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人。
肖庸這樣想著,心裡又舒服了不少。他並沒有意識到,人家的這些私事,其實與工作沒有半點關係。他隻需知道,他多了一個下屬,一個可以不用培訓,直接進入工作狀態的下屬。
隻是訂婚嗎?其實,訂婚隻是他回憶起年前沈園那次宴會的信息,他沒有注意到,人家的戶口本上,分明蓋上了淺淺的兩個小字“已婚”。前兩個月剛訂婚,肯定得過一年半載才會結婚吧?不然,舉辦那麼大的訂婚儀式乾嗎?
這是大家的慣性思維,說起來,不但他如此,另一個看過曾文芳資料的唐詩音也是如此。
他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覺得時間過得有些慢。他看了曾文芳寫的好幾篇稿件,越加迫不及待地期待上班時間。兩點半,曾文芳就應該會來找他了吧?這次,她應該能認出他來了吧?
對於早上在電梯處,後來在走廊處碰到曾文芳,而曾文芳沒有過於關注他,他心裡是有些不滿的。回到辦公室,還特地去休息室的穿衣鏡那裡瞄了一眼,發
現自己還是那樣風度翩翩,還是那樣豐神俊朗。
這個曾文芳是怎麼回事?好像對美色一點兒也不在意的樣子。對了,沈家人長得不賴,從曾文芳的外貌來看,曾文芳的父母肯定長得好看。
還有,沈家人?沈家與王家是姻親關係。王家人,肖庸那可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為,他出國留學的時候,與王家嫡係的孫子王明遠是同學。王家人雖然遠走他鄉,但受骨子裡的愛國思想左右,他們家的子孫,母語都學得很好,對祖國的發展也很關注。
不過,肖庸邀請過幾次王明遠,希望王明遠回國發展,王明遠都推辭了。肖庸也問過,要不要他幫忙帶信給沈家,王明遠也拒絕了。
當時他想,或許是因為嫁入沈家的姑婆去世了,也或許是因為當初沈家在王家落難的時候沒能幫一把,王家人心裡的坎還是過不去吧。
如今,沈家嫡係在政界沒人,沈家大伯在科學院工作,娶了戰家的女兒戰蘭為妻。這個戰蘭倒是守住了沈家的部分產業,卻也是靠著沈老爺子的餘蔭,以及以前王家人留下的人脈。
王明遠說過,戰蘭是沒有什麼抱負,也沒有什麼經商天賦的人,想要守住他家姑婆的嫁妝,確實有些難度。如今能平平過,還無所謂,但在商品經濟來臨之後,這些產業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能否保住,還是個問題。
沈家小兒子沈琅有京都有小神醫之稱,專注於醫學研究,沒有興趣與精力經商。而沈家大孫子沈澤銘,竟然去學建築設計,似乎也無心於經商。
倒是那個沈家二孫女,沈美琪,有些經商天賦,隻可惜學的是外語專業,聽說經營了幾家服裝店,倒是做得不錯,可畢竟是小打小鬨。
這諾大的家業,他們沈家以為憑著戰蘭就能守住麼?
王明遠說起這事的時候,肖庸很驚訝,因為,這說明王家一直關注著沈家。並且對他們沒有人培養後代接手家業,很有意見。
肖庸心裡有所猜測,他推斷,會不會是王家人覺得那些產業好歹是王家留下來的,如果能繼續發展,也能讓大家記住王家以前全國首富的地位。反之,沈家
人不珍惜,把產業敗光了,那麼,不但沈家會沉寂下去,王家,也將會不在存在於國內百姓的心裡。
如今,沈家在政界與商界都沒有什麼作為,對於縱橫全球商界的王家人來說,實在沒有再進一步接觸的意義,除了,王家人想保住留在沈家的王家產業。
這個曾文芳會不會是促使王家出手相幫的一個契機呢?要知道,國家領導人非常盼望王家人能回國投資。因為,王家人在全球商界算得上是風向標,王家人去哪個國家投資了,大家就會覺得這個國家的形勢一片大好,其他投資商也會紛紛搶著去投資,這必然會帶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知道他與王家人有交情,國家領導人把說服王家回國投資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可是,他一直找不到切入口,即使他去見過王明遠的父親與叔叔,也認識王明遠的其他兄弟姐妹。
沈家這個新認回來孫女,曾文芳,不,應該叫“沈文芳”,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肖庸有理由相信,除了桌麵上擺的這些,曾文芳一定還有其他沒有寫在這裡的驚喜。這些,都等著他去
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