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第兩百八十二章自由奢華的汴梁12(1 / 2)

六年後

蘇葉坐在客船上, 由東水門進汴梁,沿著汴河一路來到利仁坊,方靠岸下船。

利仁坊是內城比較富貴的坊市, 在這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當官的, 房價也是貴的離譜。

旁邊的光華坊有著開封府, 明堂, 秘書省, 尚書省等官衙機構,因此東街這邊, 居住大部分都是官員。

蘇葉能在這裡擁有一棟66間房的住宅, 還是因為蘇母當時買的早,又正好碰到了一位貪官被查出貪贓枉法, 判了流放。名下有六棟豪宅充公, 而這處,是他用管家的名義買的,也被充了公。

查抄的房子被重新拿出來售賣, 按理來說會比市價低一點,再加上位置實在好, 本該被那些官員哄搶的。

可這處屋宅相比其他動輒一百多間的,就顯得小了, 另外主人不住,又在管家名下,就被拆分當成了租房,租給來汴梁讀書的學子們。

人一多,又沒有精心保養,房子自然壞的快, 不僅有漏雨漏風等問題,而且到處都是破破爛爛。

房子買了不一定能住,得推翻了重建,那大夥就不樂意了,性價比不高啊。

一來在汴梁,買地皮不便宜,可重新起一棟房子的價格更高,宋朝的房子好裝修,為了裝飾往往需要耗費更多的錢,因此這是和地皮一樣昂貴的花銷。

花了比周圍房子一樣的價格,結果卻買了一棟破房,還得自己重建,這換誰都不樂意。

於是這裡就被蘇母撿了漏,花了三千多兩,購買房契地契,又花了兩千多兩重建。

當時覺得不值,因為這裡的房價值不了六千兩,幾乎是周圍房子的兩倍。

但這十幾年,北宋的經濟飛速發展,汴梁人口也越來越多,更多的官員都買不起房,導致這裡的房價節節攀升,沒有七八千兩銀子,還拿不下這棟房子。

也就是說,蘇母實在做了一樁投資頗豐的買賣。

而這也便宜了蘇葉,在汴梁直接有現成的落腳點,關鍵還靠近汴河,出門那可太方便了。

房子一共是兩進的,其實是三進改成了這樣,前麵一進有九間,分彆是正廳,大堂,左右廂房,以及下人居住的倒座房。

第二進是個大大的花園,小橋流水,山石造景,湖中心有觀水亭,外圍是一圈房子,把小小的人工湖圍起來,總共有四十多間,用途不同。

這是一個不太符合規定的房子,看起來就像是酒樓那種建築,坐在廂房裡,能欣賞到院中的美景和亭中心的表演。

沒錯了,蘇母就是按照酒樓的模式建造的,她是個江湖人,自來也沒見過官宦人家的宅邸,當然也看不懂他們那些意境,以及虛虛實實的造景。

但每次來汴梁,她住的都是遇仙樓這種頂級奢華的酒樓客棧,她覺得,這就非常奢華和舒適了,因此當初修建的時候,就按照這個樣子來。

好在當時還沒有對房屋建築有過多規定,大家建成什麼樣,純憑自己的喜好。

現在就不行了,處處有規矩,房子不是你想造,就可以造的。

蘇葉也覺得這樣的房子住著很舒服,人家酒樓一切宗旨都是為了服務,當然處處考慮到了舒適度。

說實話,在有雇傭下人的情況下,這種房子簡直千好萬好,無一處不好。

當然前提是有人幫你打掃清理,時時維護,也有人洗衣做飯。

蘇葉自然有這個財力,直接雇傭了十來人,其中廚房就有三位,兩名廚子和一名小工。

在宋朝,那些可以買賣的奴仆基本沒有,都是雇傭,合同長的簽十年,十年後看是否續約,可以請人繼續乾。

相對地他們的工錢也就比較高,好的廚師一天需要500文,而能乾的婆子一天也要差不多200文,因此這宅子裡每月的花銷至少在300兩上下。

除了這些人的工錢,還有吃穿,養車馬的錢,維護房子的成本,所以在開封想要生活過得好,免不得大出血。

當然了,蘇葉是不擔心的,先不說蘇母留給原主在汴梁的產業,就夠她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加上霸刀山莊現在正在經營的,以及蘇葉這六年來的經營,每年至少十幾萬兩收益,花這些是輕而易舉。

蘇母置辦的產業中,除了這一棟房子,還有三間鋪子,一間在通力坊,一間在安業坊,都在內城城西,繁華的商業地帶,鋪子不大,可以開一間腳店了,因此租金不便宜,每月的租金200兩左右,加起來就是將近400兩。

