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瑚想要做木材生意,須得在嶺南辦一個布莊,不然趙申就卡著他的節符。在趙申的經營下,一直各自為政的土民們終於走出山溝溝,願意和外麵的世界交流,並開始熱切的修建官道、將孩子送到學堂裡讀書,族裡的各種土產也開
始出現在交易市場中。
比如各種蛇蟲藥酒、藥材,以及他們自己的糧種。光是稻米的種類就有很多種,有紅色的米、綠色的米,還有口感很難吃,卻可以在極寒之地生長的米,也有口感很好,生長周期卻很長的米,有抗旱的,可
以在龜裂的野地裡生長的稻種,也有能夠長在水邊,被淹得隻剩下一個尖尖也能結穗的稻米……
先不管好吃不好吃,產量高不高,反正各種奇葩稻米都有。
早些年趙含章和傅庭涵就一再叮囑過官員們,尋找自然中的種子就是以種類多,有特點為主。趙申知道,早些年沈如輝給趙含章種地,趙含章就讓他把一株不會結穗的野稻和他們的稻種結合,最後養出一株能抗旱抗寒的稻種,產量沒有變少,植株變
矮,穗變短,但穗變多了,可以在冀州一帶的旱地裡種植。
從那以後趙申就知道了,給司農寺找種子,那就是不拘於產量、口感這些東西,但凡是個種子,隻要有特點,都可以給司農寺送去。
於是,趙申就放出話,土民們也活潑,一聽說什麼稀奇古怪的種子都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易,他們立刻把家裡,甚至野外擼的種子都帶上了。
有的山民窮,甚至把菜種和野外擼的野菜籽都給帶上了,問就是,“這野菜雖苦,但嘴裡生瘡,吃兩頓就好了,跟藥一樣。”
山民們的藥材全是野外采摘,嶺南以南絕大多數是山林,林中資源豐富,裡麵的藥材根本采不完,沒人想過種植藥草,也沒人會種。
他們認為藥材是上天的賜予,隻能從大自然中汲取,是不能插手培育的,但菜可以。
他們向來采購的人推薦,“要是體內有熱毒,不必吃藥,吃這個菜就好,管用!”
采購的人也很感興趣,問道:“多少錢?”
“不要錢,一包菜種換一包你們的桑種。”中原傳下來的紡織機效率很高,他們部族采購了兩台,聽說中原的綢緞特彆貴,他們也想種桑養蠶,他們這裡有很好的染料,一定能染出比他們更精美的綢
緞。
但他們的本地蠶比不上中原的,吐的絲太短,且不夠堅韌,他們想換成中原的蠶,為了讓它長好,自然也要換成它們喜歡吃的桑。也有願意換錢的,趙申就用錢買回來不少各種奇葩種子,他讓人一一記錄好,然後讓人送到京城的格物司,轉頭卻分彆給趙含章和傅庭涵寫信,為自己表功
。
母種是他給的,將來要是培育出好東西,要記得先給他啊。
趙申終於不想著用武力解決少數民族的問題了,在長殿下周歲這一個月,看著日漸熱鬨起來的互市,他終於領悟到一些趙含章和父親的意思。當他不再是居高臨下的俯視他們,而是蹲下來與他們平視時,他終於知道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屈服於朝廷,武力的收服隻是一時,當他們積蓄夠一定的力量時
,一定會反抗,叛亂不斷。
若能讓他們從心裡臣服於皇帝,臣服於朝廷,那麼,當他們擁有力量時,他們不僅不會造反,反而會成為朝廷堅實的後盾。
當他平視他們,當他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個,他就知道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成為什麼,然後,去教化他們。趙申終於放下自己的高傲,慢慢領悟到了趙含章想教給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