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蘇定方和薛仁貴,他們這麼多年下來,該有的早就有了,打了那麼多勝仗,如今還真是有些包袱,未免一世英名化作流水,因此,在李治那裡,雖說不至於顧左右而言他,但是難免要推脫一番,要不是擔心李治氣出毛病來,他們要擔上一個欺君罔上的罪名,他們恨不得直接表示這事乾不了,告辭!
倒是裴行儉有些躍躍欲試的意思,裴行儉是裴仁基的兒子,但是裴仁基當年想要投奔大唐,直接被告發,最後一大家子都死了個乾乾淨淨,可以說,裴行儉就是典型的武俠裡麵的男主,年幼的時候就遭遇了滅門之禍,等他大一點之後,就算是迎來了開掛的一生。不過,在這個世界,他其實沒有像是在真正的曆史上那麼風光。主要是因為如今大唐實在是太強大了,突厥早就被打服氣了,甚至,如今在草原上,還敢於以突厥自居的人已經不多了,很多原本的突厥部族都直接歸化內附,就算是突厥王族,阿史那一族之中,許多也積極漢化,拋棄了原本的姓氏,舔著臉求著李治賜姓,直接融入到了大唐的文武體係之中。
就像是王玄策當年在吐蕃借兵在天竺滅國回來也沒得到多高的封賞一樣,如今起碼在西域和草原上,之前足以封爵的軍功,如今也就是一般了,畢竟,大唐的軍備跟對方相比,幾乎是碾壓式的優勢,你拿著刀槍去砍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砍贏了難道就很光榮嗎?雖說不至於到這個地步,但是,如今軍功比起以前打了許多折扣是真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都鼓噪著開疆拓土的緣故,戰場上砍人功勞不夠了,那麼,借著這個優勢開辟疆土,這個功勞不能也跟著打折扣吧!可惜的是,朝廷如今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消化新增的土地,光是如今安東安西都需要磨破嘴皮子才能找到足夠的人口,所以再想要往西,還是省省吧!
裴行儉如今年紀也不小了,但是,他這麼多年來也沒什麼很拿得出手的軍功,他需要一場戰事來證明自己,好讓裴家自己這一支獲得更多的榮耀和資源,因此,對於攻打吐蕃的事情,裴行儉反而是最上心的。
李治也是人精,幾個將軍分彆問過之後,就知道他們各自是個什麼考量,他對此也並不意外,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真的將什麼事情都當做是理所當然。你得允許下麵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蘇定方和薛仁貴年紀也都不小了,他們自然希望能有個善始善終,而不是到老了,還得背負這樣沉重的壓力。勝了大半的功勞是皇帝的,但要是敗了,李治肯定是不願意承擔這個後果的。
而裴行儉肯定也是考慮過得失的,事實上,大唐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得很完備了,補給上的困難其實很好解決,如今大唐的軍糧比起以前可是做出了很大的改變,彆的不說,閩越那邊原本搞出來給商船用的方便食品就很好。李悅沒搞什麼方便麵,這玩意看著不占地方,實際上一方麵容易碎,另一方麵,體積還是大了點,要搞就搞壓縮餅乾。用芝麻、果仁還有麵粉米粉之類的進行炒製,然後用專門的機器進行壓縮定型,做成一塊一塊的,用油紙包裝起來,不僅存放的住,而且吃起來也很方便。牙口比較好的,拿出一塊來直接啃,啃上幾口,再喝點水,差不多就飽了,也可以用刀切下一塊來,用熱水泡,總之,攜帶上幾塊,差不多就是幾天的口糧。另外還有肉乾魚乾和奶酪,最重要的是,還有用牛油細鹽甚至是各種香料做成的調料塊,做飯的時候掰一點放到鍋裡,很快就能聞到香味。這可比醋布和各種大醬強得多。總之,就算是長途奔襲,這些士卒也能隨隨便便帶上足夠半個月食用的食物。就算是在高原上,也不至於十天半個月都見不到人影吧!以前的時候,光是為了運送軍糧,就需要耗費不少人力畜力,如今這些軍糧可沒那麼占地方,這就能省去許多麻煩。
至於說高原反應,他們之前也專門在益州還有安西那邊海拔比較高的地方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而且若是氣候比較溫暖的時候,高原反應也會相對緩和一些,所以,他們需要在吐蕃入冬之前解決戰鬥。
