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宴微微皺眉,甩去這些念頭,專注手上攪拌肉餡的動作。
豬肉餡加入五大勺禿黃油,加入一個雞蛋、蔥末蒜末、鹽、胡椒、白糖、料酒、少量做蛋羹用的雞高湯以及切碎的豬皮凍。
這豬皮凍是用去毛的豬皮焯水後,切成條,跟丁香、桂皮、白芷、花椒等□□樣香料做成的香料包一塊煮至濃稠後,用生抽、老抽、耗油調味後放涼而成的,質感像介於涼皮和果凍之間。
肉餡攪上勁,略微冷藏一會,直到變成可以戳動的塊狀。
用勺子舀一勺肉餡,包進薄可透光的皮裡,捏出一圈口子,上鍋蒸著。
用來做包子皮的麵團還有些剩著的,裴宴將這塊麵團擀薄,切成寬條,滾水下麵煮熟後過個兩水,分彆盛進個碗裡,再澆進今天剩下的羊雜湯。
這時包子也已經蒸好,跟碗麵一起端出去:“今天是手擀羊雜麵和蟹黃小籠包。”
裴珠迫不及待接過去,咬了一口蟹黃小籠包。
九月重下旬,母蟹變得更加肥美,最近新套餐D成了裴氏食府最受歡迎的套餐。
蟹黃已經成了偏橙的顏色,滋滋冒油。
滾燙的肉汁帶著蟹黃的鮮美流進嘴裡,裴珠被燙得咧了下嘴,邊“呼呼”喘氣邊將一整個小籠包都吃了,才想起來要招呼何嬸。
結果一回頭,何嬸壓根不需要她招呼,吃麵吃得頭也不抬。
手擀麵富有韌勁,沉浸在鮮香的羊雜湯中,能鮮掉眉毛。
今天洛聞川跟他的狐朋狗友們有個聚會,提前下班。正好是周末,何嬸不用去幫接小孩,裴宴就叫她過來吃飯。
何嬸本來還不好意思,直到聽裴珠說這不是店裡賣的,而是裴宴做的員工餐,有時候還會借此試驗一些新做法,這才放下心過來。
吃完飯,何嬸問裴珠,要不要跟她一道去燒香:“明天九月十九,燒香的好日子啊,你們過年時候沒來得及去寺裡頭吧?”
過年的時候裴宴忙跟律師商量裴茜夫妻的案子,加上要準備開店一些事,連年前準備都顧不上。
過完年就直接去擺攤了,自然沒顧得上燒香之類的事。
裴珠想了想,去一趟也好,問裴宴:“明天白天正好是休息,咱們去一趟?”
前段日子,裴宴因為太過勞累發了次低燒,感覺像之前一樣連續工作太耗身體,便把客流量相對最少的每周白天定為固定休息日。
裴宴其實不大信這些,不過看何嬸跟裴珠都很熱切的樣子,便也點頭同意。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就出了門。
潯陽市內有好幾個寺廟,不過大家提起燒香,一般還是會去方圓寺。
方圓寺位於潯陽城東的隱山上,占地極廣,有大幾百年曆史,是全國範圍內都赫赫有名的寺廟。
裴宴跟在何嬸和裴珠後麵,燒了一柱香和兩根紅燭。
何嬸和裴珠還打算去求點平安符之類的,裴宴對這些興趣不大,反倒是被剛才濃鬱的香火氣熏得有點頭暈,打了個招呼,獨自出去透透氣。
方圓寺修建得十分肅穆雅致,景色很好。
裴宴有意往人稀少的地方走,不知轉到了哪,前方出現“請勿通行”的牌子,想來前麵應該是僧人們居住修行的地方,正想折返,忽然聽到兩個年輕僧人的對話。
那兩個年輕僧人一胖一瘦,瘦的道:“師兄,你們說的陳師傅那事,具體是怎麼回事啊?”
胖僧人說:“師弟你雖然剛來方圓寺不久,但也應該知道,咱們方圓寺,除去曆史悠久、解簽靈光以外,還有一點出名——那就是素齋好吃。好些香客,都是奔著咱們的素齋來的。”
“雖說咱們也有比較便宜實惠的自助素齋,但作為最大招牌的,還是咱們的素齋大廚——陳師傅做的素齋。一天隻做一百份,想吃到要麼清早排隊,要麼提前半月預約。”
“就是這位陳師傅,半個月前下山辦事時出了車禍。雖說沒有危及生命,但右手臂骨折嚴重,他本來就已經六十多歲,醫生說至少要四五個月才能好透。這事一出,不說要失信於之前已經預約的香客們,長期停業的話,說不定會丟了素齋這一大招牌。”
“負責管理寺裡庶務的靜羅監院本來打算先從其他寺廟,或者外頭的素食餐廳裡請個手藝好的師傅,這幾個月暫時接一下陳師傅的位置。但那位陳師傅脾氣比較……哎,出家人不能打誑語。總之,他跟靜羅監院說,除非請來的師傅的手藝能得到他認可,不然他絕不允許這樣的人接他的位置,哪怕是暫時的也不行。”
“咱們寺待遇不錯,修行環境也好,更重要的是,陳師傅在素齋界是頂級手藝,不少人都抱著能從他那學幾招的心思。不管是出家的,還是陳師傅這樣不出家、隻是在寺裡頭工作的素齋師傅,甚至是素食餐廳的廚子,聽說這件事,好些人跑來應聘。沒想到,這些人都被陳師傅給罵走,一個人都沒留下。”
“陳師傅這脾氣,師傅們都覺得不可能從他手裡學到東西,漸漸地就沒什麼人來了。之前連著兩天一個應聘的都沒有,今天倒是來了兩個,不過我看,這兩個多半還是會被陳師傅罵走。早上靜羅監院已經開始琢磨著主動從外麵招人。”
方圓寺有兩個地方能吃到素齋——西邊的“方圓寺齋堂”是自助素齋,物美價廉。
不過最出名的,還是東邊“方圓寺素齋館”的素齋,因是專門鑽研這行當幾十年的大廚所作,每天隻賣百來份,其中一小半提供預約,剩下隻能現場排隊。不少遊客為了能吃到這素齋,天還沒亮就進寺裡排隊。
裴宴隱約記得,她小時候好像來這邊吃過素齋,味道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這事跟她也沒什麼關係。
雖說是無意,不過偷聽人家說話也不好,正準備轉身離開,卻見瘦僧人撓撓頭,問道:“招人?去哪招啊?”
