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陳家是不敢跟宋家對抗的,所以當年知道宋家想要陳四娘殉葬,雖不滿,但因為沒成功,他們也就沒追究。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也不願意失去陳四娘這個女兒,甚至觀念也改了。
以前,他們總覺得陳四娘跟著趙含章東南西北的亂跑不好,一再勸說她回歸宋家守貞,不然改嫁也可以,不應該拋頭露麵。
而陳四娘封爵的消息傳來後,他們就不再提這個話,甚至有意疏遠宋家,想要獨占這個女兒帶來的好處。
等到京城的報紙傳到這裡,在邸報上看到陳家父母的誥封,他們更不願意放棄陳四娘這個女兒了。於是第一次,他們在明麵上和宋家撕破了臉皮,“我們家四娘早離開你們宋家了,當年你們宋家多歹毒,我那短命的女婿一死,你們竟然就要四娘殉葬,幸而
得當時的皇帝陛下相救,不然我們四娘的墳頭早長草了。”宋老爺大怒,“你們休要汙蔑人,我們宋家豈會做如此喪人倫的事,根本就沒有殉葬的事,這麼多年來四娘都沒改嫁,可見還想著我兒子,隻要她一日不改嫁
,她就一日還是我宋家媳,誥封也該當屬於我們宋家。”
朝廷送詔書的速度沒這麼快,所以在詔書到達前,兩家為了陳四娘到底歸屬於誰家打破了頭。
連西平縣縣令都判不出來,隻能向上求助上司。
事情鬨得太大,不僅西平縣,整個汝南郡的百姓都知道了,大家也都好奇,一邊吃瓜一邊站隊。
一個人說應該誥封親生父母,一個說應該誥封夫家。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因為意見不一,還有夫妻打架打到了縣衙,各地縣令處理雞毛蒜皮案件的能力激增。
因為有報紙,消息傳播很快,豫州的風潮很快吹到了揚州。
王導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他這個刺史得判決這樣的案子。
有三個縣令終於忍受不住,領著一堆人來刺史府聽判,讓比他們聰明的王導來判定誰對誰錯。一共八個案子,分屬三個縣,全是因為陳四娘家的事執不同的意見而爭吵,於是大喊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話,夫妻要和離,兄弟要分家,甚至連父母都要
與子女義絕的。
王導坐在位置上看著大堂上涇渭分明的兩撥人,緩緩露出了笑容,“就是你們吵架擾鄰,因宣德侯的誥封要和離,要分家?”
八家一起點頭,然後問王導,“使君,宣德侯的誥封到底是該給其娘家,還是夫家?”
王導問他們,“你們八家,誰有女兒?站到中間來。”
八家皆站到中間來。
王導又問,“誰家有兒子,站到右邊來。”
八家又齊齊站到右邊去。
王導道:“認為兒媳將來有能力為父母請封誥命當誥封夫家的,站到左邊來。”
八家齊齊站到左邊去。
王導又道:“認為女兒將來有能力,不論出嫁與否,都應當請封親生父母的站到右邊來。”
八家隱隱明白過來,躊躇不肯挪動,王導就笑道:“如此,你們的決定不是挺一致的嗎,都認同女兒當誥封夫家呀。”八家不認了,連忙站到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