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 78 章(2 / 2)

武後點了點頭,她也不喜歡世家,世家那一套對她來說,根本就跟放那個一樣,一個個道貌岸然,為了自己的利益,啥事都乾得出來,偏偏在對彆人的時候,一個個標準倒是挺高。當初那些世家想要讓李治另娶一個世家女,不肯讓李治立自己為後的事情,她還記著呢!而若是作坊落到皇家手裡,其實也就是落在他們兩口子手裡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後覺得自己應該也能從中得到不少的好處。

李治沒注意武後的神情,他隻是歎道:“寧州的事情,是委屈了十五郎了,回頭啊,在封地的事情上,咱們得好好補償一下他!說起來,他和新城不是跟蜀商在合作嗎?要不,不如將十五郎封為蜀王?”

武後笑了笑,說道:“十五郎總有各種想法,要不,還是等到十五郎回來再說吧!”益州雖說是個好地方,但是那裡未必符合李悅的心意,那邊實在是太封閉了,當年李恪也算得上是英武了,但是作為蜀王,李恪也沒翻得起什麼風浪來。另外就是,益州那邊也太遠了點,關中對益州很多時候其實鞭長莫及。武後根本沒有意識到,她其實如今對李悅已經有了一些忌憚之心,沒錯,李悅雖說年紀還小,估計暫時也不會有什麼想法,但是,他如果真的封到了益州,再遇上像是如今在寧州這邊發生的事情呢?到了那個時候,他還肯像是如今一樣,痛快地放棄自己手裡的基業嗎?隻怕就算是他肯,跟隨著他的那些人都不願意了!益州是有割據的本錢的,彆的不說,隻要是隔絕蜀道,就能造成不少的麻煩了。益州自個能夠自給自足,而長安對於益州卻沒有足夠的製約手段。甚至,那些蜀商都會極力支持李悅,畢竟,李悅是真的能給他們帶來巨量的財富。

武後可是想好了,要是李悅真的選擇了益州,那麼接下來,她對李悅的態度就會有一定的變化了。

李悅要是知道武後居然能想這麼遠,一定很無語,果然是老李家的媳婦,或者說,果然是未來要做女皇的人,誰都要防著,不累嗎?

李悅這邊已經接到了返回長安的詔令,他又不是回去領罪的,所以,他最後帶回長安的東西並不是很多,等到時候確定了改封,再把該帶回去的東西帶回去就是了。

這一次返回長安,李悅心情就有些不一樣了,哪怕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被人摘桃子,總歸是叫人不痛快的!

李治也知道自個那般不厚道,因此給了李悅很大的優待,又是嘉獎了李悅守土有功,一大堆的賞賜賜下來,然後又是額外賞賜了李悅一千戶的食邑,算起來,如今的親王裡頭,在食邑上,幾乎沒人能夠勝過李悅了!

其他人也沒什麼嫉妒李悅的地方,李悅又不缺這一千戶的食邑,他的產業,隨便拎出來一個,一萬戶的收益都抵不上!如今帝後要將寧州那邊的產業收為己有,自然得付出一定的代價,要不然難免要讓宗室寒心。

李治給,李悅也就笑眯眯地接下來了,不要白不要嘛!倒是李治心中覺得頗有些愧疚,在家宴上,就跟李悅說道:“之前在寧州的事情,卻是多虧了十五郎主持大局,要不然就憑著寧州那些廢物,隻怕寧州未必能保住!隻是,十五郎這般,難免也惹了許多人的眼,如今朝堂上,朕說是皇帝,實際上,也並不是真的能一言九鼎,所以,真是要委屈十五郎了!”

李悅笑道:“聖人說笑了,臣弟也姓李呢,這都是為了咱們李家的江山!”

李治頓時露出了欣然的神情:“不錯,還是十五郎清明,咱們家那些人啊,一個個自覺自己是宗室,就理所當然地要享受榮華富貴,在封地上橫征暴斂,欺男霸女,為所欲為,偏偏不想想,他們鬨得那般民怨,百姓怨恨的便是咱們李家,民怨太深了,咱們李家的江山還坐得穩嗎?”

這年頭的人就是這樣狹隘,皇家也是一樣,你若是在皇家說什麼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他或許明麵上不會拿你怎麼樣,但是你之後就得小心皇帝給你穿小鞋了。就像是孟子他老人家,說是亞聖呢,實際上在曆朝曆代,一直不怎麼得意,無非就是孔子鼓吹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結果孟子這邊卻來一個,君視臣為手足,則臣視君為腹心。君視臣為犬馬,則臣視君為國人。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為寇仇。還有說什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直接否決了君權的至高無上,哪個皇帝喜歡才怪呢!就算是李世民,嘴上說什麼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是,他本心還是將自己視作至高無上的君主的!

