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讓他再犯事就好了。
在趙含章的地盤內,一切隻講律法,可不講人情。
趙含章連自己的七叔祖麵子都不給,何況一個外人劉琨?
一天上午就儘忙這事了,趙含章覺得很浪費時間,她揉了揉額頭問道:“石勒呢?王浚和鮮卑那邊可有消息?”
明預回道:“石將軍進城去了,自使君進晉陽,鮮卑那邊就沒動靜了,王浚大軍今日又下冀州一城。”
趙含章問:“劉越石什麼反應?”
明預道:“劉刺史派明將軍帶一萬人去冀州支援,兩日後出發。”
趙含章:“隻援兵一萬,怎可能打退王浚?”
明預就壓低聲音道:“某今日上午去過刺史府,聽說劉刺史正寫信往鮮卑,想要請鮮卑出兵支援,某瞥了一眼禮單,上麵不僅有兩萬石糧食,還有各種金銀珠寶。”
話語間不免羨慕,同時還幽怨的看了一眼趙含章。
都是支援劉琨,為什麼鮮卑有東西拿,他們還得自備糧草?
趙含章開始反思自己,同時對劉琨恨鐵不成鋼。
還是知己呢,她人就在這裡,為什麼和鮮卑求援也不和她求援?
趙含章覺得不能放任情勢如此發展下去,當即起身,“石勒呢?讓他來,我們商量一下對王浚的作戰。”
明預皺眉,“免費?”
趙含章一臉不讚同的看著他,“明先生,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都是我大晉的江山,互幫互助是應當應分的,談什麼免費收費?”
她道:“我們帶來的兵員少,恐無力對戰王浚,我們要招兵!”
明預眼睛一亮,當即正色道:“使君教訓的是,如今晉陽之困是解了,但冀州之困還在,是要招兵的。”
為什麼劉琨可以憑借守住一座城而名動天下,越過眾多占有大地盤的人成為晉國舉重若輕的大臣之一?
連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苟晞,現在掌握天下大權的趙含章都要對他禮讓三分?
就是因為晉陽的特殊位置。
晉陽,是一個風水寶地。
它位於並州北部,汾河河穀北端,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農耕文明的交彙之處,所以這裡的百姓既有草原人的彪悍及豪爽,又有中原人的隱忍和耐勞精神。
這裡外有高山,內有大河,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最妙的是,汾河連接著一係列盆地,這大塊盆地讓河東一帶成為魚米之鄉,除此外,它周圍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鐵可鑄造兵器,銅可造錢,甚至連鹽池都有了。
這裡就算與外斷絕,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而且因為地形的原因,占據晉陽之後就可快速向南攻占並州,所以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劉淵直到死都心心念晉陽的原因之一,晉陽不收,漢國的門戶就一直被劉琨所占,猶如附骨之疽。
話題扯遠了,現在扯回來,正因為晉陽這樣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裡的人都崇尚武藝,尤其是近幾年,天下大亂,晉陽處於隨時會城破的可能,從這四麵八方而來的流民將這座幾乎快要荒廢的城池建設起來,他們——全都好武!
現在走到大街上看,連三歲小兒都拿著木劍比劃,更不要說成人了,那是人均一把大刀長槍或者鐮刀長劍啊。
而且晉陽是全民皆兵,每次晉陽遭受攻擊,劉琨振臂一呼,城中的青壯要上城樓卻敵,老人婦人和孩子也都要搬運石頭,撿箭,做箭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