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全民喜事(1 / 2)

魏晉乾飯人 鬱雨竹 4157 字 10個月前

鐘大嬸提著棍子從屋裡追出來,看到被一把提住的兒子大鬆一口氣,“多虧了縣君,不然他又要摔壞了,這小子皮得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我從外麵買回來的喜字全叫他貼壞了。”

鐘大嬸伸手,趙二郎就把孩子遞給他,這才去看他手裡抓的東西。

一張紅紙,上麵題著他超級眼熟的雙喜字。

這個字複雜,但有結構,趙二郎本來是不認得的,但任是誰天天看見,連著看了幾個月也會認得的。

可以說,這個雙喜字在洛陽城百姓中的識彆率是最高的,不亞於“洛陽”兩個字。

之所以會如此,全因趙含章給趙正出的一個主意。

縣衙提倡結婚生育,不僅給軍營中的單身將士們介紹對象,也經常組織城中的單身適齡青年們相親。

隻要成的,縣衙都送東西。

一開始,趙二郎都特彆大方的送他們一對巾子、木盆、木桶之類的東西。

結成新家嘛,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重新添置的,縣衙送了,減少了他們婚後的消費,大家就算是為了那一對木盆、木桶也要努力達成成就,成個親。

但後來財政吃緊,加上趙含章公布婚期後帶來的追風效應,選擇在年前組建家庭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洛陽縣衙最後連一對巾子都送不出來了。

已經答應的事,彆說一根筋的趙二郎,就是趙正也不願意食言,說了隻要成親縣衙就有東西送,那就得拿出點東西來,不能失信於民。

因為趙二郎日也想,夜也想,在外麵煩完,還要把煩惱帶回家,無法,趙含章隻能跟著他們一起絞儘腦汁的想,想怎麼送新人們一個既省錢又喜氣的禮物。

最後她看到王氏和汲淵等為她準備的婚禮,她才意識到,這個時代成親還未流行貼雙喜字。

於是趙含章大筆一揮就給趙正寫了一張雙喜字。

從此,洛陽縣衙字寫得好的官吏多了一個任務,給前來登記結婚的新人們寫兩張雙喜字。

這就和趙二郎沒有任何關係了,他再活一百年也不可能進入這個行列,於是他高興的做了甩手掌櫃。

可兩張雙喜字怎麼會夠用呢?

因為趙氏紙坊,現在紙張並不貴,哪怕是紅紙,普通百姓也是消耗得起的。

花兩文錢買上一大張紅紙,再把它裁成十六張,然後花上二十文錢請個書法好的人題雙喜字,要是不太在意這些,那就更便宜了。

帶上裁剪好的紅紙到學堂門前一蹲,找個看上去就很聰明的學生,塞兩個雞蛋或幾個餅子就能請他們踢上十六個雙喜字。

要是不想準備這些東西,那就花三五文錢,也比特意請先生題字要便宜。

這事一流行起來,當即有攤販擺攤賣雙喜字,他們很聰明,不僅會賣雙喜字,還會賣福字,他們薄利多銷,一張雙喜字或者福字隻需一文錢,字也不差,竟比自己去買紅紙請人寫還要便宜一些。

於是很多新人會去買,跟縣衙給的雙喜字一起貼滿家,即便是間透風的茅草屋,也會因為貼了紅色的喜字而增添喜氣。

現在,隻要看到有人家中貼了雙喜字便知道是有喜事臨門。

所以看到方大郎手上那張紅紙,趙二郎一腦子的疑問,“鐘大嫂,你家也有喜事?莫不是你要改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