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壽每天的吃食,都是周大夫按阿壽的發育狀況調整的。
言娘盯得緊,不讓下麵人隨意喂東西。剛才丫鬟嬤嬤們已經說了飲食一直按著食譜來,這一方麵應該沒問題。
阿壽也沒有感冒的兆頭。
於是言娘想看看,阿壽是不是被什麼蟲子咬了。
畢竟他在精力十足的嚎哭。
於是一個光溜溜的豬崽兒出現在林老爺懷裡。
原來崽兒腹股溝附近出了一片疹子,言娘一看就知道是濕疹。
林老爺眼疾手快的抓住阿壽的小手,防止他抓撓。
又反過來看阿壽背後,背後沒有疹子。
然後馬上把阿壽用小被子包著。
小家夥身上汗津津的,可見哭鬨的多帶勁兒。
但這時候沒有地奈德乳膏等激素類藥膏,言娘束手無策。
還是等周大夫吧。
周大夫一看,濕疹,小問題。
開了口服的藥,還有外洗、外塗止癢的藥。
煎藥需要時間,先取來現成的外用藥,給崽兒塗上。
不愧是周大夫,止癢效果立竿見影,阿壽哭聲漸漸消失,就是哭久了,還時不時抽泣一下。
口服的藥好了,聞著都苦,想來小崽子就不愛喝。
大人們折騰了一身大汗,才把藥給崽兒喂進去。
最後,時不時抽泣的崽兒終於入睡了。
周大夫交代,不要讓孩子抓撓出疹子的地方,防止感染。
這幾天進入當地人說的回南天,哪兒都是潮乎乎的,被褥衣服都曬不乾,需要用炭火烤乾。大人抵抗力強沒什麼事兒,小孩子卻出疹子了。
言娘拜托周大夫明天給林家族人和孫家人看看,尤其是小孩子,是不是需要提前調理一下,中醫不是擅長治未病嘛。
周大夫欣然同意了。
醫者仁心,他現在每天都有在外麵的醫館坐診。給誰看不是看呢。
言娘不放心孩子,決定今晚要和阿壽睡。
防止孩子半夜不舒服哭鬨。
林老爺帶著周大夫去了前院書房。據說有事商量。
第二天下午,聽丫鬟彙報說林老爺發布官令,麵向民間征集簡單便宜的去濕氣方子,重金懸賞。
等林老爺回到後院,言娘問林老爺,發布這個命令是為了阿壽嗎?是不是有些勞師動眾?
“老爺我是這麼公私不分的人嗎?”林老爺抱著半天沒見很是想念的兒子,沒好氣的斜了言娘一眼。
“當然不是!老爺是大公無私的人。”言娘義正辭嚴的說到,“隻不過,這個時間點兒,實在是有些巧啊。”言娘真心實意的解釋。
擔心林老爺會因此彆人攻訐。
“我昨晚和周大夫談了一下。南方潮濕,房屋低矮潮濕,我見老百姓有好多風濕痹症,詢問周大夫有沒有什麼良方。周大夫說等成為痹症的程度,病症都難除根了。藥物隻能緩解,而且,藥物雖然不是很貴,但對老百姓還是很重的負擔。”林如海知道自家小姨娘的心意,貼心的給給自己賢內助解釋道。
“於是就下來這份命令?”言娘了然。
“周大夫說,良醫在民間。建議我到民間找找。”林老爺頷首。
幾天後,住建部的工匠送過來第一版扭扭車,有些笨重,呐,還有精美的雕花,但基本原理相同。
言娘詢問後,知道能承載大人的體重。
就讓工匠們再精進一下,看能不能縮小一□□重,小少爺可能扭不動。
等工匠們下去後,言娘自己撩開衣擺,跨上去玩了起來。
雖然看著笨重,但還挺靈活。估計阿壽能騎的動。
於是,言娘等阿壽午覺醒後,向兒子展示新玩具的玩法。
果然,小孩子對新玩具愛不釋手。
連親爹回來了,也隻是叫了一聲“爹爹”,仍然玩著自己巨大的扭扭車。
林老爺很好奇的蹲下腰和兒子商量,想看看他的扭扭車。
阿壽才得了扭扭車不久,正新奇的時候兒,不願意給爹爹看,想騎著繼續玩耍。
寶寶濕疹還沒好,好不容易忘記瘙癢,有興趣玩耍了,林老爺雖然心裡像貓爪一樣好奇,但也舍不得讓他不高興。
“言娘,阿壽這個,嗯,扭扭車的轉向功能,能不能用在馬車上?”
晚上,等阿壽睡了。林老爺研究過阿壽的扭扭車,和自己小姨娘提到。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言娘有些懊惱。
確是,現在的馬車都是兩輪。
言娘被林老爺一提醒,好像記得自己前世看過一篇報告,說為什麼中國古代一直用的都是兩輪馬車,據說是因為沒法解決轉向這一問題。
但西方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西方很早就有四輪馬車。
言娘原本還想著,以後派人出海,讓人從西方國家那裡學習學習呢。
畢竟中國匠人的手藝是經過後世國際認證的,仿製品能讓專家們真假難辨。
想來隻要給他們個思路,他們就能很快解決這樣難題。
原來自己被思維定勢了。
言娘暗暗告誡自己,不要覺得什麼都要靠派人去西方學習後才能乾成,顯得自己好崇洋媚外。
中國人的創造力從來不遜色於任何國家。
要有民族自豪感!
看,工匠師傅不就把扭扭車整出來了嗎?林如海同誌不就觀察過扭扭車,然後思考到馬車轉向問題了嗎?
扭扭車類似三輪車,現在馬車轉向問題有了解題思路,那離能轉向信兒四輪大馬車還遠嗎?
這感覺就像,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關於轉向問題,林老爺招來住建部的工匠開始討論,後來又叫來交通部修理馬車的人。
言娘放心的出去了,林老爺會統籌下麵的一切的。
實際上,林老爺還想到了機械動力車的轉向問題。
隻要這個的轉向問題解決了,那前者也會變得簡單。
隻不過周圍下人不少,林老爺就沒有和言娘提他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