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蘭星體的第三層則是製造層,也是避難層,更是整個星體占用體積最大的區域,這裡有各種生產設備和生活設施,甚至還有人造森林,海洋和沙灘等,當外層區域遭遇諸如流星雨之類的災害,或者軍事威脅時,在神塔中居住的人們就可以躲進第三層中,按照規劃這裡甚至還有三個船塢,可以製造小型艦船,同時還有五十座不同類型的機器人製造廠,也被稱之為高速構築體,可以快速製造出數量驚人的機器人,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但這個區域完成度也是最低的。
第四層是儲備層,主要用於儲備各種設施,尤其是通過重力巨口粉碎後的星體碎片和礦產,在不需要大量消耗的時候就可以存儲在這裡,另外還可以存儲近乎於一個小型海洋的水資源,用以供應居住人類使用,此區域基本由機器人完全負責,因為環境比較惡劣,同時充斥著各種有毒物質和強輻射,這個區域倒是建造完成了,但庫存容量現在很低很低。
第五層是調度層,主要用於監控聚變核心的運作,並適時對聚變核心的溫度和強度進行調整,在出現意外時迅速乾預,該區域主要是各種超巨型機械,龐大的管道和應急設施,大部分時候由人工智慧負責。
第六層就是聚變核心,由十幾個引擎由懸浮陣列和磁力支架組成的格子結構組合在一起,每一台引擎的力量都能驅動一艘星艦,它們將白熱的火焰引向一個點,將岩石和碎片熔化燃燒成塵埃和蒸汽,並用極其複雜的技術製造了一個高度穩定的人工太陽,提供近乎於無限的能源,這樣才能驅動一個小行星級彆的金屬球體移動。
至於說,蓋蘭星體是怎麼移動的,使用的是一種獨特的亞空間引擎,也是它為何能夠進入網道的原因。
該引擎按照條目來說名叫潛流靈能驅動器,目前帝國主流的亞空間引擎是在現實空間中撕開一道裂口,然後艦船進入亞空間,接著再在目標地撕開另一道缺口返回現實空間,這種航行方式不僅需要一定啟動時間,而且非常不穩定。
但潛流靈能驅動器不一樣,簡單說,它可以直接讓星體就像潛入水下那樣,進入現實世界與亞空間相對交匯的表層進行航行,也就不需要直接撕開亞空間的裂隙進入其中。
而這個技術又涉及到遠古人類對於亞空間的理解,他們似乎將亞空間分成了數種類型,理論是頗為複雜的,索什揚也沒怎麼看明白,大致意思就是物理規則並不是完全在亞空間不適用,亞空間對物理世界的乾涉也不是單向的,物理世界也會施加對亞空間的影響,便因此存在一個類似滲透壓的機製,形成類似半透膜的情況,進入其中隻需要改變微粒數目等等,索什揚對科學向來比較苦手,隻能看個一知半解。
反正就是說,蓋蘭星體可以用"打水漂"的方式在實體宇宙和亞空間進行快速出入,甚至不需要蓋勒力場,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一頭紮進似乎修建在同樣區域的網道,不過考慮到萬年前的亞空間環境和現今的亞空間環境,索什揚對此表示疑慮。
他也詢問了人工智慧,人類當時所有的亞空間航行方式都是這樣嗎?
對方告訴他,這實際上是一種實驗性技術,並沒有大規模應用,彼時人類使用的實際上和帝國現在的亞空間引擎類似,都是需要撕開裂隙進入,因為潛流靈能驅動器需要使用到異常龐大的能量,同時還有體積非常龐大的運行設備,很難挪到艦船上,至少當時的人類還沒有完成這個技術的小型化工作。
知道這點後,索什揚才恍然大悟,不過隨後他又想到,既然那時候的人類對於亞空間的研究是如此深入,帝皇是否也參與了呢?
若真是這般,他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可惜這個答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