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1)班的格局並沒有因為曾文芳的重生而有絲毫改變,吳友敬毫無懸念地成為了他們的班長,曾文芳仍然是學習委員,體育委員還是陳文乾。
這一世所不同的是,曾文芳通過學校廣播站的選拔,成為了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每隔一天,曾文芳都要在早飯後與下午放學後,到廣播站播音。
曾文芳知道初中的課程與高中來比,要輕鬆得多,她得在這個時期多找機會鍛煉自己,讓自己儘快成長。
她不怕彆人議論自己喜歡出風頭,她覺得,風頭不是誰都有能力出的,能出風頭的人,都是有才能的人。但丁不是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彆人說去吧!”曾文芳覺得這些人的看法與議論,都不可能左右自己既定的目標,她的人生,隻會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這一世,任誰也不能改變自己前進的步伐。
上中學後的第一次中考,曾文芳考了全級第一名,這時候,她的名字才真正傳遍了青山中學。
羅玉瑩果然如上一世那樣,經常湊上前來與曾文芳說話,還有街鎮的其他幾位女生,也是如此。
“文芳,晚自習後回我家吧,你家有一段黑暗的小路,不安全。”羅玉瑩一臉關心地對曾文芳說,那模樣甭提有多真誠了。曾文芳冷眼看著她做戲,覺得這人做戲也如此動情,怪不得上一世自己會認為她是真心的呢。
“沒事,我爸每天晚上都會來接我。”
“你爸沒到外麵打工嗎?聽說好多人都到大城市打工了呢。”羅玉瑩揚起秀氣白皙的小臉,有些驚訝地說。
“我爸沒去打工,他在鎮上開了一間麵包鋪子,玉瑩同學就住在街鎮,可得多關照我爸的生意哦。”
曾文芳笑了笑,故意開玩笑道。這話倒是不假,開學後,曾文芳就用姐弟三人報名後剩下的錢,與父親到鎮上租了一間麵積很小的店鋪,讓父親做起了賣包子、餃子、油條的生意。文芳還想讓母親一起去做,順便打些豆漿來賣。隻是母親家裡的事忙不過來,隻好作罷。
小店的生意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前幾天他們一家盤了賬,這些日子,父親已經掙回了一年的店租,接下來掙的,除去成本與人工,就是淨利潤了。
曾國生很高興,走路的腳步都輕快多了。爺爺奶奶也很高興,因為隻要他們想吃,這餃子啊、包子啊、油條啊,隨便他們吃,可以吃個夠,不像以前,想吃個包子,又記著要給幾個孫子買,自己也舍不得多吃。
小店每天隻開到中午一點左右,下午與晚上都不開。有時,店鋪裡的東西沒賣完,曾國生就會把這些食品全部拿回來。這樣,曾家所有人都能吃到這些在農村人看來還算稀罕的點心。家裡人都很滿足,覺得這生意做得好,在村裡說起這事來,覺得麵上有光。
農忙過後,曾文芳的二伯父也出門打工去了。村裡有一群人在一個巷口幫著做搬運工,見他力氣大,就叫他一起去了。曾國生原本也要去的,但曾文芳知道這活辛苦、容易傷腰,不讓父親去,便開了這家包子鋪讓父親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