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底細(1 / 2)

他倒是想看長遠,奈何實在是沒那個條件啊!

林逸正準備去長清宮,長公主卻直接過來了。

“姑姑,你這藏東西藏的夠深的,”

林逸忍不住感慨道,“廷衛出了大幾千人,就差把白馬寺翻地三尺了, 一通好找。”

長公主道,“這藏寶之地,可不是我選的,乃是上一代寂照庵聖女聖母皇太後入宮後派人開鑿的。”

“還是她老人家會選地方,”

林逸接著道,“姑姑, 還有幾處藏寶地呢,你直接說了吧, 省的侄兒回頭再問。”

長公主冷哼道,“你莫非要得寸進尺?”

“姑姑,這話說的就傷侄兒的心了。”

李林心有不悅。

長公主道,“能告訴你這一處,已經是本宮最大的誠意。

我要的是我孩兒平安。”

李林拍著胸脯道,“姑姑放心,侄兒雖然知道他的住處,可並未去打擾他的生活。

再說,不管怎麼樣,他也是我老表,侄兒也是個看重感情的,斷不會做什麼下三濫的事情。”

長公主澹澹道,“如此就好。

這一次,如果靜寬與靜怡真的入宮,本宮哪怕是為了自己,也會與其做一番生死較量,這你就無需多言了。”

林逸道,“侄兒還有一個不解,姑姑修習到底是寂照庵的功夫還是星沉海的功夫?”

“你聒噪了, ”

長公主在花園裡來回踱步道,“寂照庵的人都來了,金剛台的人大概也不會遠了。”

“金剛台?”

對於這些和尚,林逸說不上喜歡,但是也說不上討厭,隻是好奇的問道,“他們會幫我們?”

長公主道,“想必你也知道,如果說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寺廟,我大梁國隻有一處,無論是皇室,還是將門,都有許多子弟在金剛台修行,在朝野的影響力超出你想象。

即使你外祖柱國見了金剛台的大和尚也得低眉垂首。

如果我沒記錯,柱國的恩師便是當今金剛台大長老無相和尚。”

林逸詫異的道,“既然他們這麼厲害,這寂照庵為何這麼猖獗?”

這是他一直以來最不解的地方。

“平衡罷了,”

長公主懶洋洋的道,“無論是我父皇還是皇兄,都不希望一家獨大。”

“所以寂照庵的聖女可以入宮做妃子, 金剛台的和尚可以做老師,做國師,”

林逸恍然大悟道,“你要這麼說,倒是解釋的通。

那星沉海和推古寺呢,據說一個個功夫都厲害的不得了,怎麼遇到洋夷都變得不堪一擊了呢?”

長公主歎氣道,“洋夷的火槍可以噴出漫天的鐵柱子,一支兩支倒是無所謂,可是麵對成千上百支,即使是大宗師,也得避其鋒,人力終有窮時,螞蟻多了也能咬死人的。”

“火槍?”

林逸皺眉道,“那大炮厲害不?”

“當然厲害,”

長公主繼續道,“星沉海傳承千年,固若金湯,依然被洋夷的大炮轟的塵土飛揚、瓦礫遍地,幾乎淪為一片焦土。”

“那我就放心了,”

林逸想了想到,“姑姑,還有什麼想說的?

要是沒事,侄兒就告辭了。”

“去吧,”

長公主歎氣道,“本宮也乏了。”

“侄兒告辭。”

林逸說完就頭也不回的走了。

出了禦花園,站在太和殿偌大的廣場上,“吩咐下去,看看城裡有沒有金剛台的人出沒。”

心裡不禁歎氣,自己的消息網還是不行啊!

寂照庵的人來了安康城是長公主告訴他的!

金剛台的人會來安康城,也是長公主提醒他的。

“是。”

洪應趕忙道。

“還有,火槍的監造也要加快日程,”

林逸皺眉道,“讓梁遠之親自去跑幾趟,看那邊有什麼困難,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小的明白。”

和王爺有多小氣?

洪應這個大伴自然是了解的!

自然知道能讓和王爺說出“要錢給錢”這話是多不容易!

可見他對這火槍和火炮非常重視!

所以,洪應絲毫不敢大意。

“隻有工業和科技、農業同步發展,才能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彆的都是白扯,”

林逸忍不住感慨道,“咱們啊,還是要努力一點,步子快一點,不能再等了。”

白馬寺後山的寶庫,因為戶部專業人士的加入,統籌和搬運工作加快了許多。

入夜,林逸躺在花園裡,知道甘茂求見,便直接讓他進來了。

“還銀子來了?”

林逸很是高興。

“王爺.....”

甘茂呈上一個折子,大聲道,“此次金銀珠寶共計價四百萬餘兩,臣以為......”

林逸見他話頭不對,便趕忙打斷道,“彆你以為,沒用,你之前欠的銀子,本王就不計較了,前些日子借的五十萬兩銀子,是不是可以先還回來?”

什麼叫他欠的銀子?

這銀子是他借的?

分明是戶部借的!

這天下是姓林的!

跟他有什麼關係!

“臣冤枉!”

甘茂哭笑不得。

“你冤枉個屁!”

林逸沒好氣的道,“欠我銀子的,就沒有一個冤枉的!”

“王爺,有些地方官兵的餉銀已經拖了兩個月了,已經不能再拖了,”

甘茂訕笑道,“兵部的人天天把老臣堵著,臣實在不堪其擾。”

李林歎氣道,“娘的,我這是自作娘?

早知道不改軍製了。”

封建王朝,以小農經濟為基礎。

沒有工業支撐,農業人口是很難養活專業軍隊的。

因此湧出了多種兵農合一的製度。

到開國皇帝林保誌這裡,就獨創性的發明了兵農合一的衛所製度,即軍民分籍製度,一部分人被編為軍戶,成為軍戶的家庭將世世代代當兵。

這些軍戶不光是士兵,也同樣是農民。

國家不需要發餉銀,軍事負擔比較輕。

他在三和的時候,總覺得這個不合理,不顧謝讚、何吉祥等人的反對,廢除了衛所製,實行了“募兵製”,哪怕是駐軍裡一個燒火做飯的老頭子,都得發每個月發銀錢。

經過大規模的擴展,眼前大梁國在冊的士卒足有二十七萬!

糧草、餉銀、兵器亂七八糟的開銷加在一起,每個月至少需要五十萬兩,一年就是六百萬兩,光是軍隊這一項支出比大梁國一年的收入還多!

實在是有苦沒地方說。

不過,好在最後他還是及時聽取了何吉祥等人的建議,餉銀可以繼續發,但是邊疆駐守官兵需要自己屯田,糧食實現自給自足。

至於守備軍隊,比如冀州龐龍這種,最好就是自籌。

不然,把他賣了,也找不出來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