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29(二更)(2 / 2)

以竹子與布做成的旱地蓮舟掛在人身上,成了一艘艘可以隨著人在陸上行走而動的小船,隨著鑼鼓聲動,就是一列時而快走,時而翻轉的船隊。

“那本是因紀念屈原而設的賽龍舟,隻是因有些地方沒這等水上行舟的條件,便改成旱地行船了。也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意思。”

見李清月看著這列正表演起“顛簸”姿態的小船們,盧照鄰開口解釋道。

彆管小公主能不能聽懂,他接了活總是要乾的,不能影響到鄧王的顏麵。

但他大概不會想到,李清月還真能理解這些人的願景。

接連在關中發生了兩年的暴雨,雖說都未造成過於慘重的後果,但想必沒人希望暴雨還會持續到第三年。

是該乞求風調雨順的。

所以並不奇怪,同樣是自街頭行過的馬車之上,胡姬撥弦而歌,唱得也是輕快的豐收歌謠,還挺有一番異域與中原結合的混搭美感。

而當李清月行到那先前吸引住她注意力的高竿飄帶位置之時,更是瞧見,在背景的天幕之下,這片似是專門用於曲樂雜藝的坊中,數丈長的竹竿紮在中間空出的表演場地上。

長竿之上捆縛著形同山峰與雲霧的道具,戴竿舞者則穿梭其間,手持絳節。

雖未有一句唱詞,竟也能令人體會到這出表演之中的意思。

那是身姿輕盈的持令使者要往雲間去請一場恩澤之雨。

此雨必是隨令而停的。

因主竿與那些輔助的高竿各自相抵,交錯入雲,這才能令她之前隔著這樣遠的距離也能瞧見。

在表演的收尾,那立足於高竿之上的女藝人竟像是乘風而落,輕盈地躍到支竿之上。借著飄帶與“神山”的遮掩,遊魚一般落了地。

隨後便是銅錢如雨朝著那討賞的盤中落了進去。

李清月抹了把額上的汗。

也不知道是為這藝高人膽大的戴竿藝人捏了把冷汗,還是因她在侍從庇護下擠出了一條路而覺太熱了。

哎呀,想到這裡,她忽然暗道了一聲糟糕。

她瞧見新鮮玩意便忘了其他人了。

那有著初唐四傑之一名號的盧照鄰倒是還在她的身側,可跟隨著她的隊伍是真少了一半。

她驚了一跳,連忙問道,“素筠呢?”

好在此時,忽然自遠處傳來了一道熟悉的聲音,“阿菟,快來看這兒?”

李清月被侍衛抱了起來,總算瞧見李素筠在何處了。

遙遙看去,李素筠的麵前正有一對角抵相鬥之戲,比賽到了最是難解難分的時候。

她平日裡就算有機會見到宮中侍從,卻也隻見得他們持刀而過,何曾有這樣身形矯健的打鬥。

再遠處更是一片樂舞百戲的喧鬨場麵,其中騰挪踏躍應和著熱切起來的節拍,也是宮中絕不可能見到的鮮活場麵。

吸引住她的目光一點也不奇怪。

李清月在心中腹誹了一句,這也確實像是素筠會喜歡看的東西。

當然,想歸如此想,她的行動卻沒耽擱。

她吩咐了一句讓澄心給那戴竿藝人看賞,自己則指揮著侍衛往李素筠的方向去,免得兩人被變幻的人潮衝散了,離得太遠就沒那麼好找了。

可剛挪出兩步,她就發覺澄心沒像往常一樣手腳利索。

李清月連忙叫停了侍衛,回頭看去,“怎麼了?”

“啊。”澄心一愣,猛地回過神來。

李清月端詳著她的臉,“你今天好像有點魂不守舍的。”

對上這道已有探尋之意的打量,澄心抿了抿唇,回笑道:“哪有什麼事兒,隻是很久沒見到這種場麵了,有點驚訝罷了。”

她飛快地自袖中錦囊裡翻出了數枚銅板,丟進了圓盤之中,與其餘看客所給的並無差彆,又快速地跟了上來。

可眼見這表現利落,李清月還是沒打消自己的疑慮。

她嘟囔道:“我又不是素筠……”

所以她沒那麼聽話也沒那麼好忽悠。

偏偏澄心明擺著不想給出個真正的答複,她便是真拿刀架在對方的脖子上也沒什麼用。

而若是她沒記錯的話,上一次澄心有些異樣,是在見到岐州百姓向著回返長安車隊行禮的時候,這一次則是見到這些雜耍藝人。

這麼看,平日裡心思玲瓏的宮女,竟也有自己的秘密了。

李清月心中已暗自盤算,等回宮之後便先偷偷打聽一番,澄心是按照采選、進獻、罪沒這些途徑裡的哪一條進的宮,說不定還能發掘出些東西來。

現在便先不必多管了,畢竟她能出門的時間也就這麼一點。

在她的麵前,樂舞百戲的演出正是接著那出雲中竿舞而起的,樂音已徹底換成了一種急促的鼓點。

見李清月朝著他看來,盧照鄰伸手指向了那批雜耍藝人中領頭的那個,很是敬業地繼續解釋道:“這是自漢代便興盛的百戲之一,名為七盤舞……”

