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作甚?”
“不是你說今年黃河中遊一帶會多雨,下遊有可能會洪澇嗎?”傅庭涵道:“我得去看看,順便在黃河一帶找一找會治水的隱士。”
郭璞靜靜地看了他一會兒,確定他說真的以後就哈哈大笑起來,問道:“治水?這還需要問彆人嗎?你祖父不是最擅長嗎?”
“論治水,大晉誰能出其右?”
傅庭涵臉上就有些憂慮,道:“我祖父病重,我父親和母親已經帶著太醫和藥材去往長安了,而曾經跟著他治水的官員和幕僚,絕大多數都已不在人世,剩下的則遺失各處,目前正在派人尋找召回,但能不能找到,誰也不知。”
郭璞愣了一下,然後沉默下來。
大晉二十年的混亂死去太多人了,尤其近十年,幾乎年年有戰爭,每次政變最先死的都是朝中官員以及洛陽的士族。
不怪人才出現斷層。
“那你……就沒學到你祖父的本事?”
傅庭涵搖頭,“我隻小時候跟在祖父身邊學習過。”
對於治水,他倒是知道一個大略的方針,可是,實際應用時卻有很多問題。
堵不如疏嘛,可怎麼疏既省人力,又省物力呢?
選哪塊地來疏通,可以將傷害減到最小,又能分流出更多的洪水呢?
有很多講究的,不是說一句大略方針就可以搞的。
治水的學問,用傅祗的話說是,可以研究一輩子的,好的治水者不僅會治水而已,還要會用水。
比如,可以惠澤千年的都江堰。
在傅庭涵寫信問傅祗時,他可能是怕傅庭涵不知輕重的跑去治水,所以告誡他,若不知其理,莫要亂治。
治水猶如治病,若找不準病症,不知藥理,瞎開方,比不開方還要害人。
他告誡傅庭涵,不懂就不要輕易去做,以免害人害己。
郭璞:“那你父親呢?他也沒有繼承你祖父的衣缽嗎?”
傅庭涵搖頭。
他爹喜歡看書,各種書都看,但就是不愛治水。
不過……
“我有個叔叔,祖父說他倒是很會治水,但失蹤了,多年來也不聞音信,你……”傅庭涵上下打量郭璞,糾結了一下還是忍不住道:“能幫我算算嗎?”
郭璞又驚又喜,忍不住掐腰哈哈大笑起來,“你還是相信我了,哈哈哈哈……”
他和傅庭涵一見如故,在算學上可以說是遇見敵手了。
郭璞一向自負,自覺論算學,當今天下無人能出其右,結果卻在這裡遇到了傅庭涵。
遇到這樣的對手,郭璞自然忍不住和他比,除了比算學外,他還想比周易,比卜算,結果……他對卜算竟然抱著不相信的態度。
(本章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