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羅明友果然來了曾家,表麵上是與曾國生夫妻商量,其實隻是通知他們夫妻一聲。因為,他把曾文芳做文具生意賺了200元錢的事情告訴了妻女,妻女都非常讚同跟著曾文芳合夥做生意。
曾家這幾個月來的變化,他們都看在眼裡。比如曾國生在街鎮開的那間早餐店,掙錢也不少。平時還能幫家裡乾些農活,這樣賺錢乾活兩不誤的生意,也就曾文芳能想到。
如今,曾文芳提出與自家合夥做生意,自家雖說有拖拉機運貨這一優勢。可是,曾文芳完全可以向他家借點錢買輛自行車,他們自己家單獨乾。
曾國生問:“你征求了容嫂子的意見了?她同意麼?”
曾國生擔心好友看自己的麵子才答應合夥做生意,如果因為這個弄得他們夫妻不和,那就得不償失了。
“就是你嫂子拍板定下的。她說文芳這娃聰明著呢,跟著她做生意肯定能賺錢。”
“你們可彆亂誇她,她還小呢,懂得的哪有大人多。”
“這你就錯了,她在學校能考全級第一,你能嗎?如果在古代,文芳肯定能中個狀元回來。”
曾文芳坐在一旁聽著,覺得好笑:同年爺都忘了,如果她生在古代,連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哪來的狀元?
“文芳,你有沒有認識的人在縣城開服裝店?我們農忙後就去縣城找找。”
曾文芳自生起了做服裝生意這個念頭後,就梳理了一番自己所認識的人。她記得上一世與小玲逛街的時候,劉小玲曾帶著她去過一個服裝檔口,那是劉小玲的小姨。
後來小玲的姐姐也縣城開了一間服裝店。隻是,那都是後來了。就不是不知道這個時候,小玲的小姨有沒有開始做服裝。如果沒有,那也可以找她,說不定她已經有這個念頭,卻還沒來得及實施呢。
曾文芳想,得先讓長輩們放心,後麵的準備工作才能做得更快更好,就用非常肯定的語氣道:“同年爺,我有個同學的小姨在縣城開服裝檔口,就是在縣城市場二樓有一間店。下次我帶上小玲與你一同上縣城找她去。”
“行,那我們就這樣說定了。農忙後,娟嫂子要儘快備柴火過年,這樣年前就能空出時間做這事了。”
王娟英點點頭,她正想著這事呢。往年秋收之後,就要忙著備柴火,自己家的,婆婆家的,也要忙很長時間。
“對了,我們村裡有人先在山上把柴火準備好,然後請我去運。娟嫂子的娘家山多,有沒有離大路不遠的山?你也可以先去娘家割好草、砍好柴,等曬好了我再去幫你們運回來。這樣就省事多了。”
“這樣可以嗎?”王娟英一聽大喜。
寨下村離街鎮近,可是離山就遠了。每次上山砍柴,早上蒙蒙亮就出發了,晌午才能回到家。一天隻能挑回一擔草或柴,可費工夫了。
因此,娘家兄弟趕集時,經常會給她挑一擔柴火出來。可是,婆婆偏心,每次都拿她家的柴火燒,對其他兩家都是象征性地拿點。自己也不好說她,再說,這隻是費點工夫而已,犯不著因為這件事情弄得大家有意見。
可是,這樣一來,她每年花在備柴火這事上的時間可不少。如果年前要做服裝生意,她確實有些擔心柴火備不夠,婆婆對她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