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是節假日的緣故,□□廣場的人沒有想象中的多。
走著走著,敏賢看見了一群人,男男女女的都有,聚在一起吵吵鬨鬨地,其中有一個人手裡還拿著攝像機。
瞧著挺有意思,敏賢過去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這些人是京市電影學院的學生,正在拍攝自己的畢業作品,拍攝經費是大家一起湊的,出演人是從學院裡拉來的,這
些人裡麵有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也有大一大二的學弟學妹,人手不夠的時候,有的人還身兼數職。
拿攝像機的是這次拍攝的發起人,是這期電影學院導演係的畢業生,也是這次拍攝的導演。
他們拍攝的內容是住在同一座房子裡不同時期三位不同命運女人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是民國時期,裹著小腳的女人因為包辦婚姻嫁給了自己的丈夫,結婚之後沒幾天丈夫就外出求學,一走就是八年,這八年這個女人就住在這座房子裡,侍奉公婆等待自己的丈夫,最終等來的卻是丈夫登報想要和她離婚的消息,無法抗爭的她最後在這座房子裡上吊自殺了。
還是這座老房子,但卻換了主人,一對中年夫婦和三個孩子搬了進來,男主人是拉黃包車的,女主人沒有工作偶爾幫彆人漿洗衣物賺點零錢。女人的丈夫喜歡喝酒,一喝多了就打罵女人和三個孩子,女人一直默默忍受著,終於有一天女人在女學生們的幫助下,為了孩子和她的丈夫離婚了。
建國後,這座房子的主人又換了,一位從外國回來的女博士搬了進來,她勵誌為國家建設付出一切,離開了優越的條件回到了祖國,在投身於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誌同道合的另一半,兩個人相伴到老的故事。
故事的情節有些老套,但是同一座房子裡不同時期三位不同命運女人的設定倒是很有意思,拍攝的房子離□□很近,所以就設定最後一個故事裡的女博士上班下班都會路過□□,□□見證了她的青年,壯年,老年,見證了她戀愛,結婚,生子。
敏賢湊過去,看了看導演的取景,倒是蠻講究的,拍攝也很有意思,她乾脆就找了一個陰涼地看他們拍。
趁著這幫學生中午啃盒飯的功夫,敏賢跟小導演道:“小導演,拍的挺不錯嘛。”
敏賢在一遍看了那麼長時間,差不多混了個眼熟,坐在導演旁邊的人回答道:“那當然,我們誌哥可是我們係專業第一。”
敏賢點點頭道:“排名第一的話,那是挺厲害的,要不要拍個廣告試一試?”
小導演正在往嘴裡扒拉米飯,聞言嗆了一口,道:“廣告?”
敏賢把小鄧拽了過來,介紹
道:“對呀,我們是S市第一食品廠的,剛剛和央台簽了合同,想要投放一組廣告,現在缺個廣告拍攝班底。我看你們挺合適的。”
小鄧聞言,偷偷地拉了下敏賢的袖子,示意姐姐不要衝動,拍廣告可是大事兒。
旁邊小導演的同學聽見了,問道:“拍廣告的話,你們要給多少錢。”
敏賢道:“提錢多俗氣呀,你們可是藝術家,你們需要的不是錢而是一個可以展現自我的平台,想想你們還這麼年輕,你們拍攝的作品可以在央視播出,讓全國人民看見,這種榮耀可不是錢能買來的。”
聽見這些話,這些誌氣慢慢的學生們立馬挺起了胸膛,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不少人,推著導演道:“誌哥,同意吧,多好的一個機會。”
其中唯一一個明白人念叨道:“那也不能讓誌哥白打工呀。”
可惜聲音太小,淹沒在了主流的聲音中去了。
導演倒是不卑不亢,淡定的很,他推了推眼鏡,說道:“你得讓我看看你們廠的產品,名副其實的話我才能拍攝,我可不能在全國人民麵前做虛假廣告。”
聞言敏賢樂了,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浮躁起來了,很少有人有這麼踏實的做事了,她當即表示他可以來第一食品廠參觀。
兩人交換完聯係方式後,敏賢就帶著鄧家先離開了。
走遠後,鄧家先對敏賢說:“敏賢姐,這廣告可是大事兒,他們都是些沒畢業的學生沒有經驗,拍不好咋辦?咱還是找專業的導演拍比較好。”
敏賢道:“剛剛那個劉誌,專業課可是全院第一名,沒點本事能得第一名?再說人家取景取的也不錯,拍出來的作品應該不會太差。如果拍的不好我們也可以不采納呀,你知道一個專業導演拍一次得要多少錢麼?付完央視的廣告款後我們已經捉襟見肘了,現在有現成的人給你白打工你都不要那也太傻了吧。”
資金上不允許說啥也沒用,鄧家先也不好說什麼。最後他還領著敏賢去了他覺得好吃的館子,都是在胡同裡的,不是熟客不知道,在京市圈子裡都很有名,知道這些的也算半個京市人了。
因為掛念鄧廠長,所以兩人吃完午飯後也沒逛就回酒店了。
鄧廠長在京市養了5天病,才完全好了起來,他和敏賢臨走之前還特意請了高哥吃飯,以表示感謝之情,高哥很給麵子的來了,散的時候,還跟敏賢說,以後有事兒一定要來京市場找他。
多個朋友多條路子,敏賢自然稱是。
走的當天,劉誌背著行囊也跟著來了,這個執著地小文藝青年還真的想來個實地考察。
敏賢介紹道:“老鄧,這是劉誌,電影學院的學生,來咱廠考察。劉誌,這是我們第一食品廠的鄧廠長,廠裡的工作大多由他主持。”
鄧廠長早就聽他兒子嘀咕了,說是敏賢請了一個還沒畢業的導演來拍廣告,要是拍砸了怎麼辦。
鄧廠長早就見識過敏賢不走尋常路的樣子了,心理對敏賢的決定倒是沒有什麼異議,畢竟這次廣告費可是花光了他們廠這幾個月的收益,雖然沒貸款,但是也一朝回到解放前了,能有人願意白打工,倒也是好事。
本以為搞藝術的都很高傲,但是劉誌倒是一副好說話的樣子,和鄧廠長相互握手打了招呼,說話也很有禮貌。
這次坐火車,敏賢有經驗了,提前買了不少吃的,麵包,方便麵,包子,灌腸,應有儘有。
臨走之前還買了不少特產,準備回家分分,所以大包小卷地,幸虧有鄧廠長的兒子來送站,文藝青年劉誌也接地氣地幫忙提了一些東西,敏賢才能平安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