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花都想好了,“等我拿到了弓箭,文課武課都拿第一,再用積分換第二把弓箭給小妹。”
張小妹正蹲在地上玩土,聽到自己的名字,抬起頭來看向姐姐,手下意識的往嘴裡塞。
看到她嘴上一圈的土,張桃花頭皮發麻,伸手拍掉她的手,和她娘王大娘道:“阿娘,我們先生說了,孩子入口的東西要小心,這些臟東西不能吃。”
王大娘不以為意,“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你小時候也沒少吃。”
張桃花:“……那是因為我餓,當時沒吃的,去年豐收,家裡有餘糧。”
“也要省著吃,距離收麥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呢,家裡就還有一袋麥子。”
張桃花沉默了一下後道:“等我拿到了弓箭,先賣了換糧食吧,先生說,五穀養氣,人生病多數是因氣血不足。”王大娘:“誰不知道啊,吃飽飯,不生病,這不是沒有嗎?去年打下來的糧食還了不少前年和大前年的饑荒,不欠多少了,今年隻要老天爺賞臉,到明年開春
最少可以有兩袋麥子,再到後年就更多了。”
王大娘私下和丈夫算過,喜滋滋,“再熬一年我們就真的有存糧了。”
她有生之年竟然有存糧,她活了二十多年,不管是在娘家,還是夫家,從未見過存糧。往年這時候家裡已經開始清湯寡水,勒緊褲腰帶靠喝水和野菜充饑了,所以她對現狀很滿意,至少家中還有一袋麥子,兩鬥多的米,一天兩頓可以吃混著麥
麩的餅子和米湯,滿足了。她訓斥張桃花,“寧虧了肚子也不能虧了教育,陛下說了,你們是未來,隻有你們學會知識,這個天下才會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才能越來越好過,所以弓箭
不能賣,你得拿著練習箭術,你要比任何人都要強,到時候到軍中或者朝中為陛下效命。”
因為趙含章是將軍出身,一路打仗登頂,民間已有風氣,並不覺得女子從軍有什麼不對。
張桃花答應不賣弓箭,但依舊不許張小妹吃手,孜孜不倦的去拍她的手,到最後終於把人拍哭,惹來王大娘一陣怒罵。張桃花不覺得自己有錯,和她娘據理力爭,“先生說朝廷出了一冊《民間大夫手冊,是好多大夫聚在一起寫成的,已經交由書局刊印,明天我就去學堂換紙
抄一份回來給您看,那上麵有好多知識,明確說了不能給孩子吃手,尤其是臟手。”根本不用張桃花抄,在第一次刊印發到各州郡,獲得正麵的效果後,趙含章當即下令命各州郡書局自己刊印,由州到郡,再到縣、裡和村,保證每戶人家都
要有一冊,並命學堂每旬一節醫學科,專門為學生講授《民間大夫手冊,裡正和村長也要進學,再由他們回村傳授給村民。
此命一下,壓力最大的是裡正和村長。
學堂裡的先生們都懂一些醫理。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醫國如醫人,不論你是道家、儒家、法家還是兵家,都會與醫理扯上一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