“……”

——————

當夜幕漸漸在長安城中降臨的時候,這些嘈雜的聲音才終於平息了下去。

但今夜並無宵禁之鼓,隻有幾個自長街上跑過的孩童惡趣味地想要去錘一下街鼓,這份慶典仍可繼續下去。

於是另外的一種聲音便漸漸代替了白日裡的喧騰鼓樂,成為了夜色中的主流。

那是一種更為輕柔也更為和緩的樂音。

裡坊之中的酒肆燈火也隨之亮起來了。

李清月隨著盧照鄰的推薦擇了家酒樓,在廂房中落座。

站在凳子上朝著窗外看去,就見她們此刻所在的裡坊中,各家酒樓飯館各自掛上了招牌,點起了亮如白晝的千盞燈籠。

隨之而來的還有自各處窗扇裡冒出來的酒香飯香,以另一種方式撞擊著人的感官。

她看得清楚,也聞得清楚。

雖然沒有長街兩側燈火交織的壯麗景象,但一座裡坊好像就是一座微縮的小城,在這城中攢動的人頭就像是這幅濃縮畫卷之上的星星點點。

哪怕眼前所見隻是窗口一隅,卻也不難想象到,長安城中還有無數處這樣的地方,共同組成了這座關中都城的風貌。

這不由讓她發出了一句感慨。

“這就是大唐盛世嗎?”

與她所處的時代相隔千年的大唐盛世。

李清月托著下巴,將手肘搭在窗口,改了個更加舒坦的姿勢,以便欣賞下方的景象。

當她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也正有一道酒肆開業的銅鑼炸響了整座街巷。

一個個拋飛而起的燈籠則像是燈花迸濺,驟然吸引去了眾人的目光。

沒有煙花,卻是另一種華彩紛然。

而在大酺的歡騰氣氛之中,沒人會因此而對其有任何的意見,反倒是撈著酒壺的客人儘數朝著那散財的鋪子湧了過去。

看呐,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但李清月其實並未完全沉浸在下方喧騰中,畢竟她也不好喝酒這一口。

以至於喝彩聲幾乎衝破裡坊之時,她竟耳力極靈敏地聽到了另外一個聲音。

那個聲音可能隻是在喃喃自語,並沒有想要任何人聽到。

偏偏因她身懷係統的緣故,還是將其收入了耳中。

那聲音還很熟悉,正是方才一度走神的澄心發出的。

“……不是的。”

李清月聞言眸光一閃。

不是什麼?

這不是長安盛世?

可此時的大唐雖還不到開元盛世,到底已經曆過貞觀之治了,關中的人口也早非隋末時候可比。

再以今日之所見場麵,說這是盛世好像也沒什麼不妥的。

澄心渾然不覺自己的聲音沒能被掩蓋在下方的動靜裡,反倒連後一句都被她那小主子給聽去了。

那也實在是她有感而發的一句——

“不夠體麵的人……哪有機會出現在公主眼前呢。他們早去各州逐食去了。”

聽到這裡,李清月眉頭微不可見地動了動,隻因她好像聽到了一個對她來說很陌生的詞語。

當澄心帶著錢袋下去結賬的時候,她便狀似無意地朝著盧照鄰問道:“逐食是什麼?”

李清月並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隻能依照著澄心方才念出的聲音模仿。

但很顯然,她模仿的並沒有錯。

盧照鄰聞言,在臉上浮現出了幾分愕然,“三娘子為何忽然有此一問。”

在此刻的大酺盛景之中,她本不該提及這樣的事情。

李清月卻隻是固執說道:“我問你答就是了,你不是給我當向導的嗎?”

盧照鄰愣了愣,忽然想到了在他前來此地之前鄧王李元裕對他的叮囑。

那麼難保這句話並不是公主要問,而是陛下要考校他一二?

他正了正麵色,答道:“關中田地糧產不足,四麵關隘又限製運糧進入,尤其是水路,幾乎無法用於大量運輸糧食。所以若遇災年糧荒,陛下便隻能令百姓出關,前往其餘各州討要食物,是為逐食……”③

李清月呆在了當場。

窗外忽然又響起了新的一聲鑼鼓,把盧照鄰最後的幾個字給吞在了滿堂鬥酒聲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