生救人治病,而且還經常勸導窮苦人家對女子身體愛惜愛護,給她們做出了便宜又好的藥丸,是大功德者,阿兄今日說出這種話,早就已經不配站在她的麵前了。”
說完就走,一刻也不停留,留下折珍衣和小兒子麵麵相覷。正在此時,她丈夫回來,好奇的問,“你們兄妹吵架了?我剛剛常見你妹妹氣呼呼的往外走。”
折珍衣嘴巴快,立馬點頭,“是啊,他們如今吵得凶,這回是真吵架了。”
丈夫立馬抓住了她的漏洞,“這回是真吵架,那什麼時候是假的吵架?”
他早就懷疑上次兩個人吵架就是吵給他看的!
小兒子就立馬跑,不敢在這裡呆。等到第二天,他出了學堂就往城門處去,果然見妹妹已經在這裡了。
見了他也沒有好臉色,他隻好道歉,“對不起,我錯了。”
妹妹卻搖了搖頭,“你這話不是真心實意,隻是因為你寵愛我所以才說,才願意低頭,而不是為了大義。”
“什麼大義阿?”
“孫家姨母!”
孫半夏笑嗬嗬騎著馬過來,“大老遠的就看見你們了,走,先回你們家再說。”
然後又指了指身邊的婦人說,“這是你們吳家姨母。”
吳巧娘笑起來,“這就是七夫人的兒女嗎?長得真好。”
四個人一起回去,折珍衣十分驚喜,她跟吳巧娘已經有很久沒有見過了。
三個大人晚上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折珍衣起床的時候頭痛欲裂,覺得自己果然是老了,喝了幾杯酒頭就開始痛了。
不過接下來卻更讓她痛苦。小女兒蹲在她的床邊,一看她醒了,先是殷勤的伺候她,然後好奇的問,“阿娘,吳家姨母是什麼人呀?”
折珍衣:“你平日你買的頭花,最喜歡去哪一家?”
小女兒的目光就亮了起來,“是吳家鋪子。”
折珍衣點頭,“就是她的鋪子。她啊,你也應該聽過一些傳聞的。”
小女兒點頭,“我知道,她是商戶之家出身,在成名之前,隻是京都西城一個小鋪子家裡的女兒。當年陛下還是太子妃的時候要做官繡,選址就在她家附近,所以後來她還去考了官繡,隻不過沒有考中,就去了繡坊,但是也沒有做多久就回來自己做了。”
“我還聽說,她是最早一批出門賣花的女子,當年賣花的錢,就是她買下第一間鋪子的錢。”
折珍衣點頭,“對,你說得沒錯,最早一批出來做生意的京都姑娘就是她帶頭的,後來又盤下了鋪子,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經是有頭有臉的生意行頭,想要在生意場上做下去,誰都要給她幾分麵子。”
小女兒是個慕強之人,越聽越想就越對吳巧娘心生崇拜之情,“那這一次她來咱們這裡,是不是為了幫孫家姨母壓一壓寧州的商戶?”
折珍衣笑起來,“不是壓他們,做生意的人不會虧本,如果想要在藥草上麵吃他們的本,就要在其他方麵補回去,你孫家姨母是來吃他們的本,吳家姨母就放一點利益給他們,溫水煮青蛙,才是長久之道。”
小女孩就覺得真的是好厲害。她說,“我以後也要做這樣厲害的人。”
等到吳巧娘回來的時候,就發現小姑娘眼巴巴的崇拜看她。她笑出聲,“你很喜歡我呀?”
小丫頭點點頭,“是啊。”
兩人就聊上了天,秋季黃昏,天色有些暗淡,於是早早的就點了燈,放在了遊廊之上。
有人乾脆坐在遊廊上吃糕點,一邊吃一邊說,隨性的很。
小丫頭問,“我聽阿娘說,您是第一個上街賣花的女子。您當時是怎麼想的呀?”
吳巧娘就想了想,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之前。
她笑著說,“當年我家算不得窮,也算不得富,家裡孩子多,我就住到了臨街的那一間房子裡。”
“阿爹阿娘怕我有危險,就把那間房子的窗戶封起來,不過還是有光的,畢竟要通風嘛,肯定是有縫隙的。於是整間屋子裡麵,就隻有那邊能看見外麵,能有一絲光進來。”
有一天,突然有了噠噠的馬蹄聲從縫隙裡麵傳進來。
“每一天,她都在清晨騎著馬路過,有一天我沒忍住,起身去看。”
她蹲下身子仰著頭往外麵看,透過那一絲光,一點縫隙,看見了外麵的人快意的騎著馬而過。
“我就想,這真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風景。”
“我也想出去看看。”
“哇——那您後來知道那個騎馬的人是誰嗎?”
“知道啊。”
“你九姨母,折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