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芳回過神來,急忙問:“啊,珍姐,你說什麼?”
陳桂珍不由笑了:“想什麼這麼出神呢?我看你在偷偷樂呢。”
曾文芳不好意思地道:“在想我弟弟呢,他還在讀大學,學企業管理。我在想他以後能不能成為商業奇才,所以就樂了。”
陳桂珍哈哈大笑:“你呀,人家還在讀書,就想著成為商業奇才了,你弟在哪間大學?”
“在省城的海州商學院。”
旁邊的一位中年編輯插話:“我知道這所學校,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就想考這所學校。聽說這學校不錯,去年的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一些重本院校。”
曾文芳連連點頭:“嗯,商學院的口碑很好,學校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像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至少要聯係一家企業,遇到問題不但可以向導師請教,學校還會請一些著名企業家麵對麵輔導。”
陳桂珍道:“這樣的做法確實不錯,比起單純學一些理論知識好多了。從商學院畢業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管理層。”
副主編謝文聽著幾人議論,不由好奇地問:“文芳,我很好奇,你父母不是在農村嗎?怎麼會有這麼多錢供你們姐弟讀書呢?記得你還說過有個妹妹在省幼師讀。一個農村家庭,供三個孩子外出讀書,真了不起。”
曾文芳笑了笑,道:“我父母在鎮上開雜貨批發部,他們勤儉節約,舍不得吃好、穿好的,全供我們姐弟讀書了。”
這話也沒說錯,曾國生夫妻所有的衣服都是曾文芳買的,夫妻倆有錢也舍不得買吃買穿,把賺的錢、省下來的錢全交給曾文芳支配。因此,弟弟與妹妹的所有開支,都是從曾文芳這邊寄過去的。
曾文芳就如古代意義上的家主,管理著他們這個小家。不過,古代家族才不會讓女兒當家主。而曾文芳自己也不想一直當這個家主,正因為如此,弟弟的成長,才會讓曾文芳這麼開心。
謝文羨慕道:“你父母有見識,等你們姐弟都成才了,你父母就可以享福了。”
曾文芳握著小拳頭,為自己加油:“嗯嗯,所以我要努力,成為名記者!”
大家哈哈大笑,紛紛給她鼓勁。
一位男記者道:“文芳,我們等著你成為名記者的那一天!到時候要請客哦。”
謝文笑道:“不過,文芳,我覺得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名主編。”
“對、對,憑你的文字功底,我覺得成為作家也不難。”
陳桂珍聽到大家對自己的小徒弟這般推崇,不由樂得合不攏嘴:“哈哈,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今天,我們偉大的名記者,有一個成名的機會,你可得牢牢抓住哦!”
曾文芳狗腿地湊上去,調皮地眨著眼,問:“珍姐,是什麼任務?能讓我一舉成名嗎?”
陳桂珍輕拍麵前這位小姑娘的頭,道:“市裡正在籌劃‘客家美食節’,你過去跟進一下吧。這件事情,以後都交給你跟進,六月中旬開,估計你六月底就要回校,時間剛剛好。”
“嗯嗯,謝謝珍姐!保證完成任務。”
陳桂珍認真地道:“不用謝我,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你已經能獨當一麵了。”
曾文芳確實已經獨立完成了不少采訪任務,彆人嫉妒羨慕都沒辦法阻擋她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