胖僧人道:“看靜羅監院的意思,應該是準備找那些比較有名的素食廚子。”
“隻是這些廚子,多半看不上我們能給的這點待遇,也沒空天天來。靜羅監院打算退而求其次,廚子一周隻要來一回,招待之前預約過的香客,不至於砸了招牌就好。”
“至於條件——咱們的香火錢,都要用來修繕文物和建築,剩下的還得管咱們的生活費,以及每年固定給貧困孩子們的捐款,錢肯定是出不了多少的。不過咱們在火車站、飛機站都有專門劃給我們的燈箱廣告位置,還可以在售票處幫打廣告,如果是那些自己做老板的素食廚子,說不定被吸引過來。”
裴宴本來已經轉身,聽到這話,瞬間百六十度一個轉身,走向那倆胖瘦僧人。
她對著兩位僧人,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抱歉,我不小心聽到你們說話。”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個很會做素齋、也很需要打廣告的廚子。”
*****
靜羅監院坐在方圓寺素齋館後廚外的石墩上,唉聲歎氣。
他今年四五十歲,出家十來年。因為出家前曾是個公司高管,所以方圓寺一切經營相關的活計,自然而然就落到他身上。
現在寺廟大多景點化、商業化。
靜羅認為這並不是壞事,畢竟僧人們吃飯要錢,修繕廟宇文物要錢,給貧苦的孩子們捐款也要錢。
隻是經營一所如此大的寺廟,並不是什麼容易事。
最近靜羅最愁的,就是這素齋館的問題。
歎了半天氣,抬頭看到前方走來一個穿著樸素、麵容冷硬的老人,連忙收拾心情,迎上去:“阿彌陀佛,陳師傅,今天來應聘的兩位,已經在後廚裡等您了。”
陳師傅略一點頭,不出一言。
靜羅掙紮片刻,開口道:“今天這兩位,一位是隔壁之江省很有名氣的素齋師傅——光悟小師父。另一位,則是曾在擁有梅林星級的素食餐廳做二廚的張師傅。這兩位的實力,比之前來應聘的廚子們要高上不少。我如果去外頭找,也很難找到比他們兩個更好的。您這回,哪怕覺得不百分百認可,也儘量通融通融……”
陳師傅不置可否地“哼”了一聲,靜羅看他這反應,就知道自己這話說了也白搭。
眼見著陳師傅往後廚裡去了,靜羅又一歎氣,正準備轉身進去看看情況。忽然瞧見底下兩個年輕和尚,領著個長得極漂亮的年輕女香客過來。
靜羅還以為這是來吃素齋的香客,正準備說下素齋館現在並不營業。
卻聽胖和尚說:“靜羅師叔,這位女施主,是來應聘的。”
胖和尚跟靜羅解釋一番,裴宴是無意間聽到他跟師弟說話,心動於靜羅能提供的廣告位,所以過來應聘。
靜羅看一眼裴宴,卻十分遲疑。
那些廣告位,他要拿出來雖說不算特彆麻煩,但也要跑不少手續。
他本來是打算,如果今天來的這兩人還是不行,再用廣告位作為條件,出去招人。
今天這兩人,都願意在陳師傅養好手臂之前這四五個月,每天都在素齋館工作,不像外麵招來的人,多半隻能做一天。
這兩人都是手藝很好的素食廚子,靜羅覺得,他們也不一定就沒法獲得陳師傅認可。
最讓靜羅猶疑的是,裴宴如此年輕,怎麼也不像是真有本事的廚子。
裴宴看出他的想法:“您聽說過裴氏食府嗎?我就是這家小飯館的老板。”
靜羅一愣。
這年頭和尚都會上網,靜羅因為要經營方圓寺,更是時刻走在網絡前沿。
裴氏食府他當然知道,最近在潯陽特彆火,手藝人人稱讚,這位女香客既然是裴氏食府小老板,那肯定是有點本事的。
隻是,雖然她做一般的菜好吃,但這不代表會做素齋啊!
他心裡萬般念頭閃過,雖說對裴宴還是不大看好,更指望已經在裡麵那兩位師傅能得到陳師傅青眼,不過還是決定讓她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