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放出京、汽車(2 / 2)

雞賊的林老爺準備把從農書中整理出來的,各種比較簡單的方子例如,製作果乾的方子,製作乾海鮮的方子,稻田養鴨、養魚的方子,自製鴨絨的方子等等,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編纂成書,下發到各個義塾。

廣東這邊老百姓的主食還是紅薯為主,其他的有玉米、水稻等。

其他的尚好說,紅薯不易儲存,那麼製成紅薯澱粉、紅薯粉條、紅薯酒也是不錯的主意。

官府補貼銀錢,雇傭仆人照顧去義塾任教的學員。

既溫故而知新,又實踐出真知。

畢竟人手有限,很多學子致力於科舉,不能太浪費他們的時間,定的時間是一年。

他們在鎮上執教,教會的學生,在考核合格後,派到村子裡執教。

最基本的三千百,簡單易學,朗朗上口。他們也能勝任。

這樣一級一級往下滲透。

有天賦的,政府給予補貼,讓他深造。

不過,考考考,老師的法寶。

考核製度也緊跟著推行開來,不僅學生們考試,義塾老師們也有考核。

賞罰分明呢。

果然,縣學、府學的學子們響應的寥寥無幾,響應的學子們還是從林氏學堂考進去的。

阿鬆、阿泰起帶頭作用,下鄉人私塾老師。

言娘後來反應過來,這不就是古代版的下鄉支教和科技下鄉相結合嘛!

牛逼啊!

四月份,負責肇慶林家莊園研發部門的暗衛寫信回來了:機械動力車製造成功了!

等林老爺休沐,就帶著言娘和孩子們去肇慶了。

一進門,就看到一群不修邊幅的工匠們在激烈討論。

你一言,我一語,說的激動時,手舞足蹈的。

言娘佩服這些推動社會進步的科研工作者。

雖然現在被稱為工匠,但在言娘心中,他們就是推動時代進步的科學家!

管事出聲,說侯爺和郡主過來了。

討論聲戛然而止,開始參差不齊的行禮。

言娘立馬叫起,讓大家給自己講解一下這個機械動力馬車。

大家推舉出一個小老頭出來。

看來他很有威望。

林老爺低聲告訴他,這位是好不容易請過來的墨家弟子。

墨家啊,言娘高上仰止,那不就是古代的學術天團嘛!

這位墨家老先生從開頭講起,每個人的功勞,期間遇到的難題都顧及到了。

根據已知的走馬燈的原理,熱空氣上升帶動扇葉旋轉;還有夏日寶,空氣從空曠的地方到狹窄的地方,流速會增快。

就像台風來了,風會從沒關緊的窗戶縫隙,帶著哨子般的聲音有力的衝進房間,讓窗簾滿天飛一樣。

原本工匠們摩拳擦掌,想來原理都這麼熟悉了,肯定很快就能出成果。

但忽略了煤炭燃燒需要大量空氣,這需要一個不小的進氣口。

雖然熱空氣會上升,但從空曠的地方到狹窄的地方不容易進去啊,狹窄的地方壓力大,熱空氣從進氣口跑出去了。

至此,陷入困境。

後來,墨家一位工匠喝茶思考的時候,看到爐子上的水壺,水滾後,冒出大量的水蒸氣。

一拍巴掌,有了!

煤炭燒滾水箱裡的水,讓水蒸氣從一個狹窄的口出去,推動齒輪,不就成了嘛!

大家歡呼,立馬按著原理製造。

機械動力車是自己動了,但,有又一個難題,馬力不夠!承載不了太多的東西。

雖然車架是木製的,但發動機可是純鐵的,很有一番重量。

墨家工匠精益求精,當然不會上交半成品。

另一個墨家工匠被壓水井啟發,想到用活塞······

反正,最後成品蒸汽機機械動力車製作完成了!

言娘看後大喜:牛逼啊,老鐵!