最後一間在外城,靠近國子監,被租給了一家經營青樓生意的,那個房子大,直接有三百多間,中間還有園林設計,每月租金300多兩。

這裡加起來就超過了700多兩,完全能覆蓋宅子裡的開銷,還能剩下一半用來花銷。

另外,蘇母在城郊買了一百畝的下等田,和一百畝的山地。

所謂下等田,並不是它的地力有多差,或者沒有水源可以灌溉,而是離汴梁稍微有一點遠,運輸需要翻過一個緩坡,不是很方便。

再加上那塊地隻是往年被開了荒,後來戰亂百姓都逃了,就變成了荒地,但官府的登記,卻是下等田,得按照下等田的價格購買。

誰也不願意做這個冤大頭啊,因此就一直空著。

蘇母心裡沒那麼多彎彎繞繞,江湖人經營勢力,大部分都是找個山頭,先修建房子,然後收弟子。

大部分弟子給孝敬錢,他們拿去買鋪子買地,然後把地租給附近的農民耕種,或者收一些給不起孝敬的弟子,讓他們從事耕種,順便學武。

而往往這些地,就是開發自己所在的那個山頭,因為離得近,也往往都是一些荒地,甚至沒有經過開發的。

江湖人很少去計較這些地裡的出產怎麼樣,因為那些基本不賣,隻供自家吃,省的花錢買了。

他們要是想賺錢,多收一些富貴子弟當徒弟,或者收本地富戶的孝敬即可,何必累死累活種田呢。

蘇母也是這個思想,在汴梁郊外買地,為的是給自家供糧食。

也因此,這個稍微便宜點,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就被她選上了。

沒辦法,更好的地方被那些官員或者富商占據了,想買都買不到。

買下之後,前麵好幾年都沒什麼出產,因為要養地,一直種的都是一些蔬菜。

經過十多年經營,現在才剛剛成為中等田,可以種植水稻,小麥,和各種農產品了。

另外,那個小山頭經過修整,種了一些果樹,散養著雞鴨鵝,牛羊豬等牲畜,每年運到汴梁一賣,再扣去雇傭佃戶的工錢,能有個一年七八百兩吧,遠遠比不上商鋪賺得多。

關鍵十幾年過去了,它總共也就給蘇家帶來了一千多兩的收益,這還是近幾年攢的。

那麼錢哪裡去了?

當然不是被管事貪了,他還沒那個膽子,敢貪江湖人的錢。

其實大部分都被拿來修莊子和路了,蘇母聽說大戶人家在郊外都有莊園,所謂莊園,不僅有田有地有山,還得有堪稱園子的建築。

反正也不缺這點錢,索性她也修上了,剛開始幾年,地裡的產出不行,隻能建幾棟屋子,臨時讓雇傭的仆人落腳。

後來收益上了正軌,就越修越豪華,房子有兩百多間,裡麵亭台樓閣,水榭遊廊,應有儘有,更有練武場和花園等占地麵積巨大的場所。

總共花了好幾萬兩,才在三四年前修成。

而剩下的錢,當然用來修路了,不是不方便嘛,蘇母直接大手一揮,在山的中間挖出了一條寬闊的道來。

這樣一來,運送就不用上坡下坡了,再把連通進城的路修一修,可以直接用牛馬車通行。

現在除了路稍微遠一點,需要三四個時辰,一點問題都沒有。

因為蘇母的慷慨,附近的地居然再一次成了香餑餑,被官員富商買下,開發成農田。

這樣一來,蘇家莊子的郊區,也就沒那麼郊了,而且地價也漲了,雖然依舊沒有回本。

但不得不說,蘇母真是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至少這讓蘇葉在城裡,完全不缺糧食吃。

也不用擔心遇到戰爭或者天氣不好,糧食減產,糧價上漲的情況了。

錢不錢的還是小事,最主要保證了她不會缺糧。

而這些都是蘇母和原主留給蘇葉的財富,能讓她在汴梁過著舒舒服服的生活。

另外,霸刀山莊那邊,也重新恢複了產出。

當年萬眾門的事發後,蘇葉隨即消失,但這不代表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萬眾門裡的財物大部分被蘇葉帶走,剩下的充公,而那些人,參與了霸刀山莊滅門的,都被砍了頭,剩下的也沒了武功,還沒了金錢,隻能灰溜溜地躲起來,過著普通日子。

