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現在自覺身體越來越不行了,那麼,選擇自己的繼承人就要提上日程。
自己現有的兩個長成的皇子都不錯,要是幾年前自己肯定毫不猶豫的選弘曆,但是現在弘晝表現越來越好,後院孫子也多。
對外人來說什麼弘晝母妃原本出身漢軍旗,在雍正眼裡都不是事兒,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自己的皇阿哥。
康熙爺的親娘佟佳氏不也是漢軍旗出身,後來康熙登基後抬旗,變成現在的滿洲旗。
當雍正皇帝對自己的心腹,問道繼承人的選擇問題時其他人回答後,林如海沒有因為自己是五皇子妃的嫡親祖父,而選擇明哲保身。
他從民貴君輕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合格的繼承人,能在未來,繼承您的遺誌,對您推行的政策繼承下來,推廣下去。而不是讓這些利民惠民政策,皇帝信兒心血,一招作廢,化為烏有。大清國庫裡的存銀,從康熙60年的700多萬兩,增加到現在的5000萬兩。不管是賑災、興修水利、建橋鋪路,甚至是興兵戈,都有足夠的庫銀。也表明皇帝的政策是正確的!這都表明萬歲爺推行政策的正確性!”
林如海最後的馬屁,實在是撓到皇帝的癢處!
雍正帝夜深人靜的時候,睡不著,會思考繼承人的事。
手握血滴子,知道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不少。
自己的兒子呢?雍正帝突然對這個問題很好奇。
他知道弘曆平時表現的很簡樸節約,弘晝孝順大氣。共同點是都支持他們父皇的政策。
實際上呢?
隋煬帝未當皇帝前偽裝的也很好!
孝順、簡樸、勤政,但一朝登基,嗬嗬!
自己不是貶義隋煬帝,他主持修建的大運河,確是千古功績,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
但他好大喜功,興師動眾的滿天下選宮妃也是不爭的事實,雍正皇帝實在是不認同。
他不想自己辛苦開創的盛世,毀在好大喜功的後人手裡!
於是,武功最好的血滴子被交代觀察記錄四、五兩位皇子言行的差事。
剛開始,雍正皇帝翻看兩個孩子的觀察記錄,沒發現異常。
但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弘曆屢次誇耀,說當年康熙帝是看重他這個皇孫才會讓自己即位。
嗬,雍正冷笑。
自己辛苦奪嫡幾十年,隻應生了你這個好兒子,皇位就憑空落下來了?
你怕不是想屁吃。
看來,自己這個四子,更想繼承他皇祖父的遺誌呢!
仁政嗎?
父皇晚年,推行仁政的後果是什麼?
國庫空虛,財政赤字,吏政敗壞,賣官鬻爵,不整治,準備被改朝換代嗎?
自己可是知道,自己是皇子是,被稱為冷麵王爺,鐵麵無情,被很多大臣詬病。
雍正相信,父皇就是看到自己是個乾實事的人這一點,才在眾多兄弟中,把皇位傳給自己!
自己辛苦多年,好不容易填滿了國庫,足以應對各種災害,可不是為了後世不屑子孫推仁政、下江南、建行宮彆院的!
還有自己的八弟,人人追捧的“八賢王”胤禩,什麼都學父皇,父皇執政講究“仁”,他比父皇更“仁”。
最後呢?
還不是父皇明察秋毫,讓自己繼承皇位了!
雖然自己承認弘曆在政治上挺有頭腦的,但弘晝也隻是稍差一點罷了。
雍正帝心中的天平,已經開始向五子弘晝傾斜。
不過,說道看皇孫,這也給自己提了個醒。
既然皇子能力不相伯仲,那就看皇孫。
皇孫優秀,大清就能保證三代昌盛。
雍正想了想弘晝後院那一串聰明伶俐的皇孫,據太醫來回報他福晉肚子裡的還是雙胞胎。
再想想弘曆的後院,雍正搖搖頭。
弘曆後院懷孕的倒是不少,可惜都沒生下來,現在就一嫡一庶兩個皇子,嫡子也還聰慧,就是身體單薄了些。
那就更傾向於五子了。
第二天,就把一個兩位皇子相爭的差事,交給了弘晝。
回去後,林老爺自得的給言娘講述自己的給皇帝的建議,
言娘給林老爺豎大拇指:不愧是你,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自己在後世看了那麼多清穿,可是知道弘曆登基後,確實是推翻了他爹的政策,向他爺爺看齊,推行仁政。
在他當政期間,拿著他爹給了屯的滿滿的國庫下江南,修行宮。
而且吏□□敗,賣官鬻爵成風,大清由盛轉衰!