你永遠能相信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林老爺也滿臉笑容。

言娘迫不及待的拉著林老爺坐上大清,或者說世界上,第一輛機械動力車,想要感受一番風掣電馳。

可惜,先感受到了塵滿麵,鬢如霜!一張嘴,就能品嘗木炭味兒。

馬車是馬在前麵拉動馬車前行,工匠們被慣性思維束縛,發動機在機械車的前麵。

很好,一圈下來,滿麵風塵。

雖然這種發動機少不了煙塵,但言娘建議把發動機放在後麵,這樣車跑起來的時候,煙塵是在後麵的。

還有,車窗上安裝上玻璃,既隔了煙塵,又保暖。

雖然小有瑕疵,但成功就在眼前。

林老爺讓言娘給機械動力車起名字,言娘直接盜用上世的名字:“汽車。”

“汽車,不錯,很生動形象,簡單易懂。”林老爺稱讚道。

言娘嗔了他一眼。

彆以為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是我起的名字直白。

然後,林老爺對工匠們交代道:“不僅木碳,可以試一下木材、煤炭、黑油當燃料。如果都能行,汽車燃料來源廣泛易得,那麼汽車的適用性就高。”

“煤炭我知道,明朝宋應星的著作《天工開物》裡就對煤的種類、開采技術有詳細的記載。什麼事黑油?”

等林如海一交代完工匠們,言娘就好奇的問道。

“黑油,漢班固的《漢書·地理誌》記載了高奴縣有‘洧水可燃’,南朝範曄的《後漢書·郡國誌》記載的延壽縣有‘石漆’,晉張華《博物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等都有其記載。不僅能起到潤滑作用,還用於照明、燃料,加工成石燭,北宋時,甚至用它製造出一種稱作“猛火油”的利器用於地域外敵。”

唔,言娘眨眨眼,好像就是後世稱作石油的東西。

原來古人這麼早就知道它是一種燃料了。

那為什麼那麼長的時間原地踏步,讓西方人趕超呢?

封建社會禁錮思想嗎?

從季節分明的北方再次回到廣東,雖然用上了夏日寶、冰盆、古代版電扇——風輪扇風,還有竹夫人,但,言娘還是覺得熱的受不了。

難道是這些年被錦衣玉食腐蝕了?還是年齡大了?

不過,自從林佳家升爵後,自己的待遇確是升級了。

年齡大了?

哼,自己才不會承認呢!

雖然大孫女都會滿院子撒歡了,但自己還是美少女!

記得以前看電視,就有夏日炎炎,富貴人家往屋頂澆水降溫的方法。

之前言娘覺得,主人在涼爽的房間裡休息,外麵下人們揮汗如雨實在是太不人道。

而且,之前孩子們還小,擔心孩子們受涼。

現在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孩子大了,我也有發動機了!

於是,沒幾天,外麵火辣辣的太陽親吻大地,知了叫的有氣無力,言娘卻能舒適的坐在放在冰山的房間,飲著果茶,翻著兒子給自己從外麵書店淘回來的。

背部靠著柔軟的靠枕,都用不上竹夫人了。

身上完全沒有汗跡,這才是夏天的正確打開方式嘛!

不過,有個缺點很明顯!

言娘不甘心的想到,自己怎麼會忽略了蒸汽發動機的聲音,那真的是震耳欲聾啊!

連蟬鳴都蓋著了。

原本還想著給林如海、兒子們的書房和臥室都裝上呢,看來要暫緩計劃了!

等他們回來商量一下吧,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安裝上。

中午午休前、晚上日落後,往房頂衝一會兒水,把溫度降下來,會休息的更好!

