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定後,五人中唯一的女性食評家開口道:“你們覺得這一路上,有可能得獎的餐館麼?”
另一個同樣較年輕,紮著馬尾辮的食評家想了想:“要我說,白家絕對沒問題。”
最後一個較年輕,戴著眼鏡的食評家笑道:“你這回答夠狡猾。白家那麼多分店,每年都會占一兩個位置,若非協會有規定,同一公司或家族旗下的分店,一年最多得兩個‘新店之星’,那得獎的隻會更多,白家當然沒問題。”
老饕唐源是標準生意人模樣,微胖,彌勒佛般樂嗬嗬的:“我倒覺得這話沒錯。我們不知道所有入圍者的水平,說不定恰好我們評審的這十幾家餐館水平格外高,或者格外低,結果沒什麼是一定的。”
食評家趙甫麵容嚴肅,不發一言,隻偶爾看一下表,計算上菜時間。
聽到動靜,為防暴露身份,評審員們不約而同閉上嘴。
上菜的是兼職服務員的楊陽:“套餐A:酸梅椒鹽排骨、麻婆豆腐、銀魚羹;套餐B:四喜丸子、油爆腰花、蛋羹;套餐C:鐵板羊肉和羊雜湯配烤餅;套餐D:香辣蟹和禿黃油;套餐E:香辣蒜蓉烤魚和白菜豆腐湯;套餐F:雞翅煲和排骨湯。”
“甜品椰汁桂花糕和櫻桃酸奶冰酪各三份,後者容易融化,您們什麼時候要了下來下麵叫一下。最後是兩樣酒水,青梅酒和白葡萄酒各三杯,都上齊了。”
楊陽乾脆利落地把菜從托盤上放下。
每份套餐上菜之間有間隔,但是很短,一眨眼的功夫,才都已經上全。
評審員們不約而同地想,看來這家餐館的大廚,對時間把控得很好。
中餐不同於西餐,上菜講究一個快。
從上菜的速度,也能側麵反應大廚的能力。
每一道菜都熱氣騰騰,香味鋪麵而來。
評審員們不約而同地咽了口口水。
光看賣相,就知道大廚手藝肯定不俗。
六樣套餐是放在一起,一道評鑒。
趙甫先夾了一筷子離他最近的香辣蒜蓉烤魚。
先看外表——外皮酥脆,裹著紅亮的醬汁,賣相極好,隨後才放入嘴中,細細品味。
一口下去,趙甫本來略微閉上的眼睛倏然睜開。
烤魚外皮酥脆,裡麵的魚肉卻是雪白又軟嫩的。夾魚肉的時候,會順其自然裹上一層醬汁,這醬汁完美結合了香辣和蒜蓉的做法,帶著辣椒和蒜蓉的香味。不是那種會讓人感覺痛的辣,比起辣,更多的是香,因為同時還有蒜蓉,所以滋味格外豐富。
又嘗了幾口爽脆而入味的配菜,喝了一口水衝淡嘴中味道,才轉向其他的菜品。
這烤魚,說實話,十分驚豔。
不知道其他菜,能不能給他同樣的驚喜。
趙甫下一個瞄準的,是鐵板羊肉。
羊肉還在滋滋冒油,熱騰騰地要一口,紅燒和香辣的風味融合在一起,軟爛的肉中溢出汁水,是不輸給烤魚的美味。
酸梅椒鹽排骨酥脆酸甜,香辣蟹鮮美無比,雞翅煲這種家常菜,也是種熱騰騰的能溫暖人的美味。
大家都是專業的,每道菜隻嘗一兩口,就得轉向下道菜。
平日裡早已習慣,今天卻有些意猶未儘。
這菜實在過於好吃,簡直時刻都在挑戰他們的專業度。
等菜嘗得差不多,馬尾辮食評家下去叫了冰酪,大家開始嘗甜品和酒水。
冰酪酸甜,椰汁桂花糕清甜不膩,兩樣自釀酒水經過裴宴一次次的改進,更是格外的香氣逼人。
終於評審完,大家紛紛抓了剛才印象最深、最喜歡的菜來吃,一邊吃一邊感慨:“這家店水平實在很好。”
“確實,每道菜的水平都非常穩定的高,沒有什麼短板,包括甜品和酒水都能成為加分項。”
馬尾辮補充:“我剛才下去要冰酪的時候順便看了一眼,禿黃油和幾樣湯是二廚做的,不過大廚有指點過好幾次,她技術確實好,一下子把湯和禿黃油的水平也穩到了其他菜差不多的水準。”
等吃得差不多了,評審員們才開始準備打分。
他們一向是現場打分,剛剛品嘗過,印象最深的時候,打出來的分才最為準確。
“新店之星”的評審,滿分是10分,一般來說9分以上就算是高分了,9.5分以上就是超高分。
三位年輕評審員不約而同給出了9.5分以上,然而趙甫和唐源卻遲遲未定。
趙甫思考片刻,說:“你們這分有點太高了。”
女食評家一愣:“趙老,這手藝配得上這個分啊?”
