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傾族之難(2 / 2)

魏晉乾飯人 鬱雨竹 3622 字 10個月前

趙含章不由看了一眼明預,指著她對麵的席子道:“到這裡來坐吧,說話也近些。”

譚深和鄭孝對視一眼,這才起身,恭敬地在她對麵跪坐下。

趙含章也不廢話,直接道:“兩位請說吧。”

見趙含章連一絲疑問也沒有就直接讓他們陳述,倆人都不由同時紅了眼眶,心中又酸又澀,感動不已,為什麼他們一開始遇見的不是趙含章呢?

譚深穩了穩情緒後道:“回刺史,在下譚深,樂安郡樂安縣人,我們譚家在樂安是個小族,祖宗餘蔭,族裡有祭田供養學堂,讓族中子弟能夠識文斷字,但也僅此而已。”

他臉色臊紅,但還是道:“我們譚家是馬奴出身,先祖曾是恒帝時苑中的馬奴,後來有幸得以贖身,機緣巧合到了樂安縣,就在縣衙中養馬。因為這樣的出身,族中子弟一直沒能定品出仕,我等去定品宴上,小中正都不願見我們,更不用說中中正和大中正了。”

“所以族中最出息的是我堂弟譚堅,他在縣衙裡做書記員,隻是一個不入品的吏員,因為他做事做得好,樂安縣縣令答應他,等主簿退下,就讓他接任主簿,”譚深道:“為了此事,他們家裡花了不少錢,幾乎將底子掏空,族裡過意不去,就主動承擔了此事。”

“我們花了兩百六十多萬錢終於拿到主簿的位置,但他剛剛上任,上麵便分擔下賦稅,其中有三筆稅賦是新加上去的,平攤到每個百姓頭上,每口人要比往年多付出九十八文,一家五口,那就要多付四百九十文,而大多數人家家裡還不止這點人口。”

“這個稅太重了,百姓們根本負擔不起,譚堅就和縣令說,要往上申訴,減掉這部分的稅賦。”譚深說到這裡眼眶一紅,道:“可這三筆稅賦是刺史親自要求的,縣令哪敢上諫?”

“縣衙的人要求各裡裡正收稅,譚某不才,正是一裡裡正,轄下百姓,有的人家將女兒賣了,有的人家則是連夜卷了包袱離開,還有兩家,實在是走投無路,一家子都投繯自儘……”譚深道:“都是鄉親,其中不乏我們同族的親友,實在是沒辦法了,我們便先代他們交上。”

“我們裡的關卡算過了,但其他地方怎麼辦?我隻是裡正,管不了那麼多,但譚堅卻是主簿,他不能不管。”

“他最後說服了縣令,一起去找郡守,郡守卻也不願得罪刺史,所以不同意減免,正巧那段時間刺史在樂安郡附近遊獵,縣令就帶著譚堅去找刺史,這一去,倆人都沒能回來。”

譚深落淚,“刺史不知從哪裡聽說了我代鄉親們上繳賦稅的事,說我們巧言施恩,包藏禍心,要抄了我們譚氏。最後我們散儘家財,請刺史身邊的人替我們說情,又代我們向刺史獻寶,這才讓刺史相信,我們不是代鄉親們上繳賦稅,隻是出借錢財給鄉親們暫度難關,還收了高利息,沒有收買人心。”

趙含章忍不住磨了磨牙,問道:“然後呢?”

譚深苦笑一聲道:“王刺史和劉刺史攻打青州,青州各地都生了叛亂,刺史一退再退,正好退到了樂安郡,他篤定我們譚家也會造反,所以,所以派兵將我們圍住想要把我們當反賊剿殺。”

趙含章已經麵無表情了,問道:“你們是怎麼活下來的?”

“我將譚氏的田地、宅子和鋪子都送給了他,加上我譚氏有兩條商路,三支商隊,可以一直賺錢,這才被‘招安’,隻不過,刺史不許我們再住在樂安,將我全族人都遷來了鄆城。”

譚深道:“路上,隻要遇到敵軍,他們打起來,我們便想辦法逃,但因為人多,不能一起逃,分散之下,大概跑了一半的人,隻是不知生死,剩下的,除了因為打仗、生病死在路上的外,和刺史一起到鄆城來的有八十二人。”

“我本想去求大將軍網開一麵,容許我們回樂安老家,”譚深深深地一拜道:“但現在,我想求趙刺史垂憐,容我們遷徙到豫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