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第四人,匡章,統帥100。”
戰國時期齊國的名將匡章,雖然匡章一生中打的仗並不多,隻有“桑丘之戰”、“滅燕之戰”、“垂沙之戰”、“函穀關之戰”四個,但都是改變當時戰國格局的名役。
且這四大戰役,充分證明匡章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而且還是齊國霸業的奠基者之一。
而且,作為戰國時期唯一攻破函穀關的戰國名將,又迫使秦國退還河外之地。縱觀戰國時代,能迫使秦作如此讓步的,少之又少。
桑丘之戰,為了擊敗山東六國中最大的勁敵齊,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展開軍事行動,並在桑丘同匡章率領的齊軍相遇。
匡章深知,秦國孤軍深入,唯恐魏、韓在背後截斷它的歸路,所以隻能虛張聲勢威脅齊軍,但實際上卻不敢貿然發動進攻。
正是利用秦軍進退維穀的矛盾心理,匡章連番設計,在數次派人出使秦軍大營,聲稱要協商停戰協議同時,卻借機變更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使其混雜到秦軍當中做內應。
僵持半年之久後,匡章突襲秦軍,並在內應的協助下重創對手。此戰過後,秦惠文王被迫向齊威王稱臣“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見《戰國策·卷八,使得齊國的威望遠超其他各國。
滅燕之戰,“令章子將五都之兵,因北地之眾以伐燕”。結果匡章兵不血刃,僅用五十多天就占領了燕國全境,將子之、燕王會統統殺死。燕國雖於不久後複國,但其實力卻大為削弱,齊國日強。
垂沙之戰,齊宣王與魏、韓兩國組成聯軍,在匡章統一指揮下大舉南征,與楚國大將唐眜對峙於方城。經過六個多月的對峙,楚軍放鬆警惕,齊魏韓三國聯軍悄然渡河,奇襲楚軍,斬殺楚軍統帥唐昧,取得了垂沙之戰的勝利。
函穀關之戰,在“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策動下,齊國聯合魏韓發起攻秦之戰,統帥自然還是匡章。
已經久經沙場的匡章自然懂得進攻函穀關的困難性,因此他並沒有采取立刻進攻的態勢,而是在城下紮營建寨,跟秦國打起了持久戰,其時間長達3年之久。
在此期間,匡章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一直派間諜刺探秦軍的情報,收集對手的動態,尋找戰機。在得知秦國抽調部分函穀關兵力南下侵奪楚國的土地時,他立刻發動對函穀關的進攻。
由於雙方僵持日久,守城秦軍的警惕性早已鬆懈,絕沒想到聯軍會在此時發動進攻,因此一戰便被擊潰,函穀關也被攻克,這是函穀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聯軍攻破。
“叮,第五人,李光弼,統帥100。”
李光弼,他是中唐出色的統帥、軍事家,為平息安史之亂的主帥,史稱其“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為中興第一。”
他雖名氣不如郭子儀大,但其軍事才能卻尚在郭子儀之上。李光弼足智多謀,在其戎馬生涯中,善於出奇製勝,以少勝多,且其治軍威嚴而有方。其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