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捉蟲 雞同鴨講。……(1 / 2)

禪院惠覺得可以 成淵 10060 字 3個月前

憲紀:“欸?”

他愣了愣。

數秒之後, 他才局促的動了動,結結巴巴道:“也……也沒什麼重要的事。”

“……?”惠歪了歪頭,沒吭聲, 隻是默默模仿憲紀之前的舉動,眼睛眨也不眨的盯了回去。

那對如同雨後氤氳森林的寧靜眼眸,就這樣直直的將對麵的同齡人映入其中。

為了不再被盯出一聲雞皮疙瘩,惠無比耐心得等待對方的後半句。

憲紀終於體驗到了惠先前的感覺。

他從對麵的綠眼睛裡看見了自己。

感受著那存在感強烈的寧靜視線, 年少的憲紀從平靜到緊張無措, 隨後,又微妙感到了高興。

所以他下意識的張口, 輕聲說出心裡話:“非得說的話……我隻是單純在觀察而已。”

惠更納悶了:“觀察我?”

憲紀點點頭:“是的,觀察你。”

加茂憲紀, 11歲。

在這個普遍小學還沒畢業、身體沒發育的稚嫩年齡,他因為那複雜的孤獨感和沉重感,從而忍不住去觀察禦三家中的“另一個自己”。

惠是他長期追逐, 憧憬的對象。

是和他出身經曆都極為相似的,但比他更加優秀, 已然得到許多人期待和認可的同類。

在憲紀眼中,整個禦三家裡隻有對方是最為明亮顯眼的——他幾乎可以確信,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能比他們彼此更相似的人了。

這種既視感,讓年少的小憲紀忍不住想要靠近。

……自從相依為命的母親“主動”離開後,被留在家族的小憲紀就一直被寂寞所困擾。

他畢竟還在需要陪伴的年齡,遠不如老練大人那般能夠適應孤獨。

老實說, 憲紀其實有很多話想要對惠說。

希望能夠和相似的對方成為所謂的“朋友”。

希望能夠確定對方的想法, 成為彼此的“同伴”。

但年少還不夠沉穩的憲紀因為過於緊張、思索的太多,因此害怕自己哪裡表現不好而引得對方厭惡,所以反而不敢隨便張口。

——他從來沒有交朋友的經驗。

——也很擔心遠遠弱小與對方的自己, 會被對方看不上、婉拒。

就像是兩隻相似的小動物。

其中寂寞膽怯又弱小不安的其中一隻,正嗅嗅探探的想要接近那看上去和他像極了、但更加強大的另外一隻。

然而前者太過猶豫,所以後者在迷茫等待了許久,最終主動上前接近了它。

惠不解地問:“你在我身上觀察著什麼?”

“我在學習。”憲紀緩慢又認真回答:“我憧憬你,想要成為你這樣的人,所以在觀察。”

“憧憬我?想要成為我這樣的……人?”

這個答案顯然是惠意料之外的。

他呆呆地重複了一遍,更加不解:

“如果是想要學習的話,你應該還有更好的對象才對,比我強大、比我經驗充沛的術師,還有很多。”

倒不是說不能向同齡人學習,隻是禦三家的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加茂雖然會和禪院結盟,卻並不代表他們過去有多麼親近。

憧憬隔壁家的繼承人……這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示弱、讓年幼繼承人出現“不穩定”發展苗頭的表現。

因此按道理,這種憧憬情緒是不會被加茂的族老們允許的。他們更傾向於讓繼承人之間暗中競爭,僅僅維持表麵上的友好。

不過,憲紀的確避開了家主和族老們的監督,出現了這種“不穩定”的奇妙思想。

——畢竟禦三家的繼承人,總該有一兩個自己獨特的地方。

而憲紀很擅長隱瞞內心想法。

“不一樣的,沒有比你更好的對象了!”

聽到惠意外中並未有任何排斥情緒的反問,憲紀立即鼓起勇氣,冷不丁的拋出炸彈:

“因為你是我唯一的同類,而且還是會和我一起支撐禦三家的同伴。”

聽出了對方語氣中的篤定和親近,惠嚇了一跳,眼睛都睜圓了。

……乾嘛啊!

突然說那麼奇怪又嚇人的話。

什麼同類?

還唯一的同類?

惠其實不太清楚加茂憲紀的狀況。

他隻是知道對方是側室出身,和他一樣,是被過繼到正統名下的“少主”這一點。

呃。

難道說同類,就是指出身這一點?

至於“一起支撐禦三家的同伴”這句話……惠不加以評價。

畢竟如果順利的話,他的確會成為禪院的家主。

誰讓禪院再糟糕,也到底是有恩於他。

——如果津美紀能夠平安長大,順順利利擁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惠並不介意遵守六歲那年和禪院直毘人的交易和約定,為禪院家服務。

當然。

成為家主後,會為了珠代婆婆,真希真依還有自己庭院裡的其他人的生活環境,而進行一點小小的改革,也是理所當然的。

惠並不抗拒成為家主,雖然最開始他沒有半點興趣,但現在……他身上背負著讓他不忍心辜負的期待。

他隻是不打算成為傀儡家主而已。

——既然要做,當然要做到最好才行。

他不確定憲紀會不會支持他的想法,至少惠可以確定,之前加茂家主對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其中的意義,肯定是和他的未來打算完全相違背的。

因此惠不想深入思索、討論憲紀所說的“一起支撐禦三家的同伴”的後半句話。

他隻奇怪的詢問憲紀的“同類”說法:

“同類?什麼同類?我們之前,應該從來都沒有見過吧?”

憲紀搖搖頭:“沒有。”

“那你這樣的說法太突兀了。”

惠認認真真曉之以理:“對沒見過的人給予太多的期待,之後迎來的,很大概率隻會是失望,所以,還是不要因為各種傳言而產生太多先入為主的印象比較好——憲紀君,我並不是你的同類。”

一點半點相似的出身和經曆,不該成為同類的評判標準。

“同類”這個詞,應該用在更廣闊的層麵上。

——能夠互相理解彼此,能夠在同一件事上有相同的情感變化趨勢,並且能夠在三觀和認知上達成基本共識,才能夠稱之為“同類”。

這不是沒見過麵、沒交流過的兩個小孩子,能夠簡單抵達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