但這件事幾乎傳遍了江湖,所有人都見識到了蘇葉的手段,和殘酷毒辣的性格。

至此,再也沒人敢打霸刀山莊的主意,即便現在的霸刀山莊隻有雪鬆夫妻和零星幾個人在,也沒人敢對付他們。

蘇葉後來回去過一次,給雪鬆夫妻永久改頭換麵,讓他們徹底成為霸刀山莊的管家和管家夫人。

另外,蘇葉還給了他們一套功法,是在陸小鳳世界收集的,在那裡都能算一流,更彆說這裡了,而且相比之下,是完整傳承的武功秘籍。

夫妻二人都學了,然後招收了一些弟子,重新把霸刀山莊建立起來。

但和以往不一樣,這次走精而少路線,兩人隻代蘇葉收了六個弟子,剩下的都是雇傭的雜役,教一些拳腳功夫,為的是護衛山莊安全,剩下的不管。

弟子們學成後,就被安排去了山莊旗下的產業,管理那些,而雪鬆夫妻就可以不再管理雜務,而是跟在蘇葉身邊,走南闖北。

因為這番改規矩,霸刀山莊的產業,每年能給蘇葉帶來萬兩白銀,多的她也沒要,就讓那些弟子們收著了,全當他們的提成。

而最最賺錢的,其實是蘇葉遊曆六年,一手經營起來的運輸貿易線。

其中有六條最為賺錢,其中一條是從四川眉山出發,沿岷江南下,沿長江東行,到達江陵,後由淮河北上,進入汴河,抵達開封。

這一路經過好幾條水係,也路經六個江湖勢力範圍,蘇葉頗為耗費了一些精力,和他們周旋,簽訂了合約。

自此之後,四川各地的特產,都會以一個極快的速度,運送到汴梁販賣,最快半個月就能到達,最晚也隻需要二十來天。

彆說是花椒這等容易保存的香料了,就是水果,也可以在熟透前,抵達金陵,臨安,然後北上汴梁,進入大宋第一大城。

在四川,蘇葉簽訂了十幾個大單子,有關於香料的,也有水果蔬菜糧食等。

本地的江湖勢力會負責采摘,送上貨船,然後沿路由那些江湖勢力護送,直到進入汴梁,也有本地的地頭蛇接手入庫。

全程蘇葉隻要派兩個人看著就行,剩下的不需要她多操心。

而這一來一回,她卻可以從中賺取每年三四萬兩白銀。

除了這條線之外,還有從東南沿河到內陸以及汴梁的路線,運送茶葉和海鮮。

宋朝內地吃河鮮比較多,海鮮是相當少的,一來保存不方便,二來運輸非常困難。

蘇葉想到了硝石製冰的方法,先用硝石製冰,然後用這些冰來運送海鮮。

這應該算是比較早的冷鏈了,這樣做能讓人在汴梁,也吃到海鮮,增加了食物的豐富程度。

但相對來說,運費也是相當的高。

高沒關係啊,汴梁有的是有錢人,他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越貴越難得越喜歡。

這些海鮮也不會供給普通人,有三條銷路,一是供給大內。

皇宮有專門的購買渠道,運來購買最新鮮的食材,供給大內的皇帝和後妃們。

另外官員上衙,中午也供給午餐,因此禦膳房也要提供中午這一餐,需要的食材自然不能少。

所以他們有專門的采購團隊,而這些是由太監負責的。

蘇葉找到了一個專門負責海鮮的太監,沒錯,大內有專門收購海鮮的,隻不過這年頭海鮮不易得,相比之下,河鮮更簡單一點。

每年十二個月,都有不同的河鮮敬上,比如刀魚,河豚,蝦等等,每月都不一樣。

因此這些專門負責河鮮的太監們,繁忙的同時,也賺得盤滿缽滿。

可負責海鮮的就不一樣了,他們每年隻能采購一些乾貨,比如乾魷魚,或者帶魚之類的。

但在宋朝,上層階級是不喜歡帶魚的,帶魚采買回來,也隻能供給宮人,宮女,太監和侍衛之類的。

所以這些太監的地位比較尷尬,屬於比較有錢的采購部門,卻領著撈不到外快的差事。

對於蘇葉送上來的海鮮,他們自然萬分歡迎。

為了和他們達成合作,蘇葉還特意從東南沿海收集了好幾位名廚,敬獻上去。

這些人擅長做海鮮,有了專門的廚師,以及冷凍快速運來的濕貨,短時間內,海鮮成為了皇上和後妃們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喜歡,還在佳宴上專門擺出來,官員們嘗到了這種和河鮮完全不同的美味,頓時就跟風上了。

於是他們爭相購買,價格再貴都樂意,尤其是辦宴席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兩道拿的出手的海鮮,都顯得檔次不夠了。

最後就是那些大酒樓,他們往往是最敏感的,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海鮮熱,和蘇葉簽訂了長期供貨單子。

他們才是生意的主流,皇宮那是賠本賺吆喝,從內庫賺的銀子,轉眼打點給那些太監了。

而官員們的後宅,買多買少是不穩定的,他們或許今天開宴會,要的多一點,明天無事就少一點。

而且每人的口味不同,喜好的海鮮也不同,因此在他們手裡能賺高價,但真正穩定的訂單,還得是各大酒樓。

他們幾乎可以把貨品包圓了,一年四季,到什麼海鮮他們都要。

而且這是獨一份的生意,由硝石製冰冷凍,屬於是秘方的範疇,再由有武功的人快速運送,普通商人也很難做到。

因此光這個生意,蘇葉每年就能賺七八萬兩。

其實應該更高的,畢竟每年的流水,超過了三十萬,但無論是特製的船隻,硝石的花銷,還是雇傭那些江湖門派,都不是一個小數目,蘇葉直接讓利了70%,才促成了這單生意。

好處是她完全不需要操心,沿海那邊打漁,冰凍,上船,都有專人負責。

汴梁這邊一到貨,直接被人領走,前後她隻需要派一個人看著就行。

而這人被蘇葉安排了江班,這家夥確實機靈,在周青峰沒死之前,直接坑了他兩萬多兩,之後一分沒要,全都孝敬了蘇葉。

蘇葉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學著和那些江湖人,酒樓老板,太監們打交道,而他也做的很好,還自發組織了一個小隊,專門負責監督這條海鮮運輸線,避免有人和他們搶生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