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唐曉曉便要去劉家祠堂幫忙,家裡的女娃照理像劉小月這麼大的,也得去幫忙,但是唐曉曉想著祭祖女孩子是不能參加的,便讓劉小月不用去了。
她是無意挑戰風俗,但是既然不準參加,那也不用幫忙了,到時候等那幫男人跪地磕頭結束了,劉小月直接去祠堂吃飯就是了。
於是劉小月便和春丫提議,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一起去立山轉一圈,順便她也想看看那蝦塘和擴建的養雞場怎麼樣了。春丫哪兒有不同意的。
一月未來,立山也算是大變樣了,自從劉大誌上次回來說過之後,王爺爺立刻找人開始壘牆,此時這進度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了。村裡人都說劉大誌家真是吃飽了撐的,誰家還給山圈起來,王爺爺馬上給噴回去,“養山雞可不得圈起來?不然雞跑了你家給賠啊?”說話的人立馬閉了嘴,現在村裡頭都知道,劉大誌家可養了不少雞呢。
山腳下的養雞場雖然擴建了,多了不少雞,但是還是按照之前的經驗,2,30隻分一欄,萬一有啥禽類的傳染病也可以儘量降低損失。
什麼走地雞土雞的,也不準備弄,不然每天早上啥事兒都不用乾,就滿山頭撲雞去就是了,太麻煩了。劉大誌他們就更無所謂這事兒了,反正現在都是有機喂養,品質也不錯,精力有限,不必搞的那麼麻煩。
魚塘邊還新建了個鴨棚,養了六七十隻鴨子,王爺爺讓人把魚塘一圈圍上籬笆,鴨子剪了翅膀,自由放養就行了,到了晚上頭鴨也會帶著鴨子自己進棚,每日隻要弄點糠和菜葉,用開水拌了,有螺螄就再摻點砸碎的螺螄進去,投食一次就行了,也挺省事的。
最不省事兒的還算劉小月非要搞的那蝦塘,按照劉小月說的,每五天塘子要換三指寬深度的水,青蝦的飼料要麥麩,豆渣,米糠,小魚泥......
,螺螄,拌勻了每日潑灑一次,適時追肥,更換水草,時刻注意水質變化,春丫說王老大王老二兩人就天天撲在這上頭。
“放心吧,付出總會有回報的,這蝦一般一個半月就能長到母蝦的大小,不過現在天氣冷可能會長的慢些,要不然咱們正月十五的時候,讓二叔他們撈蝦吃啊?檢驗檢驗他們的勞動成果。”劉小月笑嘻嘻的說,其實她也是饞蝦了,椒鹽的,紅燒的,白灼的,油炸的,我天!!怎麼做都好吃啊!
“好呀好呀!叫我爹捕呀!我爹可會了!”春丫也跟著激動的大叫。
立山這頭以劉小月為首,卯著勁兒的想著怎麼禍害山上的產物。而劉家王家大祠堂那頭,祭祖也正式開始了。
族長劉大山帶領著眾男丁請了祖宗排位,供桌上放上準備好的糕果魚肉,添了糖水,眾男丁按輩分大小列隊排開,跟著他的口號下跪磕頭敬香,燒過三炷香,焚了紙錢便算是結束了。
從供桌上撤下來的瓜果糕點當即就會分給族中孩子們,說是吃了這祭過祖宗的供品,可以壓邪氣,而撤下來的菜品就重新放入大鍋菜裡頭再加工。
祠堂女人不能進,族宴便都是露天放在宗祠的天井裡,幾年前因為鬨災,劉大山出走了好一些人,所以目前留在此地的族人不過二三十家,大大小小的百來人,鄉下吃宴也沒啥規矩,隻男女分桌,小孩兒跟著女人坐便是了。
這宴席裡頭吃的糧食都是祭田的產出,吃的菜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帶來的,有餘力的帶點魚和肉,條件艱苦點的帶點瓜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