後世有一種說法,“屁股決定腦袋”,文明一點兒是“位置決定想法”。
一個人處於什麼位置,往往決定他思考的角度和範圍。
林如海雖然沒聽說過這麼直白的說法,但《鬼穀子》有雲“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那麼如果想皇帝聽自己的建議,有什麼比皇帝是聽得進勸的自己孫女婿、甚至是自己重外孫更好的呢?
一個從小耳濡目染的孫女婿,能成為皇帝的孫女婿,想來柄全國之力,能輕而易舉的開疆拓土吧。
林家已經是當今唯二成年兒子之一的嶽父家,已經牽涉到奪嫡中去。
成,則宏圖大展。
敗,大不了就遠走南洋!
這一次弘晝在親信的輔佐下,很好的完成了差事。
之後,更多的差事交給他,他在逐漸進步,雍正帝對他越來越倚重。
能在朝中混的如魚得水的大臣們,都是明眼人,很容易從皇帝的傾向中覺察出皇帝的屬意。
於是更多的人傾向五皇子,擁護支持他。
雍正13年,8月23日,雍正病逝於圓明園。
臨終前傳位給五皇子弘晝。
弘晝登基後,親娘為皇太後,老爹的其他妃子們都官升一級。祖父的妃子同此例。
立福晉為皇後,嫡長子為太子。
翌年,改年號乾武。
林佳家一下門庭若市。
不過林家低調慣了,林家世仆也是有見識的,上有主子叮囑,很是有風範。
乾武皇帝,文治武功,把清朝推向盛世。
雍正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給兒子留下來滿滿的國庫!
錢是英雄膽兒,手裡有錢心中不慌!
對一個國家也是相同的!
乾武帝繼續推行先皇的政策,政權平安過度。
至於弘曆,先帝臨終前,安排自己的四兒子給自己皇陵守墓三年。
三年,足夠弘晝掌控朝堂。
這是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的慈愛之心。
守孝的三年,雖然有小波折,最終都想好的方向發展。
新任皇後惠南,還想再要個小公主。
大公主完全是個假小子,不能滿足惠南香軟小公主的夢想。
弘晝無情的打破了她的幻想:“彆做夢了。咱們能有這個閨女已經是老天保佑了。雖然閨女···”弘晝想起那麼皮的閨女都有些牙疼,“但她就是有點兒調皮,那也是閨女啊。”
隻是“有點兒調皮”?
沒想到你這個親爹有些眼瞎。
惠南不想理睜眼說瞎話的弘晝。
從母後那兒知道,你小時候就很調皮,這是女兒肖父!彆想推脫責任!
惠南眼裡明明白白的就是這個意思。
“想想你兩個姑姑,還有你的叔叔們,一水兒的兒子。朕已經認命了,這幾個皮小子足夠了。”弘晝表示自己看不懂媳婦兒的意思,堅強的接著說道。
弘晝直接讓周大夫配藥,熬好後,一飲而儘。太醫們不敢給皇帝陪絕育藥最後找的是周大夫。
弘晝可是知道自己嶽祖父、嶽父他們覺得孩子夠多了後,都是吃的他配的藥。
當有人給獨得皇帝盛寵的皇後娘娘敬獻“□□”時,立馬引起惠南的重視,她還記得小時候祖母的教育,這是想謀害本宮?