趙甫搖頭:“她的手藝確實很好,但這家店大廚實在是太年輕,這家餐館的名氣也實在是虛了點,我認為分數還是得壓一壓。”
趙甫今年快六十歲,是老牌食評家,性格也十分古板。
他來之前按照習慣,查過裴氏食府的網上評價,發現網民對這家小飯館的評價,很多都是“網紅小飯館”。
又看了下裴氏食府過往事跡,的確有不少疑似營銷推廣的做法。
營銷推廣,對於一家餐館來說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到了“網紅”的地步,多少就有點過於浮躁了。
這家餐館的大廚,手藝確實很令人驚豔。
然而,她實在太過年輕。
年輕人,本身又比較浮躁,很容易被榮譽衝昏頭腦,飄上天,最後鬨成“傷仲永”的下場。
於情於理,給太高的分,趙甫都覺得不太合適。
女食評家遲疑:“可是,S省還有宋家,壓分的話,這家店多半就無法得獎。”
趙甫說:“我們的職責是打分,最終是否得獎與我們無關。”
“本身裴氏食府去年剛剛開業,得‘新店之星’的機會有足足三年,第一年得不到,問題也不大。事實上,我覺得等它沉澱一兩年,等名氣不那麼虛的時候再給,更為合適。”
三個年輕食評家互相對視,的確,趙甫說的很有些道理。
他們也見慣了年輕時一片大好,後麵飄起來不好好磨煉廚藝,最後水平一落千丈,客人抱怨不喋的案例。
不是每個人都是黎白昕,鹹魚了好幾年,回來還能更上一層樓的。
裴氏食府的名氣有些虛,也是事實。
一旁唐源也連連點頭:“趙老說得是,給高分,確實是不合適。‘新店之星’這種重要獎項,如果年輕人得獎後飄了穩不住質量,那就不妙了,甚至會影響到協會。”
唐源附和趙甫,除去覺得趙甫說的有道理以外,其實還有私心在。
他本身是做生意的,跟宋家有生意往來。
整個S省,跟宋家有一爭之力的也就隻有裴氏食府。
比起裴氏食府,他更希望看到宋家酒樓得到“新店之星”。
畢竟,萬一宋家酒樓拿不到半個“新店之星”,生意肯定會被影響,說不定還會波及到他,他不願意被影響。
如果趙甫不開口,唐源絕對不敢說這話,一看就有私心。
但是既然趙甫這麼說了……他理所當然跟上。
確實嘛,裴氏食府才開業第一年,又不是宋家這種拿不到獎有大麻煩的。
這回就把獎讓給更有資格拿獎的宋家,沉澱沉澱,明後年名氣沒這麼虛了再拿獎,這不是皆大歡喜?