現在,言娘示意丫鬟,還是把蒸汽發動機關了吧。

就憑這聲音,前院聽得到是妥妥的,會影響兒子們學習的。

這天午後,蟬有聲無力的叫喚著,才午睡醒來的言娘半躺在躺椅上,姿態慵懶,腦子還有些迷糊。

剛就著丫鬟的手喝了幾口溫水,就聽到丫鬟來報說老爺讓人送東西過來了。

言娘有些好奇,會是什麼呀?揮手讓人送進來。

林如海今天可是去視察新修的路了,那地方有些遠,今天可能回不來。

丫鬟捧著一個很質樸的竹編籃子進來,走到言娘前麵蹲下,裡麵的東西被蓋著,看不到。

言娘懶懶的伸手掀開蓋子,唔,蓮霧啊,又到吃蓮霧的季節了。

言娘拿起一個紅寶石一樣的蓮霧把玩,覺得它的香甜就要透過皮沁出來了。

林如海出差在外還能記得媳婦兒喜歡吃蓮霧,讓人送回來。

自己□□的不錯嘛,言娘自得的想到。

“去洗一下,我要品嘗一下駙馬的心意!看這蓮霧甜不甜。”言娘含笑吩咐道。

“怎麼會不甜呢?肯定甜比甘蔗。這可是老爺出差還惦記著您呢。”大丫鬟寄秋熟悉言娘的脾性,敢開幾句玩笑。

“公主,這是籃子裡的信箋。”大丫鬟春熙送過來剛才言娘沒發現的信箋。

“哦,有什麼需要寫信呢?”言娘接過信箋,展開看起來。

“蓮在心裡,捂在手裡,相惜相印。”林如海那一手龍飛鳳舞的草書躍然紙上。

言娘慶幸,幸好我看他的字看多了,要不然還看不懂呢。

連······捂······嘛!

言娘想起以前的荔枝傳情,原來他還記得呢。

少女心忍不住多跳了一下,突然感覺原本舒適的室內有些悶熱,需要去吹吹風,散散臉上的熱意。

在丫鬟們的幫助下啊,言娘很快收拾好,徐徐走在花園裡平整的青石板路徑上,夏季濕熱的風吹不走言娘內心的情義。

怪不得古人說“詩詠誌,歌詠言”的說法,言娘都想賦詩一首、高歌一曲呢。

可惜前有才情不允許,後有五音不全。

言娘抬眼看到荷塘裡碧綠的荷葉,綻放的荷花,有了!

言娘讓人撐舟,自己要坐船采荷花。

船娘撐過來小船,言娘一馬當先跨進船艙,來到船頭甲板上,吩咐開船。

這朵荷花正當綻放,這朵含苞待放,這朵花骨朵亭亭玉立······

言娘有些挑花眼,最後言娘放在花瓣凋謝的蓮蓬上。

“憐惜不已,怦然心動。”

遠在外地的林老爺,當天晚上收到夫人讓人快馬加鞭送過來的一支蓮蓬。

時間來到7月,在眾多騎馬侍衛的護衛下,言娘帶著工匠,分開乘坐三輛改裝過的汽車回京。

路上試驗汽車的長途跋涉能力。

如果一路上問題不大,就進獻給皇帝兩輛。

當然還帶了好多空閒的馬匹以防萬一。

為什麼?

萬一汽車趴窩了,你得用馬匹拉回去啊。

一路上,見到汽車的人都不可思議。

汽車還沒到京,康熙帝就收到消息了。

等汽車開進北京城,引起巨大轟動。

北京城有錢有閒的旗人很多,大家追著看不用馬匹,自己跑的車。

看到這情形,言娘知道不能等了。

直接讓人去宮裡遞牌子,自己見了兒媳孫女,簡單說了幾句話,收拾一下,就帶著兩輛汽車進宮了。

言娘直接被引到禦花園,汽車也讓開進來了。

皇帝、太後、皇子、福晉、眾多妃子都在禦花園等著呢!

言娘來不及感歎自己什麼時候這麼受歡迎,就開始向這個時代地位最高的兩人請安。

其他的也就平級,言娘不用行那麼多禮。也許,這就是升為公主的好吧。

太後連忙叫起,用蒙語讓言娘介紹她帶過來的汽車。

言娘簡單介紹了汽車的原理,這些在林如海的奏折中都有詳細敘述,還有詳細的圖紙。

言娘這一趟,是把實物和工匠們帶過來了。

然後請示過康熙帝後,讓車夫開動起來,讓大家看看。

展示過後,言娘邀請皇帝和太後試乘:“陛下和太後娘娘要試一下嗎?”

不待兩人回答,言娘不好意思的接著說道:“不過,這才製造出來的還是比較粗糙,等皇家造辦處重新製造出來,肯定會更有皇家威儀。”

“哼!造辦處的狗奴才,沒造出過什麼值得誇耀的東西。”康熙帝心中對皇家造辦處很是不滿。

不過,這不耽誤他扶著嫡母老太太,乘上汽車。

等下車後,很是新奇。

最後,言娘一個人走的,不對,帶著大量的賞賜走的。

汽車留下了,工匠留下了,車夫留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