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2 / 2)

李悅也沒有強製的意思,李晞這個年紀,放在後世就是個剛剛上中學的學生,但是放在這個時代,差不多都該定親,算得上是大人了,因此,這些事情自然是應該考慮一下他的意見的:“那就去問問他吧,他樂意就一塊過去,他要是覺得如今那一攤子離了他不行,那麼就留下好了!”

楊瑤點了點頭,說道:“他如今正在跟明珠比試呢,他沒有真正打過仗,手裡頭也沒什麼人馬,自覺在這上頭輸了明珠一籌,就想要在內政上頭扳回來。這兩孩子,彆看平常的時候玩得好,親親熱熱的,但是在這事情上頭,一個個都好勝得很!”

李悅卻是非常滿意,這樣一個到處都充滿了機會和活力的時代,他們這樣的身份,躺平佛係才是悲哀,就該有鬥誌有競爭才行:“這是好事,他們如今都不小了,哪能像是之前一樣,什麼都不在意呢?他們要真是那種隻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絝,阿瑤你又要擔心了!”

楊瑤被李悅說得不由笑了起來,世界那麼大,這樣的競爭又不會讓孩子們之間產生什麼利益上的衝突,既然如此,乾什麼約束他們,不讓他們生出野心來呢?有野心就往外看,不要盯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海外不知道多少無主的土地,儘管去征服便是。這般想著,楊瑤也跟著生出了許多豪情,看著李悅的眼神愈發充滿了敬仰與愛慕。若不是自家丈夫率先走出了這一步,自家孩子哪裡會有那樣自由肆意的未來呢?

李悅給李晞甚至是明珠都送了消息過去,詢問他們的想法,結果這姐弟兩個在這事上都很一致,封禪的確是一大盛事,但是跟他們有多大關係,有空去湊這個熱鬨,不如先好好搞一搞基建,多開挖一些水渠,開墾一些土地,研究新的種植技術,甚至是引入新的經濟作物,讓下麵的百姓過得更好,人口增長更快!

李悅接到兩人的回信,不由失笑,便也不再多說,便直接帶著人北上洛陽,準備參加封禪大典。

隻是,李悅根本沒想到,這一場封禪大典根本沒有成功舉行,甚至,封禪台才剛開始修建,就被叫停了。

李悅在膠州就隱約聽說了消息,說是李治在一次散朝的時候暈厥了一次,禦醫費了不少功夫,才算是將他救醒了,隻是,禦醫也直說了,李治這個情況隻適合靜養,不能再舟車勞頓,更彆說是做什麼重體力的事情了。

很顯然,封禪其實就是一件重體力的事情,雖說爬山這種事情,可以直接坐著輦車被人抬上去,但是,要穿著全套的禮服走一整套的流程,這絕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皇帝的禮服跟常服完全是兩個概念,常服嘛,可以不用太講究禮製,但是禮服就不一樣了,皇帝的禮服叫做袞服,跟冕冠一起稱作是袞冕,袞服上衣下裳,以龍、日、月、星辰、山、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為飾,另有蔽膝、革帶、大帶、綬等配飾。這鞋紋飾多半是用金絲繡的,哪怕金絲抽得很細,但是這玩意終究是重金屬,所以,正常情況下,一套袞服就有一二十斤的重量,再加上十二毓的冕冠,還得保持一定的儀態,身體不好那肯定是撐不住的。

李治固然也有些好大喜功,但是總不能以自個的性命為代價來裝這麼一回,這一個裝不好就變成笑話了!

事實上,李治這一病,也在朝野內外引起了不少議論,封禪這種事情,本身就帶著一定的迷信色彩。就像是當年秦始皇封禪,半路上遇到了大雨,後來就被那些儒生說成是大秦沒有天命,渾然忘了是他們這些儒生跪舔始皇帝,幫著始皇帝拚拚湊湊搞出來的一套封禪流程。李治之前封禪過一次,是在泰山,這次又要封禪,還改到了嵩山,難免叫人覺得這裡頭有問題,要麼就是李治自個功績不夠,老天爺不願意讓他第二次封禪,要麼就是嵩山這地方跟李治相衝。