因此,在李治這裡,你不能喊什麼一切為了大唐之類的口號,你就得說,一切為了咱們老李家的江山,這樣,李治就開心了。

然後,李治就說道:“不管怎麼說,十五郎已經做了好幾年的寧王,也該到了改封的時候了?朕想著蜀地富庶,十五郎你正好也正準備重修蜀道,不如讓十五郎為蜀王,如何?”

李悅可從來沒想過要做什麼蜀王,那裡雖說是好地方,號稱是天府之國,但是對於李悅來說,那邊終究太閉塞了一些,東邊是雲貴,西邊是吐蕃,再往南也沒什麼好地方,或者說,那邊安逸是安逸了,但是回頭真有什麼風向變動,李悅在益州可就被動了,因此,李悅便是說道:“蜀道的事情本來也用不著臣弟盯著,他們要的無非就是鐵軌而已,不管是從寧州買,還是從關中買,都沒什麼問題!比起蜀地那邊的群山,臣弟還是準備去海邊看看,聽說大海波瀾壯闊,臣弟還沒見過呢!”

李治有些愕然,這年頭什麼海濱城市可不吃香,畢竟,這年頭海貿其實還沒有興起,如今從海外舶來的商品最貴重的居然是昆侖奴,你敢信?即便到了後世,居住在各種海濱城市依舊會麵臨台風之類的問題,如今更是如此,尋常百姓隻要不是真的沒什麼辦法,都不會喜歡住在海邊,雖說能靠海吃海,但是,海魚什麼的不好賣,不是沒人想過賣鹹魚,但是,這其實是在搶賣鹽的生意,畢竟,你買了鹹魚,鹹魚的鹹味就足夠補充正常所需的鹽分了,誰還花錢去買鹽呢?這直接會影響到許多與鹽有關的世家乃至朝廷的利益。而不賣鹹魚什麼的,你還能賣什麼?魚乾嗎?你沒那麼大的產量,做魚乾大概也就是夠自家吃的!海邊的土地大多又都是鹽堿地,根本不適合耕種,在這樣的情況下,沿海大多數地方都不算繁榮。

這會兒一聽李悅要去海邊,不由覺得李悅被人騙了,難免說道:“十五郎,你可要好好想想,海邊真不是什麼好地方,一年四季,起碼有一半的時間海上會刮很大的風,氣候也潮濕,在那邊生活,對身體也不好!”

李悅笑道:“聖人,我就是去看看而已,到時候不行,聖人你再給我換個封地就是了!”

被李悅這麼一說,李治頓時有些尷尬,不過他還是答應了下來:“成,若是你後悔了,朕就給你換個封地!不過,說起來,沿海地方也很多,你想去哪裡?齊魯那邊其實要好一些,畢竟開發多年了!”

李悅搖了搖頭,說道:“那邊是開發多年了,不過正因為如此,也沒我什麼事啊,總不能我跑到那邊去,結果隻能跟那裡的世家扯皮吧!”齊魯那邊,最麻煩的其實就是以孔家為代表的幾家,哪怕唐朝這會兒,孔子還沒有被尊為至聖先師,孔家也沒有被封為什麼衍聖公,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五經正義要不是主編的人裡頭有孔子的後人孔穎達,顏回的後人顏師古,未必能那麼順利,畢竟,作為那兩位的後人,這兩位在很多經義上有著更高的解釋權,即便是那幾家經學大家,在這種時候也隻能妥協。你總不能說,你比孔子的後人更懂孔子吧!雖說這事說不定,但是,說出來就有些不對味。總之,你想要在那附近做什麼事,繞開孔家還有其他幾個與孔家有關的家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時期,孔子幾個學生的後人這些年來一直跟孔家共同進退,早就結成了利益同盟,齊魯故地差不多就是他們的一言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要做成什麼事,不給他們分足夠的好處是不行的!何況,這些家夥要的還不僅僅是一部分的好處,他們貪婪得很。

