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一般居住在祖籍關外或者北京城,無故不得離京。
所以孫家人要限期內回京城居住。
但孫家在京城啥也沒有。
言娘和林老爺討論過關於孫家回京的事兒。
第二天,言娘來到娘家。
言娘一早就讓人來傳信兒了。
所以孫家人都在家。
大家到堂屋坐好,詢問娘家接下來的安排。
孫爹和大伯做主把店鋪都轉讓給言娘。
孫家要回京了,肇慶府離北京城太遠。
而且這邊的生意,原本就是靠林老爺和言娘做起來的。
自己家要走了,以後也出不上力,雖然不舍,但該放棄就得放棄。
言娘顧念親人情分,不會怎麼說,咱們家也得明理。
言娘也知道娘家人以後無故出不了京,就很爽快的同意了。
自己剛得了一大筆賞賜,買的起娘家那五成股份。
商鋪是租的,果乾廠的土地是言娘出錢買的,所以言娘直接爽快的給了老爹10000兩銀票。
自己的銀子,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有錢任性!
這是昨晚言娘和林如海說,把自己的1000兩金子換成銀票給娘家人防身。
林老爺直接讓她從賬房支取就行。
言娘是那種公私不分的人嗎?
當然不是。
這銀票是拿自己還沒捂熱的金子換的。
孫爹一看好家夥,太多了,昨天大家討論的,覺得一半就夠了。
要還給言娘。
言娘不同意,讓他收下來。
這孫氏鋪子,尤其是乾果鋪就是個下金蛋的母雞,很快就會掙回來。
言娘決定回去後,把鋪子改名為“孫福記”。
前世好多零食店都是x福記,東西暢銷,傳承也久。
自己要沾沾這類名字的光。
孫家這兩年的收入也買了不少田地。
中國人對土地愛的深沉啊。
孫家人舍不得賣,就托付給言娘了。
言娘拍著胸口同意了。
林老爺在這兒當官,方便管理,林家每年都有往京城送禮,但時候順便給娘家送租子,順道的事兒。
就是以後林老爺調走了,不說和官府置換的兩個莊子,林家在這兒也購置了莊子土地呀。
林家的莊子肯定不會賣的,要給孩子們攢著呢。
自己家可是有三個兒子兩個閨女,以後女兒嫁人,兒子分家都是要給產業的。
言娘這後世來的人,都有這種思想。
可想而知,這個時代的人,對土地,會看的更重。
所以,每個朝代後期,土地兼並,官逼民反,就很順理成章了。
說完產業,開始說怎麼回去。
雖然現在天氣正熱著,但肇慶距京城遙遠,還有時間限製。
這個時節坐海船不安全,擔心遇到颶風,所以孫家還是決定陸路到揚州,然後經京杭大運河上京。
這路上就得兩個多月。
孫家要早些出發。
回京後,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要買房子落腳,房子得收拾吧。
還得找找新的營生,不能坐吃山空啊。
一大家子人呢。
說到回去,言娘的六個兄弟,四個在揚州為等著考秀才。
哦,他們還不知道,妹妹已經以一己之力把老孫家拉拔到士族了,還在苦心巴肺的等考中秀才呢。
兩個弟弟縣試、府試都過了。
雖然名次不拔尖,中不溜的。
“現在都是童生了。”孫爹和孫大伯都很滿意,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能一下子通過縣試、府試。那很不錯了。
因路途遙遠,現在揚州閉門苦讀,等就等來年二月的院試。
為此,兩個月前,言娘又從林如海那兒搜刮了不少科舉書籍,讓人送過去。
“給揚州去信了嗎?也不知道弟弟們現在怎麼樣。”言娘問道。
大家一時麵麵相覷,昨日大家太激動了,忘記這回事兒了。
“你家姑爺說,弟弟們明年的院試,得回京城到順天府參加了。”言娘把有些滑下去的三娃往上抱了抱,說道。
終於能把林如海光明正大的稱呼為孫家姑爺了。
姑爺,就是閨女的女婿。
孫家是林家正經親戚了。
“等會兒就讓老四給他們寫信,讓他們提前準備好。到時候路過揚州,就順路接上他們。”孫大伯說到。
“好的,大伯。”言娘四哥答應到。
“不用擔心二哥,林老爺已經和欽差大人們說明原因,並讓捎信給孫家所在的漢軍旗佐領了。等二哥回來,我讓他立即回京。旗人不能經商,他以後也不能出海了。”
孫爹和大伯點點頭。
二嫂也感激的看了言娘一眼。
她一直為自己男人懸著心呢。
現在隻有四哥一個人在父母身前,其餘的都是老弱婦孺。
也不對,言娘掃了一眼客廳,不知不覺間,侄子們都長成壯小夥了,一個個插蔥樣站在那兒,挺有壓迫感的。
大的都該說親了。
這幾年,幾個嫂子又給自己添了幾個侄子,注意,新增加的人口都是侄子。
老孫家真是人丁興旺啊,不愧於陽盛陰衰。言娘感歎。
想到兩個侄女,旗人還得參加選秀呢。
這等會兒再說。
言娘接著說回京的事兒,“林家往京城送中秋節禮的隊伍會提前出發,和咱家人一起。到時候路上慢點兒,正好照應一下。”
“會不會耽誤林家送禮?”孫爹擔心的問道。
“沒事兒。他們今年比往年提早出發,即使路上耽誤些也不礙事兒。大不了等到了揚州城,讓他們先走。到時候有大哥他們五兄弟,還有這麼多高高大大的侄子們,誰還敢不長眼?”
說著,大家都笑了。
孫家是北方人,男人們體格高大。
所以當年在張家村,雖然是外來戶,也好說媳婦兒。
“咱們再從鏢局聘請一隊鏢頭。”
看到孫爹想反對,言娘直接說到:“有備無患。咱們老孫家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呢,那可不比幾兩銀子貴?”
孫爹無奈的搖頭笑了。
閨女越來越貴氣,也變得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