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陳家家訓(2 / 2)

按他與沈琅的關係,她應該跟美琪丫頭一樣,叫他一聲勇叔。如果,他真認了表叔為師傅,那,他豈不是要叫那丫頭一聲“師婆婆”?

不,不行,這叫什麼事呀,這輩分全亂套了!

不過,陳學勝可沒想那麼多,而是胸有成竹。這個徒弟他收定了,憑那家夥對武藝的癡迷程度,隻要自己能在短時間內打贏他,就不愁 這家夥不叫他一聲“師傅”。

陳家家訓最重要的一點是學了陳家武術之後,不得恃強淩弱,隻能幫助弱小。還有一點,劉江勇看了,也覺得陳家家祖是個明智、明理之人。就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如果國家需要,習過陳家武術之人,都不得推委,要勇敢承擔責任。”

劉江勇是軍人,讀完這些家訓之後,他隱約覺得立下這些家訓的人,說不定以前就是保家衛國的武將,隻是後來有什麼緣由,迫使他隱居偏僻之地。可是,即使隱居,也沒能讓他對國家放下,而是悉心培養弟子,期待有一天這些弟子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可是,師祖不知道的是,離開朝堂太遠太久,如此代代相傳,在那麼偏僻的農村,後來的弟子又少了那位愛國師祖的悉心教導,縱然有這些家訓,時日久了,也會慢慢忘掉“家國”的內涵。

想到這裡,劉江勇油然生起一種責任感,或者,陳家武術發展到如今的意義,就是交由他發展壯大,由他來承擔守護祖國的重任。

他可以為國家培養一支隊伍,專門執行一些重要任務。這一支隊伍,比起特種部隊甚至要更隱蔽、更有用。他記得有個長輩任職於國家“安保局”,曾向他感歎國家人才凋零,勇猛而聰慧之人太少,有些艱巨任務沒有人執行。

許多人認為,和平年代,不需要打仗,武術顯得無足輕重。殊不知,即使在和平年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也從來沒有停歇過,隻不過換了一種形式而已。

比如,科學家們辛辛苦苦研究製作出來重要藥品,會被其他國家的間諜竊走製作方法;比如國家秘密研製的一些武器,會被其他國家的人公開……

劉江勇生活在天子腳下,又入伍多年,對這些事情自然要比偏僻農村的陳家子弟了解得多。如此想過之後,劉江勇便默默地背誦起陳家家訓。

他想通了,不就是叫陳文乾為師公、曾文芳為師婆婆嗎?為了學到更過硬的武藝,為了能更好地為國效力,這點事情就不能叫事情!

因此,等陳學勝揉著眼睛從臥室出來,劉江勇就迎過去,俯身便拜:“師傅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不是還沒比嗎?怎麼就拜上了?這不應該呀。”

“不須比,這個師我也拜定了。不過,表叔要我說實話嗎?”

“說,難道我是那麼喜歡聽假話的人嗎?”

“那我說了啊!今天拜師,最重要的不是拜表叔,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切,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你這小心思我還能不清楚嗎?”

“表叔,我比你還大兩歲呢。”

“大哥細叔,誰讓我輩分大呢。不過,我還是建議你考慮清楚。如今你叫我師傅容易,往後見到我師傅,你得稱他為‘師公’,你也願意?”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好,那我們還是先比一場,我也想看看我練了這麼些時日,有沒有進步。師傅回了南方,我沒了對象,真寂寞啊!”

兩人在院子裡交手,打得酣暢淋漓。最後,自然是陳學勝贏了,劉江勇輸了一套小童軍裝,卻輸得心服口服。因為,距離上一次比試,已有半年時間,那時候,是他險勝陳學勝。

可是,在這半年裡,他更努力練功,且又執行了幾次難度較大的任務。相比而言,表叔這些日子應該會懈怠不少。夜夜笙歌,晚睡晚起,哪裡習武之人的習慣?

原本,他也是要與表叔比試一場,可是,當時,他是在想:如果輕鬆打贏了表叔,也好讓表叔知道習武之人不可懈怠。

哪裡知道,也不過半年時間,不應該離表叔拜師學藝不過二十多天時間,表叔受了師傅指點,就有了這麼大的進步。不是自己輕鬆勝他,而是表叔輕鬆勝了自己。

劉江勇的武藝,原本就是陳學勝所教。當年,兩位表哥跟他一起習了陳家武術,但表哥們誌不在此,就是當兵入伍的二表哥,心思也不在研習武術之上。而外祖母也說得很清楚,其他人本就是為了陪他練,學得怎麼樣都沒關係。可是,陳學勝卻必須學好,不然,就對不起陳家列祖列宗。

陳學勝找不到對手,後來,發現比自己大兩歲的大表侄劉江勇喜歡舞刀弄劍,乾脆舍了兩位表哥,把自己所學一一教給劉江勇。而劉江勇也不負他所望,天賦比他還要好,兩人互相促進,倒真練得一手好功夫。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