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布局中藥】(2 / 2)

在印象中十年後的《世界專利數據庫》的數據顯示,小本子注冊了70%以上的中藥專利,而國內的中藥專利申請僅占0.3%,在全球的重要市場當中,曰本占據90%的市場份額,國內僅僅隻有2%。

在國人還在討論撕逼中醫重要是否真的有效之際,隔壁的小本子已經獲得了《傷寒雜病論》等醫書中的210個古方子專利。

除了小棒子再加上旁邊的韓棒子,共計900多種重要配方被搶注了專利。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隔壁的小本子對於中醫的醫學體係進行了研究之後,認為中醫在醫學診斷方麵存在著體係建構的巨大困難,而且當中與現代醫學出現了很多的矛盾,就連不同的中醫書籍當中記載的診斷依據,當中也出現了相互矛盾的各種情況。

可是,他們也發現,不管中醫的診斷和理論體係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是中醫藥是實打實地存在著醫療效果,從而使得小本子將整個研究重心,全部轉移到對於各種曆史古籍當中所記載的中藥藥方的研究。

這種利用現代醫學概念和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而形成的“廢醫用藥”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小本子的民眾的認可,大量根據中醫記載結合現代醫藥製造技術產出的新型中藥,以及保健品,甚至是化妝品在曰本市場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

而且小本子的醫院雖然使用的是現代醫學的診斷方式,但是在給患者進行藥方開具的時候,由於對中藥的效果有著更加係統的研究,這些醫院也會向患者開具一些中藥。

他們也給了一個獨特的稱呼,叫做“漢方”,這些“漢方”因為是曰本的本土企業專利,價格相對西藥非常便宜,而且效果上一點也不弱於昂貴的西藥,因此廣受當地小本子的民眾的好評,

在進行商業化之後,他們就開始在國際上進行專利的注冊,這就導致曰韓在十年後掌握了中藥方麵70%的專利,而真正中藥的發源地,國內對於中藥藥方的專利數量,僅僅隻有0.3%。

於是造成了內地企業按照曆史的醫學典籍製造出來的中藥製品,如果想要在市場上銷售,對不起,你得向他們的醫藥企業交納專利使用費。

甚至有時候這些日企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拒絕向大中華區的企業對於中醫的藥方進行生產和製造,而更加嚴重的一個問題是,除了對於藥方的專利注冊以外,曰韓方麵看到了一個能夠以此徹底掌握中醫向海外推廣的途徑。

那就是直接將中醫的草藥在國際上申請專利,因為中醫的核心最後還是用藥,把中草藥專利注冊了,這樣一來國內的製藥企業想要利用這些藥材進行研製,甚至在自己製成的藥材裡麵加入這些草藥,也要向他們申請專利許可還要繳納高額的專利費,而這些具有外國專利的中草藥數量,在十年後居然高達九百多種……

反倒是他們所謂的“漢方”也就是中藥的生產,75%的藥材原來是由內地供貨的。

想到這些,方鴻意識到這次回一趟老家是回來對了,中醫和中草藥這一塊得儘快布局,不止有利可圖,而且把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承守住才行,現在已經算是晚了,但也還不算太晚。

末了,方正笑道:“哎,進去再說吧。”

進了藥鋪內,撲麵而來的中草藥味,四叔公方承耀旋即招呼方正去抓藥,後者笑道:“你們自個待會兒,我先給病人抓藥。”

方鴻看向了正在為一個病人把脈的老人,那便是四叔公方承耀,已經超過68歲了,看上去相較於老爺子方承德而言,方承耀身子骨要文弱了不少。

畢竟老爺子方承德是從戎者,而叔公方承耀更像是從文者,但他也精氣神十足,看上去更像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夫子形象。

方承德給那位病人把脈過後,又再度詢問了病人的一些情況,不一會兒患者忽然問道:“大夫,中醫和西醫到底有什麼區彆?”

正要給他開方子的方承耀,頓了一下便看向患者如是說:“中醫和西醫的最大區彆,中醫是讓人稀裡糊塗的活著,西醫是讓人明明白白的死去,這就是最大的區彆。”

那患者一聽這話,腦子是一種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感覺。

但一瞬間竟是無言反駁,細思細品,還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患者得了什麼病,西醫可以檢查出來但未必能治,也算是死的明明白白。

中醫和現代醫學出現了很多矛盾,甚至不同中醫書籍當中的診斷依據也有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給患者的直觀感受是中醫大夫開藥方這抓一點、那抓一點,看得稀裡糊塗卻能不明不白的活著。

此時此刻,方鴻正在思量著如何在中醫和中醫藥這個領域介入並打開局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