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外孫一琬琬那邊,她倒是放心。因為之前她已經弄了一些飯菜給他們吃了。如今,即使他們不吃,也餓不著。文芳說,每次大人吃飯,都讓他們學著一起吃,特彆不能喂他們,讓他們自己吃,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王娟英自然聽女兒的,再說,家裡三個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那時,曾家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曾老太太哪有心思幫她帶孩子?家裡幾個孩子還不是自己摸索著長大的。會拿湯匙的時候,孩子們就自己吃飯了。
再說,那個時候缺衣少食的,孩子餓了,自然會把東西往嘴裡塞。她還擔心孩子吃得太凶了嗆著了,所以不時會注意孩子們吃飯的情況。
所以,她也覺得孩子不能慣著,習慣要養好。她與女兒的教育觀念差不多,女婿又一切聽女兒的,所以,雖說幾輩人在一起,卻也沒有什麼矛盾。
沈家老爺子不管事,隻是瞧著滿屋的兒孫們樂嗬。大嫂因為她去照顧了美琪這麼長時間,對她也更加和顏悅色了,她在沈家的地位,可以說已經無人能撼動。
沈家如今的氛圍,王娟英也非常喜歡。不像以前的曾家,由於曾老太太不能一碗水端平,兩個妯娌都欺負她,而小姑見她軟弱,更是可勁地欺負。
她忍氣吞聲,一年一年地熬著,終於熬出了頭。那年暑假,大女兒好像開竅了,為了這個家精打細算。她自然要維護女兒,因為維護女兒就是維護了這個家。
那時候,老太太每天見到她都給她擺臉色,見不得她的日子過得舒坦,見不得她的日子比起其他兩個妯娌過得好,見不得她長得漂亮,更見不得她家三個孩子懂事出挑。
隻在三個孩子不在家,老太太就有事沒事都要罵她
幾句。不過,王娟英覺得欣慰的是,後來,老太太後來不敢在文芳麵前罵她。因為大女兒特彆維護她,老太太之前在文芳麵前罵過她,卻被文芳頂了回去。
老太太本就是無理取鬨,說不出所以然來,隻能漲紅著臉走了。所以,後來,老太太知道不能在文芳麵前占到便宜,就再也沒有在文芳麵前罵過她了。
唉,隻是如今,老太太想罵她,也沒有機會了。老太太走得也算風光,畢竟,曾家的孫子孫女都有出息。曾老爺子手裡抓著不少錢,單單文芳姐弟給的,就不少,自家丈夫又不時會寄些回去。
老人本就沒有什麼花銷,聽丈夫說,上次他回去,老爺子還想給錢他,說他們在京都生活花銷大,不要總給他寄錢。
如今錢在王娟英眼裡也算不上什麼了。女兒有錢、女婿有錢,兒子如今也能賺錢了。她的職位還在,這幾個月沒有去上班,可是,女婿還是每個月給她的存折上存入了工資與獎金。
女婿說,她幫忙照顧兩個孩子,女婿幫著她管理公司,所以這份工資是她應得的。她雖然推拒了幾次,
可是,女兒與女婿都讓她收下。
女兒還說:“這錢又不紮手,照顧兩個孩子是你女婿的責任,如今他把這個責任交給了媽媽,替媽媽管理公司是應該的,所以,媽,這工資你就收下吧。”
下周一,她又得開始去公司上班了,這兩天,兒子陪著她去練車,說再熟悉熟悉,就讓她自己開車去上班。這不是跟電視上開著車去上班的女強人差不多嗎?
王娟英隻要想起這一幕,就會暗暗開心,想當年,看著那一集集的電視劇,對電視上的女主人公不無羨慕,她哪裡會想到,自己也會有這麼一天。
還有沈宅屬於自家的這棟小樓,用女兒的話來說,就是“奢華中又接地氣”,這太合她的心意了。住在這裡,既能孝順老爺子,又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大嫂戰蘭還笑她:“阿娟,家裡專門給你開辟了一塊菜地,這在京都可是獨一份哦。哪個住彆墅的人家不是想著種些名貴花草,彰顯他們的審美格調與優雅氣質,偏偏你要弄一塊菜地。
不過,上次我有個朋友來家裡玩,倒是對你那塊地
很感興趣,說她回去也要把家裡的花壇變成菜園子。我看啊,下次你再用自家種的菜做道菜給她們吃,京都人家的後花園全都會變成菜園子了。”
王娟英聽了隻是笑,老家哪有什麼後花園,可不都是菜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