立馬吩咐人徹查。
弘晝很快知道,直接動用皇家暗衛。
最後虛驚一場,發現此人確是想送禮巴結皇後而已。
不過,惠南記得祖母講得曆史,直接用上了當年祖母用過的手段,讓死囚服食“□□”,然後全國巡遊展覽,引起官僚階層和老百姓重視。
她現在身居高位,在其位,謀其政。
大清是自己男人的大清,未來是自己兒子的大清。
現在大清周圍強敵環伺,西洋人虎視眈眈。
一旦他們用□□引誘大清百姓吸食,國民體質堪憂,哪還拿得起武器戰鬥?
而且,□□有毒癮,就像黃賭毒,一旦粘上,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容易引起社會動蕩。
自己身為一國之母,有義務維護它的長治久安,社會穩定。
乾武4年,夏。
言娘對剛走近房間的林老爺開玩笑道:“今天丫鬟來報,咱家花園荷塘裡,發現了一支並蒂蓮。我剛才去看了一下,是真的耶!你說,咱家這是不是要有喜事兒了?你這一路上回來,有聽到喜鵲衝你喳喳叫嗎?”
林老爺含笑回道:“確是有喜事兒!”
“真的啊?什麼喜事兒?”
竟然有意外驚喜,言娘好奇的問道。
林老爺含笑不語,先揮揮手,讓丫鬟們下去。
等丫鬟們魚貫而出。
林老爺一邊伸手從袖帶裡掏出信件遞給言娘,一邊輕聲說道,“咱們的阿鬆要回來了!”
“真的?”言娘不敢置信,聲音都變了。
但不耽誤她以她這個年紀少見的敏捷,從榻上跳下來。
“慢點兒,老婆子,你還以為你是美少女呢!”林老爺膽戰心驚的要去扶言娘。
言娘敷衍的點點頭,搶過書信看起來。
“這是真的?”言娘讀完信,直愣愣的看向林如海。
多少次午夜夢回,思念遠在他鄉的二兒子,現在終於要回來了,讓言娘有一種如在夢中的不真實感。
林老爺堅定的點點頭,要不信件收回去,燒掉。
兒子就要回來了,誰還在意那幾張信紙,言娘不像以前那樣依依不舍,而是輕易的鬆開了手指。
在房間裡轉了幾圈,對林老爺說道:“快,快喚丫鬟們進來,我要給吩咐他們給兒子收拾房間。算了,我親自去盯著他們收拾!”
“言娘,不要著急,阿鬆要等收到我的回信才出發。再說,你不是讓丫鬟們隔一段時間就收拾一下嗎?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林如海雙手扶著言娘的雙肩,安撫她道。
言娘意識到自己太激動了,阿鬆現在還是失蹤狀態呢。
於是言娘一邊順著林老爺的力道,回道榻前坐下。
一邊安慰自己:我不急,我不急。已經二十多年了,不差這幾天,我等的起!
然後喝了一口茶杯裡的涼茶定定神。
開始找茬兒。
“對了,你剛才叫我什麼?‘老婆子?’吃力熊心豹子膽了,敢這樣稱呼老娘?”
言娘把自己的激動發泄的到老頭子身上,雙手撫著林老爺的臉頰,劈頭蓋臉的親上去。
林老爺一大把年紀了,要不是擔心讓下人們看笑話,都要抱頭鼠竄出門了。
等阿鬆收到雍正皇帝駕崩了,五阿哥登基的消息,哦,大哥家小惠南是皇後了。
阿鬆覺得是時候回家探望父母了,幾十年沒見過父母了。
雖然能時不時的通過暗衛收到家裡的信件,但還是想親眼見到父母。
再不回去,怕沒機會了,老爹已經八十餘歲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多歲已經是難得一見的長壽之人了。
回去後也不怕人詢問,理由都是現成的:自己受傷失憶,被過路商船救起,人家看自己穿著,以為有利可圖,最後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到南洋把自己趕下船。
自己雖然失憶,但學到的知識好記得,於是赤手空拳打拚出一份家業。
後來突然想起來了,自己就回來看望父母。
不過遺憾的是,自己奮鬥小半輩子的事業都在南洋,可能還得回去。
不過,這都需要皇帝允許。
說著,阿鬆都有些臉紅。幸好自己留著絡腮胡子,大家看不到。
阿鬆這一次回來,乘坐的是西洋人製作的超百噸的海船,說是要獻給皇帝。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當年阿鬆在南洋站住腳後,出巨資從西洋商人手裡購買了一搜西洋船隻,然後自己招募工人,仿造大海船。
這才有了後來橫行海上的李氏霸主。
最重要的是,阿鬆獻上了詳細的世界地圖,尤其是關於南洋、滿刺加、澳洲等離大清大陸較近的地區。
這地圖很具有軍事價值。
乾武5年春,阿鬆帶著他的西洋媳婦兒回來了。
進獻給皇帝西洋出產的超百噸的巨大海船,完善的世界地圖,尤其是大清南邊,南洋一帶尤其的清晰。
不僅如此,還有世界各國勢力分布圖。
用於行軍打仗也不遜色!