李悅可沒心情去跟這些人玩什麼勾心鬥角,回頭再被他們道德綁架一回,所以,在他羽翼還沒有豐滿的時候,還是老老實實離這些人家遠著點。

李治自然也想到了那幾個人家,見李悅一副敬而遠之的模樣,還是想要笑,李家尊奉的是老子,對於孔子就算是有些敬意,其實也未必有多少。或者說,在隋唐的時候,儒家還沒強勢到那個份上,因為南北朝的遺留問題,佛道在這個時候,反而有著天然的優勢,儒家前些年的時候,在佛道兩家麵前,其實就是個弟弟。

哪怕如今朝堂上,大多數官員都是儒家出身,但是儒家終究還沒有被捧到神壇上。因此,李治並沒有因此訓斥李悅,畢竟看李悅這麼多年的作為,這位要不是出身權貴,還挺喜歡享樂,其實更像是墨家。不過這麼多年下來,墨家的身影早就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了,最多也就是傳承了一些墨家的圖紙而已。一些人就懷疑李悅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得到了一部分墨家的傳承,李治還曾經命人將李悅可能翻看過的書籍都找了一遍,也沒查出什麼來。也虧得李悅是自個親生的,要不然的話,就李悅這樣的,若是放在民間,估計都有人要說他是鬼上身了。

李悅上輩子也就是上中學的時候背了一些古文,裡頭也隻有少數幾篇是儒家的典籍,另外就是後來各種文化節目流行的時候,聽各路學者在節目裡頭對這些古籍還有曆史進行講解,不過,那個時候,大家早就不去解析這些理論在治國方麵到底有沒有作用了,重心多半是放在了個人的修身上。

不過,李悅本身就不擅長這個,在弘文館的時候,這方麵也隻能說是後進生,李治派給他的老師,到了寧州之後,對他的教導其實就是處在放養階段,李悅好吃好喝地養著對方,逢年過節都有各種節禮送過去,那位本身也不過是落魄士族出身,李治派他給李悅做老師,本來也不是讓他去要李悅的強的,所以,他對李悅的教導就是讓李悅不至於不學無術,彆的不說,對於各種東西起碼有一定的鑒賞能力,不要鬨出什麼笑話,隻要李悅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麼他就不再強求了。大家相處很和諧,可謂是皆大歡喜。

李悅對自個有幾斤幾兩心中有數,在自然科學的認知上,這個時代的人拍馬也趕不上自己,但是至於什麼儒學經典,他上輩子又不是學古漢語文學的,對於許多理論隻是知道一點皮毛,稍微一深入那就要原形畢露,所以還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所以,哪怕齊魯那邊很早之前造船什麼的就比較發達,至今也存在著好幾個港口,像是倭國的遣唐使,一般也都是從齊魯那邊登陸的,但是,出於對那幾家的顧忌,李悅覺得,就算是那裡環境再好,自己也是不會過去的!彆到時候因為不想跟那幾家妥協,直接被扣上幾個屎盆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聽到李悅這般言語,李治頓時就有些為難起來,沿海的地方,其實也就是那些,一個呢,就是往北,但那裡靠近高句麗了,大唐與高句麗遲早要有一場大戰,彆將李悅卷進去。另外就是,那邊其實也是突厥的傳統範圍,不過是東突厥。李悅不適合再跟北方這些胡族打交道了。往南比較近一些的就是江南,也就是當年吳國還有東晉的地盤,那邊同樣存在著跟齊魯一樣的問題,南朝不管怎麼說,也存在了一百多年,雖說幾經戰亂,但是南遷的僑姓世族,還有原本的江東士族在那邊都開發多年,如今也留下了好些世家,像什麼蘭陵蕭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還有什麼張顧陸朱等,不過,自從南朝滅亡之後,其實江南的士族已經開始沒落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在當地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的。

這些江南的士族也算不上什麼好東西,當年南朝多次北伐不成,其實也跟許多士族在背後拖後腿有關。對江南,其實朝廷的控製力並不夠強,要不然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也不至於寧可入蜀,也不南渡江南了。

李悅寧可找個一窮二白的地方白手起家,也不樂意去跟這些地頭蛇扯皮,在人家的地盤上,你作出什麼好東西,若是不肯跟對方分享,然後你就發現自己寸步難行了,甚至,來個被落水,被墜樓也是可能的。在絕對的利益之下,皇權什麼的,壓根算不得什麼。像是大明的時候,幾個皇帝死得不明不白,最後不還是沒了下文嗎?在那等皇權非常集中的時代尚且如此,放在大唐,那更是稀鬆平常了。

李治最後難以置信地看向了李悅:“十五郎,你要去嶺南?”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看情況,儘量將昨天欠的補上!感謝在2021-05-07 20:33:02~2021-05-08 18:55:4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aurora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