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帶人返回京(1 / 2)

029帶人返回京

老板娘也道:“是,我在學校並不是學曆最高的人,雖然是師範畢業的但是我那個時候跟現在可不一樣,現在的孩子們學得多多啊!我們校主任,好幾次跟我說,要好好的寫教案,還要提起學生的興趣之類的,我知道,他家有個侄女兒,也是師範畢業,還是本科生,小姑娘會唱會跳,可活潑了,不過我們學校編製滿了,她隻能是個臨時的合同工,為此沒少抱屈,全學校就我一個沒什麼大能耐的老師,教的還是語文課,所以他有意擠兌我,想讓我給他侄女讓道吧?可是幾次他在會上說我的時候,校長都皺眉,後來也不知道怎麼了,他就……被下課了,他那侄女也被解聘了。”

以前不明白,還以為自己運氣好,現在看來,明顯是有人關照自己。

老板娘的娘家不是本地人,老板娘也四十了,中年婦女一個,而且這地方偏僻,幽靜卻也有些貧窮,老板娘不說半老徐娘吧,可也絕對談不上什麼風姿綽約,就是個中年婦女的形象,家裡條件有限,保養的也馬馬虎虎。

要說有人看中她的姿色什麼的,那不可能。

唯一的解釋,就是上頭有人關照他們。

看來祖輩的遺澤,已經惠及到他們的身上了。

“這信件是從京中發來的。”獨孤浩炎拿起一封信,上麵的寄信地址還清晰可辨,上麵寫著“京中駐軍五二一部隊”,一開始就是軍官,營長。

然後是團長,旅長,後來就是師長了,最後一封信的稱呼就成了軍長。

“現在已經沒有了旅長這個級彆,這位可是個軍中,這得是個將軍了吧?”獨孤翁老爺子看了半天:“高官啊!”

“京中的人?”邱天旺想了想:“不如,一起去京中看看啊?”

“一起去京中?”估計這一大家子人,從來沒有想過去京中,第一是路費花不起,第二也是沒那個閒情逸致。

“可是我們家,沒那個能力。”剛過年,還沒開工,他們家的積蓄也不可能支撐他們出一趟遠門,就為了去一次京中。

“是沒錢。”王奶奶道:“我們家可沒有遠走一趟的錢,我聽人說,在京中,可不容易了,住一夜就要上千塊,吃吃喝喝估計得幾萬塊,我們家的存款也才兩萬塊而已。”

還是應急用的,還有不到一萬塊,是家裡的活期存款。

家裡老的老,小的小,兩口子拚命地賺錢,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這些錢。

“我家要是有錢的話,也不會讓我兒子這麼辛苦,種田又開民宿。”王奶奶是個有成算的老太太,祭奠可以,但是虛無縹緲的轉世之說,她有些含糊了。

“大妹子啊,你真是守著寶山不知道啊!”獨孤翁老爺子歎了口氣:“就你保存的這幾張郵票,那就值錢了。”

“這還能值錢?”王奶奶傻眼了:“我就是留著,這是我小叔叔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東西。”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獨孤老爺子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封信,上麵貼著的郵票是牡丹郵票:“光是這一張牡丹郵票,就價值五萬塊!還得說是熟人,炒熱了的話,上個十萬八萬的都有可能。”

“啥?”王奶奶失聲尖叫:“這麼貴?”

“老爺子,您這是怎麼說的?”道淼也有些傻眼了,這郵票這麼值錢的嗎?

“我有個老友就是玩這個的,都入了迷了。”獨孤翁老爺子道:“浩炎應該認識,於樂天,於老爺子,還記得麼?”

“記得,於老爺子,他們家是做股票的,新興行業的領頭人,老爺子後來退休在家,除了置辦下大量的實業之外,就最愛集郵,最有名的是,有一次他花了三十萬塊錢,買了個大清龍票,就是晚清的時候,發行的第一版郵票,後來增值到了五十萬,他都沒賣,還說那是他最得意的郵票投資。”

這件事情當時在商業圈裡成為了一樁美談。

“不錯,這樣的郵票,都是很值錢的!”獨孤翁老爺子又指著其他的信封道:“這上麵的,應該是文革時期的郵票,文革是新中國郵票幾乎價最高的時期,從文革一,一直到文革十,你這裡都有,一整套更值錢!單個賣的話,起碼也得兩萬以上。”

王家三口人瑟瑟發抖,對他們來說,一萬塊錢還行,兩萬就是發財了,三萬就是一筆巨款……二十萬是個什麼概念?

“如你有一些當時錯版郵票或未正式發行的、雖正式發行但又收回的郵票,隻供內部或者軍中流通的,那比前麵所述的郵票更值錢,如全國山河一片紅、全麵勝利萬歲等,它們幾乎價值連城。”獨孤翁老爺子摸著胡子笑眯眯的道:“我也可以介紹人過來看看郵票,買下來的話,給你一個最高價,怎麼樣?”

他是知道的,這些東西在王家人手裡也就是個紀念意義的東西,但是在收藏家眼裡,這就是寶貝。

“這個,這個真的能換錢?”王奶奶立刻就精神了:“如果能的話,那就換。”

“媽,你不是舍不得嗎?”王老板傻眼了:“以往我摸一下都不讓的,現在就想賣了嗎?”

“以往這是我的一份念想。”王奶奶道:“但是如果我們能進京,我想去看看,當年送我小叔叔魂歸故裡的人,小叔叔在信裡說,那是他最好的朋友,值得托付身後事的人。這些年來,他沒少幫我們,後來斷了消息,就再也沒有聯係上。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當麵謝謝他,我父母在世的時候,就說過,當時忙亂的很,都沒跟人道謝,我們這裡進來一次不容易,那個叫楊懷恩的人,還是個大官兒,千裡迢迢的跑來這裡,肯定沒少遭罪,加上小叔叔一直在信裡提到他,總該是讓人知道,我們的感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