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有眼光?倒真是這款賣得好,我還想著再去進一些來呢!”吳惠梅有些驚訝,沒想到一個農村小姑娘還有這眼光。
“這款是好賣,但不能進多。燈芯絨已經流行很多年了,有些人去年或前年就已經買有了。再說,過年會更冷,這款式不擋風。”
“你怎麼知道過年會更冷?”
曾文芳語塞,她記得上一世時,春節確實很冷。她與弟妹都沒有添置新衣服,穿著破棉衣都不好意思去走親戚。
“俗語不是說,‘冬至出日頭,過年冷死牛’嗎?梅姨不妨過一段時間再觀察觀察。畢竟大多數人買新衣服是為了過春節,如果到時候大家嫌這種款式不夠暖和,這衣服就不好走量了。”
吳惠梅更驚訝了,心頭湧上一種直覺:這小姑娘不簡單!她挑眉問道:“那你說說看,不進這款式,那要進那種款式更好走量?”
曾文芳想了想,問:“批發市場那裡有沒有一種帶著帽子,外層是滑麵料,裡層是加絨的衣服?”
曾文芳記得上一世80年代流行風衣(鎮裡人稱為“風雪衣”),並不是這種風衣很暖和,而是具有理想的防風防雨效果。風衣麵料的色彩,也以明快的中淺色為主,後來也有大紅、紫紅、海藍色以及各種帶花紋和條紋的麵料。這種衣服既可以在春秋時節穿,也可以在冬天穿,裡麵穿棉衣,外麵再套上風衣,人顯得特彆清爽。
吳惠梅回憶在服裝批發市場看過的服裝款式,道:“好像是有一種這樣的款式,但裡麵的襯裡好象不是絨,而是一種尼龍綢,感覺挺柔軟滑爽。這種衣服很薄,如果春節很冷,那就更不適合了。”
吳惠梅想了想,不由笑了。畢竟是個孩子,考慮問題怎麼會這麼周到。不過,這個款式如果拿來在春天賣,應該會不錯。
“梅姨,如果在店裡再加一批高領毛衣。您再想想,這樣穿是不是既時尚,又保暖?”
“你是說那種領子雙層,可以翻下來做兩翻領的針織毛衣?”
“是啊,我們很多人會織的那種毛線衣,批發市場也有得賣吧?”
“有的,樣式很多,你看看,我這裡也有,不過大家都自己買了毛線自己織,我不敢拿那麼多貨。”
“這個可以少拿一些,但是,如果您穿著一件樣式特彆的毛線衣,外麵加一件時尚的風衣外套,會不會吸引到很多顧客呢?”
吳惠梅眼睛一亮,自己怎麼沒想到這茬?以自己的身材與樣貌,穿上店裡最時尚的衣服,銷售肯定會更好。
“你這小姑娘,對了,你叫曾文芳?怎麼感覺你做過服裝生意一樣?”
劉小玲忍不住插話:“小姨,您說什麼呢?文芳與我同班,是年級裡成績最好的學生。她這次來找您,就是想在青山鎮做服裝生意。”
吳惠梅恍然,原來如此,她又有些疑惑:“在青山鎮做服裝生意?市場太小了吧?這麼時尚的衣服不好走量。”
曾文芳道:“梅姨,我隻是想趁年前這段時間擺攤賣衣服,當然不能跟您在縣城開店來比。我想著在年前賺點錢,我們姐弟三人明年上學的學費就有了。”
吳惠梅見小姑娘確實是想做服裝,就提醒她道:“可是,做衣服生意是有風險的。本錢要大,如果你進的貨多了,貨積壓得多,本錢就壓在貨裡了。到時不要說學費,恐怕生活費都在貨裡了呢。”
曾文芳知道吳惠梅這番提醒是好意。劉小玲已經扯著她的衣袖道:“文芳,我覺得小姨說得有道理。要不,你再想另一種本錢不需要那麼多的生意?”
“沒事,我心裡有數。我每種款式不會進太多,另外,我也不隻是在青山鎮賣,還會去其他幾個鄰近的鄉鎮擺攤。我家裡大人都同意了,還有一位有拖拉機的叔叔一家人合夥做。”
“哦,這樣啊,隻要你們商量好了就行。那你要我怎麼幫你?下次進貨時幫你拿點貨嗎?”吳惠梅問。
“我想與梅姨一起去進貨。因為鄉鎮賣的衣服款式與縣城不一樣,我還想進一些男裝的‘軍大衣’。”
“軍大衣?”吳惠梅眼睛一閃,上次她去進貨的時候,還想著,如果自己做男裝,一定要進一批軍大衣來賣。
八十年代初,在很多不發達地區,當兵是年輕人僅次於考大學的出路,一身戎裝也成為很多人的向往。
男裝款式少,尤其如今,滿街都是藍灰色,綠軍裝似乎也是一種時尚。再說,這軍大衣還保暖。除了軍大衣,還可以進一些解放鞋和軍挎,有些男青年特彆衷愛這種裝扮。
這時,吳惠梅已經對曾文芳的眼光有些刮目相看了。她想,帶著這位小姑娘去批發市場,說不定自己還能沾點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