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芳想,衣服就用衣架掛起來,小件就用幾長凳子,上麵放一塊木板擺放。反正春節前弟妹都放假了,讓兩個小的看著攤子裡的小物件就行了。
吳惠梅覺得這次進的衣服有點多了,但她很高興,心裡還一直想,要把哪件擺在店裡哪個最顯眼的位置。想著、想著,又覺得店裡原來的衣服太土氣。
吃中飯時,吳惠梅道:“文芳,我店裡還積壓了一些去年、前年的貨,要不,那些貨給你拿到鄉鎮擺賣?賣出去了,賺了算你的,給回本錢我就行。賣不出去的話,到時再降價。”
曾文芳想了想,覺得自己拿的女裝不多,這不用本錢就能做的生意何樂而不為?因此,就點頭道:“行,梅姨。我儘量把您積壓的貨清空,賣到最後幾天,就說清倉大甩賣,虧本也甩賣了。”
“對,對,把這些衣服換成錢,我還能多進一些漂亮的衣服。做服裝生意就這點不好,賺的都是存貨,且這些貨第二年就不流行了。”
“梅姨,你可以適當在換季時甩賣一批,或者反季節時甩賣,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哦。”
曾文芳想起上一世,許多品牌服裝都會反季節清貨。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占便宜的心理,覺得去年1000元才能買到的衣服,如今200元就能買到,掏起錢來就會特彆爽快。
曾文芳記得自己就曾經買過幾條褲子,不記得是哪個品牌的了,吊牌價399元,後來一律50元。結果,她一衝動,就一下子買回了4條,剛好湊成200元。可是,這些褲子的顏色不好搭配衣服,到曾文芳重生前,衣櫃裡還有兩條新褲子的吊牌沒剪掉呢。
可是,作為生意人,不是正好可以利用消費者的這種消費心理嗎?
“反季節甩賣?”吳惠梅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不由有些疑惑。
曾文芳這才記起,這個時代還沒有反季節蔬菜。梅姨不知道“反季節甩賣”這個概念也不奇怪。就解釋道:“就是在夏天的時候,推出一批冬衣。這批冬衣質量不錯,隻是因為不應季,所以便宜甩賣。顧客能想通這個理,她們會想,如今已是夏天了,很快就會到冬天,這種衣服到了冬天賣的可不是這個價,不如現在買一件算了。”
“夏天賣冬衣?”
“是啊,夏天可以賣冬衣,冬天也可以賣連衣裙。但隻能擺一周左右,時間不能太長。”
“為什麼?”
“物以稀為貴呀!如果你店裡長期都有這種優惠,那大家就覺得什麼時候都有,就不稀罕了。隻賣一周,買到了喜歡的衣服的人就會同親戚朋友分享,然後很多人都會到店裡來。賣完了就沒了,這也讓買衣服的人心裡舒服。第二年再推出活動時,她們就會叫來更多的朋友買。”
“這,這是什麼道理?”吳惠梅被曾文芳這番理論驚得張口結舌,話都說不流暢了。
“梅姨,這樣吧,明年暑假的時候,我與小玲幫你賣衣服,把你積壓的貨全甩賣出去。”
“這個還不知道效果呢,還是在年前先幫我清掉一批吧。我那些衣服在陽光縣城,可能有人會覺得過時了,但在鄉鎮,應該還有一定市場。”
“這是當然,我們在偏僻的山村,等大城市的流行時尚傳到我們那裡,都得好幾年。”曾文芳想起21世紀的網絡之強大,如今的信息之閉塞,二三十年的時間,對個體而言,一晃就過去了,可是,對世界而言,卻是極大的變革。麵對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有時自己都會難於置信。
可惜的是,世界這麼大,上一世的曾文芳還來不及去走走,就離開了那個對彆人來說繽紛多彩,而對曾文芳來說永遠隻有灰色調的世界。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如今的曾文芳卻已不是從前的曾文芳。重活一世,即使青山鎮再閉塞,也阻止不了曾文芳“我要去走一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