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人的爭執
雲峰山這邊,在文芳回東湖之後,沈澤銘已經在搞基層建設了。比如,曾文芳第一次來的時候,車子停的地方離雲峰山腳下,得走十五分鐘的路程,如今卻是可以直接開到山腳下了。
因為那是一片有主的荒地,這片地隸屬郊區的一個小村莊,石頭多、又都是黃泥,種不了莊稼,就一直荒廢著。
沈澤銘找到地的主人,找村長與村民商議,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買下了這片地。也不知道以後可以種些什麼,如今的作用隻有一個,那就是修一條通往雲峰山的大路。
曾文芳不由感慨,這個大堂哥真是大手筆,為了一條路,買下上十萬平方的地。無形中又把她的地主觀念進一步執行到了實處。當然,她肯定不會讓這片地繼續荒廢下去,至於這裡要用來做什麼,才能更好地配合雲峰山莊的開發,得等唐冬陽看過之後,把這塊
地一起設計進去。
唐冬陽是唐家少爺,但是,唐家的生意止於南方,沒有擴展到北方,京都也沒有什麼親戚。之前,他對曾文芳家人的故事,有些兒將信將疑。如今來了京都,由沈家大少爺陪著在雲峰山走了一圈,他才真正感受到:文芳真的姓沈了,而沈家的底蘊確實不容小覷。
就如這座雲峰山,其實就是王家很多年前,隨手買下的一塊地,然後隨手送給了王雅嫻做了嫁妝。而沈家人對這些財產也真是隨意,又隨手給了曾文芳一家,算做了安家產業之一。
雖然,原本沈偉明要給二兒子一家的安家產業遠不止這一處,還有好些東西。但是,除了這一處和那部二十萬的豐田轎車,其餘的產業,都被曾文芳拒絕了。
曾文芳不想彆人認為他們家是為了錢財而認的親,更不想彆人小看自家人。最重要的,是她不願意好不容易找回來的親人,因為錢財而產生嫌隙。
她創下的業已經足夠讓他們一家人豐衣足實、吃喝不愁,那她又何必讓沈家親人坐立不安,對他們產生防備心理呢?
再說,她還年輕,弟弟還在讀大學呢,要什麼東西,他們都可以憑借自已能力創造出來。
自然,她不知道,在這一個多月裡,肖庸親自出馬,到南方調查取證。而她由小到大的經曆,包括她來京都之後的言論、她的才華、她創下的業績、她對沈家錢財的不在意,這一切的一切,全都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傳到了幾萬裡之外的王家人郵箱。
而曾(沈)文芳的名字,已經成為了這段時間裡,王家人津津樂道的名字。她的事情,不但成了王家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成了王家掌權人是否回國投資的關鍵。
在曾文芳帶著唐冬陽去雲峰山的時候,正好是王家每半個月一次的家庭會議的時間。
王明遠的叔叔王子民,王雅嫻小弟的大兒子,興奮地道:“大哥,我覺得我們應該派人與姑父聯係,讓
他把姑母的嫁妝交給文芳打理。這樣,我們王家留下的產業,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王明遠的大伯王子通搖頭:“文芳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大的能量,還得看她這次正在籌辦的山莊能否成功。我認為,如今還是不是最好的時機。”
王子民道:“這麼一個不到25歲的女孩,就創出了這麼多產業,我覺得已經足於證明她的經商天賦。”
王子通還是搖頭:“我覺得未必,文芳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如今祖國的南方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那樣的地方,稍微有點才華的人都能成功。”
王子民反駁道:“那可不能這麼說,如果真的如你如說,那南方就沒有窮人了。你沒有看到肖庸寄過來的照片嗎?文芳的老家,多少人還住在破舊的泥磚房裡呢。再看看文芳家的房子,建得多漂亮啊,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百姓住得起的。”
王明遠鄭重地提議道:“我認為祖國在四十年前就已經結束了內亂,我們可以相信祖國對我們的誠意。
去哪裡投資都是投資,如果我們回國投資會對國家經濟產生更大的效益,那麼,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回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