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孫家兄弟們在熱火朝天的找鋪子。
已經進入臘月,有林管家帶著大隊的人馬歸來,林家個部門人員充足。
言娘交代過年按舊年風俗,再加上本地的風俗準備,還有年後的宴請。
言娘自己則忙於和住建部的工匠們討論阿壽玩具的事兒。
自己吧,不會給阿壽做衣服鞋襪。
崽兒現在都會走了,還沒穿過親娘親手做的東西,這好說不好聽啊。
言娘就想著,準備發揮自己的嘴炮功能,給崽兒整點兒不一樣的玩具吧。
現在想起來,幸好當出在孫家的時候,沒有瞎出主意獻醜,整什麼兔八哥、大笨熊的玩具,這個時代的布玩具栩栩如生,尤其是富貴人家,那是各種絲綢、絨布,造型精致,種類繁多,根本不是自己這個外行人所能想像的。
等到了林家,懷孕後,林老爺為了安全,沒有讓人準備什麼玩具,後來崽兒出生了,太小還不會玩兒,隻用撥浪鼓吸引他玩具。
再大點兒又有了各種顏色鮮豔的布玩具、棉塑玩具,來吸引娃的目光,讓崽兒練習轉頭。
從揚州過來一路上,沿路給阿壽買了不少特色玩具。
現在,住建部又送過來好多這個時代的玩具。
言娘好奇的把玩這些玩具,唯一個感覺是古人真聰明,好多益智類玩具。
就像九連環、七巧板、孔明鎖、雙陸、華容道、象棋、圍棋等等,都有發展智力的作用。
尤其是後幾樣,除了此作用,還具有培養意誌力和激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意識的特點。
言娘覺得除了七巧板自己可以帶著崽兒擺擺,其他的都交給他老子吧。
做人啊,要懂得藏拙。
俗話說的好嘛,揚長避短。
言娘好奇的擺弄著陶瓷玩具,這不就是知否這部裡的,那讓人潸然淚下的胖阿福嘛!
想當年自己看番外,看的都吹鼻涕泡了。
東西沒什麼神奇,隻是被人寄托在上麵的感情令人唏噓。
言娘又翻看了一下陀螺、竹蜻蜓、風箏、毽子、跳繩,這些在後世也常見,隻不過現在看著更精致罷了。
布做的蹴鞠,裡麵包著軟軟的東西,正好適合逗才會走的崽兒。
想想自己踢著蹴鞠,崽兒終於小企鵝似的搖搖擺擺的走近了,又被自己踢遠了,哈哈,多來幾次,很快就會含著兩包淚花。
自己在後世可是這樣逗過小侄子。
不過當時用的是小皮球,皮球外麵包著的是世界地圖。
現在有世界地圖嗎?言娘不知道。
那個麥哲倫還有誰,繞地球航線一走了嗎?言娘也不知道。
看來得等以後有機會派人出海,收集更多消息才知道啊。言娘把這放在心裡。
言娘又看向旁邊最大的那個燈籠,給自己個玻璃燈籠乾什麼?
言娘剛才就疑惑,不過被其他玩具吸引了目光,沒來得及搭理它。
“這個是什麼?”不懂要問,不能不懂裝懂。
這是言娘前世經曆多次尷尬後積累的經驗。
雖然自己覺得是個玻璃燈籠,還記得紅樓裡出現過,很稀罕的樣子。
“姨娘,這是走馬燈。裡麵的蠟燭點燃,它會轉動。少爺肯定會喜歡的。”旁邊的丫鬟回答道。
“原來是走馬燈啊。”
聞名不如見麵,原來這就是走馬燈。
言娘讓丫鬟把走馬燈點燃,掛的低點兒,自己要就近觀看。
言娘湊近,已經開始轉動的走馬燈。
“臥槽。”言娘低呼一聲。
“姨娘?”丫鬟以為言娘有什麼吩咐,隻是聲音太低沒有聽清,於是詢問到。
言娘平素和氣,所以丫鬟也沒有畏懼她。
“沒事兒!”言娘伸手衝背後擺了擺。
自己剛才太激動,一時沒忍住,前世大眾常用的口頭禪衝口而出。
言娘仔細觀察後發現,走馬燈就是利用蠟燭燃燒產生的熱空氣,驅動風車葉片旋轉,然後騎著馬的人物圖案就會隨之奔走起來,怪不得叫走馬燈呢。
這TMD不就是熱氣球的原理?
這要是換成輪子,轉動的方向從水平變成垂直,然後讓產生的熱空氣再大些,這TMD不就是機械的開端嘛?
熱能直接轉化為動能!
這和瓦特的蒸汽機是不是差的不多?
中國沒趕上工業革命,從而讓中國落後挨打。
自己一直想著以後要派人出海,有機會或偷或搶,隻要能弄過來一些設備,即使沒有圖紙,想來聰明的中國工匠就能仿製。
隻要到時候大家知道了機器的便捷高效,想來聰明的中國人就會重視機械設備,從而往這方麵發展。
誰知道啊誰知道,得來全不費工夫。
自古有之的走馬燈,匠人們怎麼就沒有人進一步研究呢?也許是時代所限吧。
“去請老爺,就說有急事。”言娘也沒管林如海老爺現在是當值時間,迫不及待的要和林如海說她的發現。
“老爺回來了。”丫鬟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