當然,李治自個肯定是不肯承認的,或者說,李治其實沒那麼相信所謂的命數。在武後勸慰李治的時候,李治直接擺了擺手,說道:“朕這些年身體一直不好,之前也不過就是調養得當,之前用了許多心力,又有吐蕃大勝的喜訊撐著,這才自以為自己已經大好了,實際上,朕的身體,如今自己也明白,早就不是年輕那會兒了,是真撐不住這樣的事情了!”說到這裡,李治不免歎息了起來,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能長命百歲呢?就算是徽欽二帝,都被羞辱到那個份上了,還信奉好死不如賴活著呢!而對於那些大權在握的皇帝來說,更是如此,隻有足夠長的壽命,才能讓他們一直把握住自身的權柄,才能一直高高在上。

可惜的是,李治的身體不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要不是記得李世民當年服用丹藥,以至於背上生瘡,痛苦不已的情況,李治還真是有心求助於道家的丹藥,他這些年來,除了孫思邈之外,民間的大夫也看過不少,但是,就像是孫思邈所說的那樣,他這個病,就是隻能養著,以現在的醫術,根本不能根治。所以,李治如今對於死亡也比較坦然,畢竟,他早就做好了相應的準備,隻是事到臨頭,李治還是有些遺憾。

主要是遺憾自個的幾個兒子,一個個都不成器,也是他當年將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了培養李弘上麵,為了防止再次出現貞觀年間,幾個皇子奪嫡造成的各種麻煩,李治將李弘捧得很高。但是誰能想得到,李弘小時候還好好的,成年之後,身體就不行了呢?這簡直是坑爹!李賢一開始的時候覺得還好,但是真上來之後,就發現了他的不成熟,他太想當然了,而李治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等待李賢成長起來。而李賢如今已經被加急送到了吐蕃,李治甚至想著就算是自己駕崩了,也彆讓李賢回來奔喪了,免得回頭李賢又被人利用,鬨出什麼事端來。

但是再一看剩下的兩個兒子,哪怕李治當年自個做太子的時候,也是以仁懦著稱的,結果輪到兩個兒子一個賽一個窩囊的情況下,李治又覺得心裡頭堵了一口氣,彆提有多難受了!做皇帝的人就是這樣,兒子太能乾了,生怕兒子奪了自己的位置,兒子有些無能呢,又覺得兒子不類己,叫人生氣。

隻是事到如今,李治也沒有彆的選擇,他開始有條不紊地召見朝臣,判斷他們的立場,恩威並施,希望等自己駕崩之後,這些朝臣能夠幫著新帝穩固朝局。當然,不管是哪個兒子登基,武後肯定是要攝政的,彆看武後年紀比李治還大幾歲,但是,武後如今看起來可比李治年輕多了,李治很懷疑,以武後對於權力的渴望,自個兒子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親政。不過,有道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李治雖然不至於這般沒有擔當,但是他自覺自己能做的已經做了,兒子要是再不爭氣,他這個做阿耶的總不能死了還得給他們操心,所以,李治便也不再多囉嗦,然後直接了當地就定好了日後繼任皇位的人選,也就是李顯。

李治也沒搞什麼先冊封太子的把戲,冊封太子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他如今這個身體,是真撐不住這樣的折騰,彆搞得流程還沒走完,自己就先駕崩了,因此先留下了遺詔,等回頭再跟幾個重臣確認一下,乾脆利落還省事。

武後對此並沒有反對,如今就這兩個兒子在身邊,選誰不是選呢?李顯又占了年長的便宜,自然是他即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武後看來,選擇李顯其實比選擇李旦更好一些,李顯是個耳根子很軟的人,他跟王妃韋氏感情很好,甚至不能說是感情好了,他就是個標準的妻管嚴,韋氏性格強勢,李顯素來對韋氏唯命是從,但是韋氏嘛,在武後看來,這位空有野心,實際上並沒有相對應的手腕。而李旦呢,因為妻族不給力的緣故,無論是劉氏還是竇氏,都是小心謹慎的性子,這樣的人很難抓到他們的把柄,對於武後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韋氏這樣淺薄的性子,更符合武後的利益。因此,武後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推了一把,直接吩咐按照李顯的體型去準備禮服還有其他登基所需要的東西,她自個呢,卻是擺出一副賢淑的模樣,每日裡在李治身邊陪伴侍奉。

李悅到達洛陽的時候,李治雖說還沒有進入彌留狀態,但是這些日子也都是在臥床休養,一天裡頭一半的時間都是在昏睡之中。

這些日子以來,李治一直命人在城門口等待著李悅的到來,李悅的車架才出現在城門口,立馬就有人迎了上來:“閩王殿下,奉聖皇和天後口諭,詔殿下即刻進宮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