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純不知道啊,他告訴過他嗎?
黃石還真的說過,不過當時北宮純還沒有徹底歸附趙含章,黃石也一心念著要回西涼,他之所以去聽課,是因為察覺到趙含章很會收攏民心,他一方麵覺得趙含章支援他們糧草很仗義,一方麵又覺得將來他們要是成為敵人可能會很棘手。
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親兄弟,親父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何況兩位將軍呢?
所以黃石秉持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心思溜進去聽課,當然,他是不會承認一開始溜進去是為了去找傅庭涵毛病的。
當時給將官們講課的除了趙含章就是傅庭涵,他會教大家怎樣計算糧草,平衡軍中的支出與收益,甚至還教大家地理知識,
誰讓北宮純心心念念的就是傅庭涵,有時候看著傅庭涵的目光都在發光,這讓黃石吃味不已。
不不不,一開始他就是為了“打探敵情,了解未來可能的對手”才去的,黃石堅定了想法後轉開話題,“將軍,大將軍回遷了一部分匈奴百姓,這些人怎麼安排?是還放回原籍嗎?”
北宮純想到趙含章的信,搖頭道:“不,將他們遷到晉陽北來,這邊有草原,可容許他們在此處放牧養馬。”
匈奴人一邊向往漢人富貴而安逸的生活,一邊又忍不住以放牧民族的習俗行事,於是,他們一邊向南遷徙,圈占農耕民族的地盤,一邊卻又變農耕區為牧區,用良田養草放牧。
這在趙含章看來就是暴殄天物。
不僅浪費了農耕區的田地,也浪費了他們自身的才華。
所以趙含章才寫信給北宮純,讓他儘量將擅於養殖牛馬的匈奴人和鮮卑人安排在牧區,到時候可以少量分配他們可以耕種的田地,餘下的則是以牛馬羊來補充,容許他們牧區放牧。
為此,她還給北宮純撥了一筆專款,專門用來購買牛馬羊的種子,分給家中資產不過千的牧民。
她告訴北宮純,這是一項專門給牧民們開的輔助項目,他們提供牛犢、小羊羔和小馬駒,等到來年秋天,他們需要優先考慮將牛馬羊賣給衙門,衙門開的價格不得低於市價兩成。
北宮純不太理解趙含章的這個操作,但他知道,論治民的舉措,他拍馬也不及趙含章,所以他不懂便不亂動,直接照著趙含章說的做。
他不理解,但刺史府中的其他官吏有理解的,他們可以很好的執行趙含章的政策,北宮純隻要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就可以。
而恢複速度比並州還要快的是冀州。
祖逖是一個很能乾的人,他不僅在軍事上厲害,在政務上也有自己的主見。
(本章完)
rg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