有著強大的後勤能力,加上唐軍在武器上的優勢,若是再不能解決問題,裴行儉覺得自己也彆想著什麼身前生後名了,直接從雪山上跳下去得了。
何況,為了這場戰事,大唐還派出了不少細作,聯係上了當年跟著文成公主出嫁的那些僧侶和工匠。那些工匠如果能夠返回家鄉,他們是非常樂意的,倒是那些僧侶,卻沒這個好說話。當年能夠跟著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的僧侶,多半信仰都比較堅定,而他們這麼多年來,在吐蕃所受到的尊重也很多,另外就是,吐蕃真的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傳播佛教信仰的好地方,這裡還靠著天竺,這些僧侶甚至想要重新將自己的教義傳播到天竺去,有著這樣的信念,他們可未必願意重新成為大唐治下的僧人。大唐崇尚道教,哪怕玄奘回國之後得到了極大的禮遇,甚至李顯出生之後還拜了玄奘為師,但是佛教在大唐的地位依舊比較尷尬。最重要的是,因為當年梁武帝的操作,佛教的戒律也比以前嚴格得多,而在吐蕃這邊,佛教之前被扣上的籠頭被鬆開了大半,他們不幫著吐蕃對付大唐就是好事了,指望他們反戈一擊,真是有些不靠譜。
不過,能夠利用那些工匠就已經很好了,吐蕃那邊之前工匠很少,技術水平也比較低下,如今吐蕃的許多東西依舊是依賴於大唐派遣過去的工匠和他們收下的弟子,若是他們在吐蕃的軍械還有城防之類的東西裡做一些手腳,對於大唐這邊來說,就是極大的幫助。
裴行儉盤算了一下雙方的差距之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除非老天爺偏幫著吐蕃,否則的話,吐蕃輸定了。
得了裴行儉的準話之後,李治自然是龍顏大悅,當下,他就開始準備了起來。
閩越這邊自然是得到了一大筆的訂單,彆的不說,那些軍糧還是閩越這邊做的比較良心,其他人雖說也能做,但是,他們為了追求利潤,經常會偷工減料,而閩越這邊,因為原材料豐富,還有各種工具的利用,所以,生產成本比較低,也很舍得加料,閩越這邊生產速度還比較快!而且,因為閩越這些年將六詔弄得沒脾氣,這些物資完全可以通過天南運送到高原上去,可以省掉不少麻煩。
除了軍糧之外,閩越這邊還能提供其他的物資,兵部的人看了一些樣品之後,立馬就追加了一大筆的訂單,頓時,閩越這邊的作坊一下子就熱鬨了許多,不得不臨時招收人手。之前因為大規模檢測鼠疫還有普遍消毒而蕭條了一些的船隊也紛紛揚帆出海,捕魚的捕魚,采購原材料的采購材料,總之,閩越這邊一派欣欣向榮之態。
當然,朝廷也不可能什麼都指望閩越,畢竟,閩越這邊吃了大頭,總得讓其他人喝點湯,要不然的話,這邊就要犯眾怒了。
“吐蕃是個好地方啊,也不知道打下來之後,聖皇是個什麼想法?”李悅盤算了一下吐蕃那邊同樣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頓時就有些意動。
事實上,李治這邊也比較躊躇,吐蕃打是可以打,但是打下來之後該怎麼辦?如同安東和安西舊例嗎?那裡環境惡劣,移民就是個大麻煩,誰沒事到一個說不定肉都煮不熟的地方去啊!安東安西起碼可以種水稻,種棉花,吐蕃能種什麼?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武後對於吐蕃並沒有李治這樣的執念,畢竟,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跟她也沒什麼關係,她也沒感受過當年李世民的憋屈,所以,她自然是覺得吐蕃打下來之後,乾脆分封給那些吐蕃貴族好了,誰不聽話,就叫其他那些吐蕃貴族攻打他們,奪走他們的財產。
但是,李治卻覺得,吐蕃其實就像是以前的草原,如果不能完全控製,如今大唐強盛的時候,他們自然是老老實實的,回頭大唐遇上什麼問題,他們又要仗著吐蕃的地理優勢找大唐的麻煩。所以,最好還是想辦法進行漢化。
猶豫了一番之後,李治忽然問道:“阿武,你覺得賢兒如何?”
武後頓時一愣:“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點了點頭,說道:“賢兒以前就想要分封出去,隻是天南那邊情況比較複雜,實在是各種不便,但是如今卻是不同,吐蕃打下之後,若是還讓吐蕃人自治,那麼這裡就還是一個隱患,而若是分封一個藩王過去,那麼,情況便有所不同!”
