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五章 人才(1 / 2)

顧皎頂著寒風, 坐著驢車, 在自家的田裡逛了兩天。

田地千頃和農莊兩個,紙片上寫著輕飄飄,很沒實感。可實地轉悠一遍, 她才曉得到底有多大。

用一句誇張的台詞, 那便是眼前可見之地,便是我的王國。

“長庚, 這些都是我的?”她不可置信地問。

長庚點頭,指著一片平坦的水田和臥在水田中央的一個大莊子,“小莊靠山,山地和林地比較多, 平地因有許多卵石藏在沙土中, 不太好種,所以那邊的莊戶不多;這邊的大莊子才是要緊, 隻莊戶便有好幾百,每年產的糧留夠自家吃的外,賣出去換的錢也夠幾年嚼用。”

顧皎心算了一回,也就是說, 自己手上的許多土地,真正發揮作用的隻有這個大莊子;那石頭小莊, 包括附帶的山地, 林地, 一個石頭山, 再遠出去那些靠龍江的灘塗, 其實都浪費了?真是心痛,養養山地野放雞鴨,搞幾個大塘弄魚蝦,再馴化一些野兔和小豬仔大量繁殖,生產自救走起來,全都是能賣錢的呀。

既然都成了她的地兒,又有青州王這個固定的買家,便全都搞起來也不遲。

顧皎看得心滿意足,第一天路過役所的時候,本想去和周誌堅拉個關係,結果被李恒青著臉趕走了;她沒反抗,二話不說讓長庚掉頭去彆的地方,隻是路過水渠的時候發現辜大冒頭看她;第二天出發的時候,沒走役所那條路,逛完後去河岸邊找李恒。李恒和魏先生站在一塊形如癩□□的大石頭上談話,見她來後便又護著回去了。

回去的時候,周誌堅帶著辜大和幾個山匪往官道走,說是那邊有個馬車陷泥坑裡了,要人幫忙填坑和推車。

顧皎便在車上對周誌堅開了個玩笑,“誌堅,你帶的兵才是百姓的兵,要緊的時候守邊關,平常的時候救危難。”

周誌堅拱手,“都是將軍和先生的教誨。”

後,她對李恒說了一句,“那個誰,辜大是不是?誌堅仿佛將他管得挺好的。”

李恒瞥她一眼,沒搭腔。

顧皎便覺自己得悠著點兒,既然已經得到承諾可以用人,辜大便不必點名。

回家後,海婆捧上一碗燉得濃濃的薑湯,去寒氣。

她小口喝湯,一邊覺得辣口,一邊謀劃著該弄一個工作間。不必像魏先生在西府那個寬敞堂皇,但起碼能有個辦公桌,擺許多筆墨紙硯,也能讓長庚進出彙報工作。

心思一起,便坐不住,一口氣將薑湯喝乾後,跑前院去打望。

魏先生動作比她還快些,已經占了前院最大的正房,帶著壽伯指點安排該添什麼家什。他聽她說要弄個小書房,便指著偏廂,“不巧得很啊,正房全歸我了。隻那邊還有三間廂房,夫人要覺得能用,就用起來。”

壽伯忙答應,“屋子儘好的,隻需再加固門窗,擺一堂好家具就成。”

“不必多好。”顧皎道,“咱們莊新開,銀錢不多,事事都需省著來。給我弄兩張大大的書桌,再幾個書架子,用山上現成的那些鬆木的就成。”

魏先生搖頭,“也沒窮到那地步。再說了,咱們托夫人的福,又發了一注外財。”

“什麼?”顧皎聽見花錢就不開心,聽見發財就開心。隻好奇哪裡來的財神爺,大過年的給人送錢。

壽伯從旁邊撿起來幾張禮單子,恭恭敬敬地遞過來。

顧皎接了看,果然又是什麼王家、孫家、周家之類的,還有她的外祖家。一堆賀禮,禮金,金玉雕刻的擺件,慶祝喬遷之喜所用。

這樣,也可以的?

“耳朵真靈,消息也快。才說了要收保安費,也是剛來小莊安頓,居然家家都將禮送到了。”魏先生嗬嗬笑,“可見,他們背後嫌我多事,麵上其實還是很期待的。畢竟出了龍口,外麵兵荒馬亂的狀況,他們清楚得很。一家家的,來打探糧怎麼收,價如何定,款怎麼付,又問保安費如何支持修堤,是不是隻要自家修了均可申請補貼?”

是咧,世上的好處,眼見的都想占。

顧皎喜歡得紅光滿麵,剛喝的一肚子薑湯也不覺得辣了。她兩眼閃閃地看著魏先生,“這些,我都可以隨意使用嗎?”

壽伯略清了清嗓子,顧皎稍微清醒了一分。咳咳,顧家大小姐,可不能這麼沒見識,也不能如此不懂事。送禮麼,講究的是有來有回。人家送了喬遷的重禮,自然要辦個像樣的宴席,然後年節上再給送出去。

她稍微收了收,客氣道,“先生將能用的挑揀出來,剩下的再給我入庫吧。”

這才是人話。

魏先生似笑非笑地看著她,給了一句誇獎,“原還擔心夫人做多了學問不通實務,是我多慮了。”

壽伯見兩位主人家要聊起來,便招呼小丫頭一起去廂房,立刻便要幫夫人收拾出來。

正房便隻剩下了顧皎和魏先生,此種情狀,合該放開了說話。老狐狸一直戴著麵具,她跟得累得很。

她便開玩笑一般道,“本來也不通的,可嫁了將軍便不得不通了。買賣糧食要大筆的銀錢,將軍為這個操心,夜夜都睡不好呢。我之前隨口胡說了要龍牙關口過路客商的錢,其實是想找你討個主意,想問問有沒有好辦法。不想先生和將軍有好辦法,隻是不願告訴我。”她眨了眨眼睛,“先生的大戲,給我安了個那麼重要角色?當真不考慮給些賞錢?”

“夫人不是已經從將軍那邊要到了?”魏先生也是臉皮厚,人錢都問到麵前了,他還能麵不改色。

顧皎嗬嗬一笑,“將軍給的是將軍的,先生給的不一樣。”

“夫人想要什麼?”

她眼珠子一轉,“之前說的,找善種田的老師傅和良種。聽將軍說先生少時便周遊列國,認識許多能人異士,想必很有門路。”

魏先生略一沉吟,“這個倒是好辦。不過——”

顧皎立馬蹭到他旁邊,輕聲道,“先生,總要先把人找來,才好做出聲勢來哄人投股的呀。改良種是長久的事情,大把的銀錢投進去也不定有聲響。這個風險,需得找人家分攤的。你覺得呢?”

在工業社會,良種改造長則上百年,少則幾十年,還得配套各種肥料;現在農業社會,缺少各種技術和設備,就算她能進行一些方向上的指點,但具體工作肯定十分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