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八十五章 密妃(十三)(2 / 2)

惠妃自認為是妃位之首,又是皇長子胤褆的生母,資曆深厚,開口諫言。

“皇上,臣妾知道您寵愛密妃。但先前密妃懷孕的時候,您就晉升她為妃位。如今一生子,您又封其為貴妃,冊封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宜妃跟著附和道:“皇上,臣妾侍奉您多年,足足生了三個阿哥,都不敢奢望貴妃的位份。”

“您從前冊封貴妃,曾有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和如今的佟貴妃,個個出生名門。”

“可密妃太過年輕,出生太差,隻是漢人,算不上八旗,便是比起包衣旗都差了一等。臣妾不服氣她擔當貴妃之位。”

宜妃性子潑辣,說話真是絲毫不留情麵,直接當著眾人的麵說青黛家世不顯。

其他人心底裡亦是讚同。

誰都知道,密妃不過是皇上南巡途中一時興起帶回來的漢人,在滿宮妃嬪中,她甚至算得上出身最低的一類了。

若不是背後還有曹寅、李煦兩人的支持,若不是有那麼一副絕色容貌,她就隻會是大清子民中生活的最底層。

康熙坐在上方,將底下眾人的神色儘收眼底,摩挲著手上的扳指,聲音涼涼。

“朕乃天子,朕認為青黛配得上貴妃之位,旁人無需多言。既然你們一個個瞧不起青黛的出身,朕就下令給青黛這一支抬旗,抬入下五旗正紅旗。”

以後,王氏青黛便應稱作為王佳青黛了。

康熙一怒,眾人靜若寒蟬。

他們忘了,當今聖上是何等的霸道威風。年幼登基,除鼇拜,撤三藩,手段狠辣,果敢堅決。

豈容旁人質疑他的旨意?

惠妃和宜妃兩人臉色蒼白,被皇上狠狠地打了臉,傲氣全無,頹廢地坐了下來,還得示意兒子們不要為她們跟皇上鬨。

這時,康熙將視線投向一群皇子阿哥,冷冷道:“你們呢?可有什麼想法?還是要為你們的額娘抱打不平,認為朕處事不公?”

胤褆性子莽撞,剛想說話,可接受到惠妃的眼神,又被一旁的八弟胤禩死死地拉住,隻能壓下內心的憤怒。

“兒臣無話可說。”

太子眼神犀利,隱晦地看了一眼青黛,心中感歎這個女人的好手段,短短幾年未曾生育都能籠絡住皇阿瑪的心。

如今一朝懷孕生子,就從嬪位升到了貴妃,不容小覷。

但太子自有一番傲氣,他的額娘是堂堂正正的大清朝康熙元後。

他是皇子阿哥中的唯一嫡子,是大清朝的太子殿下,何懼一個貴妃和剛滿月的嬰兒?

“皇阿瑪,兒臣以為,您後宮之事,由您做主便是。”

聽著太子的回答,康熙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不愧是他一手帶大的兒子,就是跟他貼心。

看著父慈子孝的畫麵,其他阿哥心裡酸澀的很。想來太子才是皇阿瑪的親生兒子,他們都是撿來的才對!

接著,他們都深表讚同皇阿瑪的想法,胤禛夾在人群中,不顯山不露水,並未多說幾句。

他知道,在自己尚未完全成長起來,默默地為她做事就好,人前還是少和她接觸。

哼!

大哥,私底下他定會好好教訓他,讓他不服也得服。

還有宜妃的親親兒子九弟胤禟,性子跳脫,是該好好整治一番了。

見眾人都無異議,康熙喜笑顏開。

明明是話題中心的青黛,一直旁觀者著康熙與他們的鬥法。

心裡慢慢琢磨出點味道。

康熙突然封她為貴妃,確實是因為她極其得寵的緣故。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康熙想要打壓一下阿哥們的氣焰。

自從阿哥們長大成人,成婚參政,奪嫡的暗流已經在悄悄湧動,宗室、大臣也在開始慢慢下注。

今天這一遭,康熙就是要讓所有人都明白,隻有他掌握著眾人生死命運,不可違逆。

思緒萬千,青黛麵上一副感動至極的樣子,笑容明媚。

“臣妾謝主隆恩,舔居貴妃之位。宮中眾位妹妹不乏資曆深的,生養子嗣,臣妾想替她們求一求恩典。”

康熙眉眼含笑,眼神十分溫和地看著她。

她瀲灩地笑著,一臉真誠地說道:“七阿哥生母戴佳庶妃、八阿哥生母覺禪庶妃、十二阿哥生母萬琉哈氏庶妃和十三阿哥生母章佳庶妃,皇上不如給她們也晉封晉封?添添喜氣。”

眾人都沒想到密貴妃會諫言大封皇子阿哥生母,被提及的幾人滿是感動地看著她。

康熙大手一揮,正好打個巴掌給個棗,安撫一下眾人的情緒。

沉思一會,他出聲道:“晉戴佳庶妃為成嬪,覺禪庶妃為良嬪,萬琉哈氏為定嬪,章佳庶妃為敏嬪。”

幾位新鮮出爐的嬪主笑容可掬,起身行禮,“臣妾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謝密貴妃娘娘恩澤。”

自己的額娘被封嬪,胤祐、胤禩、胤裪和胤祥這幾位皇子阿哥臉上都有光,跟著行禮謝恩。

心中不免對這位密貴妃生起了感激之情,他們再不是庶妃所出的阿哥,在一眾兄弟麵前都能挺直腰杆。

青黛莞爾一笑。

諫言晉封她們,一來能夠減少旁人對她的敵意,做點善事,積攢恩惠。她晉升貴妃,其他人也能跟著喝喝湯,沾沾光。

二來可以給底下四大妃位一些威脅,彆總把目光聚集到她這,底下還有一堆虎視眈眈想把她們拉下來的嬪位。

她看向這些皇子阿哥,個個出類拔萃,自有一種皇家的尊貴氣質,怎會甘心屈居人下?

皇權本就迷人眼,都是天之驕子,哪裡能真的對太子心悅誠服?

如今,隨著皇子阿哥漸漸長大,後宮的爭鬥已經不再純粹,轉而升起了皇權爭鬥。

而她,要開始為胤禑鋪路了。

人群中,她與胤禛視線交彙一下,彼此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