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爺和言娘一同看過三胞胎,回到書房,就要給賈府寫信報喜,自己又有了二子一女啦。
想想自己好嶽母看到信後的心情,林如海就高興。
之前,林如海一直猶豫要不要往賈府報喜,然後接女兒回來。
教養是個問題啊。世俗如此,林老爺一直猶豫著。
現在好了,一切有解決方法了。
林如海給賈母去信,先說自己又添了二子一女。
然後信中寫到:黛玉受嶽母教育多年,想來管家理事不在話下,想讓黛玉歸家幫忙管家。
給林府的信和京中老宅的信一起快馬發出,估計半月到京。
不過林老爺有交代,到京後先去林府,把一封信交給留守的管事,送去賈府姑娘處,交給姑娘身邊的嬤嬤。
三天後再去賈府送給賈府報喜的信。
因為三胞胎出生時太小,洗三都沒舉行。
現在滿月了,三個小娃娃像膨脹的發麵窩窩一樣肥壯起來。
簡直日新月異,讓人刮目相看。
好吧,言娘知道用詞不對,但隻有這詞才能表達言娘的驚歎。
林老爺放心了,按這趨勢,百日就能趕得上他們哥哥了。
滿月宴,隻請了林家族人、孫家人等親近人吃宴。
外麵人也知道了林通判喜得三胞胎的事兒。
不過因為林老爺早就發話,說孩子太小體弱,周歲前不慶祝了。
大家隻了遣人送了禮,林家下人好好登記了,然後好生送走了。
這以後還得還禮呢。
三胞胎40天了,一天一個樣。
林老爺估計給京中老宅的信已經到了。
他在信中交代黛玉身邊兩位嬤嬤,提早整理黛玉的東西。
把貼身隱私的、丟掉會損傷女兒家名聲、的都運回林家,整不走的都銷毀。
財物大件什麼的帶不走沒關係,放那兒還能穩著自己好嶽母。
等賈母知道黛玉不回賈家,帶人去黛玉之前的小院兒時,發現林如海果然早有預謀,黛玉貼身的東西都沒了!
連寫過字的書都換成嶄新的了。
賈母知道黛玉飛出自己手掌心兒了。
而留守的紫娟什麼都沒發現,被失控的賈母甩了一巴掌,“沒用的東西。”
然後被賈母趕回家,什麼都不讓帶,連寶玉求情都沒有。
可知賈母有多憤怒。
言娘坐月子無聊,就翻史書看,準備給阿壽小可愛講故事用。
這一年多自己沒精力帶他,他現在變得和爹爹更親。
言娘有些不甘心,誓要把阿壽的心攏過來。
孩子正是鸚鵡學舌的年紀,言娘不敢胡亂評價曆史人物,隻照本宣科的給阿壽講故事。
言娘和阿壽的關係親密起來,還有羊車的功勞呢。
月子滿一個月,言娘能出屋了。
言娘開心的要抱抱阿壽,阿壽躲她。
言娘很傷心。
理智上知道,自己懷孕後,肚子太大,大家擔心小孩子不穩重,怕碰到自己,每次都不讓阿壽離言娘太近。
但感情上,還是很受傷的。
旁邊下人們要給阿壽解釋,言娘擺擺手不讓他們說。
自己母子之間的事兒,自己能解決。
言娘走向阿壽抱著他,阿壽背過身。
一股“我生氣了,哄不好那種”架勢。
言娘靈機一動。
“姨娘讓木匠給阿壽製一個小車,讓羊拉著阿壽玩好不好?”
“什麼小車?比扭扭車更好玩嗎?”阿壽扭過來肥肥的小身子,麵向言娘。
果然,轉移注意力是對付生氣小孩子的好方法。
阿壽很喜歡扭扭車,每天都要到花園裡騎幾圈。
言娘低頭深吸了一口兒子的奶香味兒。
快三歲的崽兒,每天喝羊奶的崽兒,自帶奶香味兒。
“娘、姨娘也不知道誰更好玩。等做出來,阿壽自己比較好不好?”言娘用商量的口吻和阿壽說話。
小孩子也希望被平等對待。
“好,姨娘。”阿壽待在這個溫軟的懷抱裡不動。
這是自己喜歡愛待的地方,和丫鬟、嬤嬤們的不一樣。
阿壽一歲斷奶後,就把奶娘們厚賞放回去。
言娘不希望奶娘憑借喂奶的功勞而居功自傲,把持小主子。
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對奶娘更親。
言娘原本準備從阿壽半歲開始添加輔食。
但那時候在路上,就還是吃乳母的奶多,添加的輔食少。
不過到了肇慶後,給阿壽添加了羊奶。
小家夥也不抵觸羊奶,喝的挺香,再加上蛋羹、果泥等輔食,慢慢的就斷了乳母的奶。
“明天你就能看到你的小羊車。”言娘向兒子許諾。
嬤嬤們還不讓言娘在外麵久待。
她可是要做足兩個月的月子呢。
阿壽是個精力充沛的孩子,現在要去花園騎扭扭車了。
等阿壽走了,言娘立即吩咐丫鬟,去給住建部門木工傳話。
“就是老百姓用的牛車的縮小版,要很輕便,能被羊拉的動,最好載得動小少爺。明天要。”
這是個很簡單的事兒,因為言娘要的急,幾個木工合作,半天時間就把羊車製成了。
管事已經吩咐手下,從廚房挑過來一頭溫順的母羊,給羊洗過澡,擦乾羊毛,梳理整齊等著拉車了。
把玩具馬車架在羊身上,固定好。
估摸著小少爺的重量,搬了30多斤重的東西放在羊車上試運行。
趁著天黑,小羊穩穩的拉著羊車轉了一圈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