這更讓皇帝君臣充分認識了西洋各國雖然國土麵積小,但那束縛不了他們的浪子野心。
大清如果不調整既往閉關鎖國的政策,會落後於時代。
西洋各國也不會放過大清這塊肥肉!
阿鬆功勞可以比肩大明之鄭和。不,比之有過之而無不及。
加上這家夥根正苗紅,皇後母家親叔,內閣經過商議,皇帝下旨賜封博遠侯!
成就了林佳一門雙侯爵美譽。
匆匆二十餘載,去時昂昂青年,回時已經滿麵滄桑,鬢發夾有銀絲。
慶功後,終於能閒下來好好說話了。
近幾年,從收到雍正帝身體不好的消息後,阿鬆就開始準備這讓幾個孩子慢慢接手自己的勢力,留下足夠的人手輔佐孩子,準備回國。
等收到乾武帝登基的消息後,打探到自家在新朝一切都好,就開始返程。
言娘隻知道阿鬆有三個兒子,具體的情況還沒來得及細說。
原來繼承英國伯爵爵位的大兒子跟隨母姓,姓氏裡有“林”的音譯。二子三子跟隨父姓。
阿鬆顯然繼承了國人骨子裡對土地的熱愛,這些年,在歐洲各國的重要城市周邊,購買了大量的土地。
言娘知道後,突然想起上世英國那個有名的公爵,家族祖傳大量的土地,連英國女王的白金漢宮都是建在他的土地上,需要向他交租。
自己混血大孫子的後代,如果不出敗家子,家產能傳承到後世,那不就和那位公爵異曲同工之妙嘛。
言娘叮囑阿鬆,給自己未謀麵的大孫子寫信時,記得提醒他土地隻會升值,不要無辜收買,最好能傳給後人!
言娘和林如海都知道,他們這輩子不大可能見到這個混血大孫子了。
他的母親女扮男裝繼承的伯爵爵位,他又從她母親那兒繼承的爵位。
在這個時代,西洋君權還不是裝飾品,如果消息泄露被揭穿,麵臨的可能是殺頭的危險。
幾年後,這位大孫子竟然改頭換麵,讓阿鬆家的老二幫忙,以私人身份來了一趟大清,對言娘和垂垂老矣的林如海是意外的驚喜。
他的孝心,讓言娘和林如海很是受用,臨分彆時,塞給他很多大清的珍貴特產。
這都是精品,在西洋的商鋪裡買不到的珍品。連大英王室都不一定有,足以當傳家寶流傳後世!
尤其是皇後聽說自己這個堂弟,賜下好多皇家內庭珍品。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這些年,言娘都在學英語。
有上世的底子,這輩子進度還不錯。
連林老爺,閒暇時,也會跟著學。
盼望著什麼時候,阿鬆給他們生的幾個孫子回道大清,能順利的跟他們交流。
實際上,這是言娘和林老爺夫妻二人,太是思念兒子,忘記了跟在他身邊的眾多暗衛。孫子肯定會被教導中文!
即使他倆不學英語,將來見麵了也不會有語言隔閡的。
這一次隻阿鬆夫妻倆回來,他們雖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前途未卜的前往大清禍福難料,兒子的顧忌也是情有可原。
現在真的回來後,知道一切情形比預計的還好,阿鬆已經給幾個孫子寫信報平安了。
並希望他們有時間能過來一趟,探望祖父母,以後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