武後沉吟了一番,她其實有些不願意,吐蕃人悍勇,若是李賢過去之後,收攏了吐蕃的軍隊,回頭造自己的反,那可如何是好?不過轉念一想,李賢憑什麼收攏吐蕃那邊的貴族和軍隊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李賢又是個空降的,到了那裡,起碼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被架空,根本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不過,武後還是說道:“不說賢兒的能力如何,賢兒過去之後,如何能夠壓服那些吐蕃貴族呢?”
李治一邊思索,一邊說道:“這個倒是暫時不用擔心,回頭吐蕃戰敗,他們想要做什麼,難道還由得他們不成?他們若是不想死,那麼就得老老實實接受大唐的統治,比起大唐直接設立都護府,在那邊駐軍,派遣一個藩王過去,其實已經是一個比較溫和的選擇了!”
“至於說賢兒能不能壓服那裡,那麼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說到這裡,李治神情有些冷淡,“這是給他的一次機會,他若是不行,那麼他就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了!”
武後聽到這裡,心中微微一鬆,但是嘴上還是歎了口氣,說道:“賢兒畢竟還年輕,這事要不還是先問一下賢兒再說?他若是不樂意,那還是算了吧!畢竟,吐蕃苦寒,真不是什麼好地方!”
李治輕笑一聲:“你啊,還是沒有朕懂賢兒,賢兒是個男人,他原本就想著建功立業,之前還做過一陣子太子,難道他就真的甘心在巴州做一個富家翁?他品嘗過權勢的滋味,如今給他這個機會,他是不會放棄的!不過,他要真的是怕苦畏難,那麼,他就乾脆老老實實做一個尋常人吧!”做皇帝的人,在很多時候都有著超出旁人的理智,李賢若是真的不願意冒這個風險,這點苦頭都不敢吃,那麼,他就做一輩子的庶人算了,李治也不想在李賢身上浪費資源。
有了這樣的想法,李治直接命人秘密將李賢接回了長安,沒錯,為了這一場戰事,李治又帶著文武百官返回了長安,長安畢竟距離吐蕃更近一些,到時候也能更快得知戰況,出現什麼意外,也能及時調整戰略。
李賢的確不甘心就這麼被禁錮在巴州,他畢竟是廢太子,許多人都想要利用他,也有人想要殺了他,所以,他到了巴州之後,就被關了起來,除了沒被關在牢房裡麵,日子跟坐牢也沒什麼區彆。他簡直是心灰意冷,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李治的密詔來了,讓他跟著李治的人秘密返回長安,李賢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因此,他隻是稍微安撫了一下妻兒,就跟著上路了。
重新返回大明宮,李賢隻覺得恍若隔世,在聽到李治詢問他是否願意作為藩王鎮守吐蕃的時候,李賢甚至來不及多考慮利弊,就一口答應了下來。至於說什麼吐蕃苦寒,文成公主一個女兒家都活下來了,他一個堂堂男子漢,難道就不行嗎?何況,李賢是真的不甘心,他是真的覺得自己有著治國之才,結果呢,還沒來得及施展,就被武後一巴掌從天堂扇到了地獄。他這麼長時間以來,其實也在反思,他覺得不是自己無能,而是自己遇上了一個太過強大的對手。在大唐,自己需要考慮很多,而在吐蕃,情況就不一樣了,吐蕃那邊大概除了自己將來帶過去的人,那就都是不能相信,可以隨便收拾的對象,所以,可以施展的餘地應該很大。不過,怎麼將吐蕃人控製在手裡,穩定自己的統治,不讓下麵的人造反,那也是個問題。
李賢對於吐蕃的情況也不太清楚,這會兒難免有些麻爪,李治問了幾句之後,見李賢暫時根本沒有什麼對策,他沉吟了一番,忽然說道:“你之前想要開府建牙,無非就是受到了你十五叔的影響,你十五叔當年能夠儘收越人之心,甚至讓這些越人心甘情願地跟著他背井離鄉,移民琉球,對此自然有些心得。如此,橫豎吐蕃那邊戰事還未開始,你不如去閩越那邊,找你十五叔請教一下!”
李治隨隨便便一句話,就將李賢給送到了李悅這裡,這下就輪到李悅頭疼了!你做老子的沒教好兒子,就將這燙手山芋送到我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