小團體裡兩個地位更高的都這麼說了。
三個年輕的被他們帶動,紛紛修改了評分。
本身,“新店之星”是手藝、名氣缺一不可的獎項,根據名氣等因素修改最終分數十分常見。
裴氏食府的名氣和環境本來就都是減分項,比不上那些廚藝世家和多年名廚,他們也就是因為裴宴手藝太好,暫且忽略了這兩點而已。
實際要較真起來,還是有很多能扣分的地方的。
當然,最終分數其實也不會降太多,畢竟裴宴的水平在那,基礎分就高,按名氣壓也壓不了多少。
最終得分,9.38。
其實9.2分以上,就妥妥能進入前18,奈何,裴氏食府同省還有宋家酒樓。
在出結果前十天,協會會給所有入圍者發送擬名單。
當天,裴宴第一時間打開郵箱查看擬名單,滿以為會在上麵看到自家小飯館的名字,然而沒有。
隻有宋家酒樓,最終分數,9.43。
*****
宋家酒樓,宋懷仁看著屏幕上的擬名單,輕鬆地吐出一口煙,給宋宛如報喜。
果然,隔壁那黃毛丫頭壓根就不是他的對手。
裴氏食府。
裴宴坐在電腦前,僵了足足十分鐘。
她緊緊皺著眉,思索沒得獎的原因。公示時會顯示擬獲獎者的分數,同時所有入圍者會得到自己分數,隻差了0.05分。
難不成,就是因為名氣不足?
邵清和從後廚出來,撩了下散落下來的金發,笑道:“怎麼,得獎太激動?”
裴宴看向他:“名單上沒有裴氏食府。”
邵清和笑容瞬間消失:“怎麼可能?”
上前看了一下,果然沒有,隻有宋家酒樓。
裴宴皺眉道:“難不成就因為名氣差了一點?”
“我們的名氣沒低到會影響結果的程度。”
邵清和轉來轉去,忽然抬頭:“你記不記我之前說過,因為評審員個人偏好,有時會導致壓分和抬分的?咱們多半就是遇上了這種情況。”
“理論上,專業的食評家不能有個人偏好,但是實際情況中,很多時候食評家會無意識產生偏好。打個比方,本身就嗜甜的,吃比較甜的菜,就會心生喜愛;而本身很不喜歡甜的,吃同一道菜,可能就不怎麼喜歡。”
“‘新店之星’實際評判中還有名氣這一影響要素,個人偏好影響就更大。但凡評審員裡有比較古板的,覺得咱們家就是個網紅小飯館,名氣不夠。他們倒不一定是故意針對我們,但肯定會進行壓分——就好像一些電影獎項,評委覺得某個演員太年輕好看,對演技要求反倒更加苛刻。”
“你的分數,跟宋家酒樓隻差0.5,恐怕就因被為壓分,最終沒能超過宋家酒樓。”
邵清和停下踱步的腳,看向裴宴:“老板,趕緊提出申訴。”
不用他說,裴宴已經打開申訴網頁。
得到“新店之星”是她的主線任務,如果真拿不到,後果不堪設想。
哪怕是死馬當活馬醫,她肯定也得掙紮一下。
但裴宴還是衷心希望,這不是一條死馬:“如果真的是名氣的問題呢?”
“無妨,”邵清和肯定道,“‘新店之星’雖說名氣和味道缺一不可,但味道還是第一位。你的名氣和宋家酒樓差距不算太大,隻要味道能穩穩壓過,就絕對能把屬於你的獎項搶回來。”
*****
“新店之星”的評審期理論上是一個月,但其實四月初,評審員們就得完成他們的工作。
剩下十天,是留給入圍者們的申訴和再評時間。按照協會統計,每一年,至少都會有十個以上的入圍餐廳進行申訴。
畢竟,“新店之星”不是世界廚師聯合大賽這種大型賽事,能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泰鬥級人物當評審,確保百分之一百沒有誤差。
雖說評審員都是協會會員,能力絕對不差。
但是為了確保公平,分組和分配評審對象全是隨機,有時候也會出現一個組裡所有評審員都比較苛刻,另一個組裡所有評審員都比較寬鬆的情況。
同時,有時候也會有評審因個人偏好,有意無意地壓分抬分。
雖說因為評委都比較專業,最終得分,不會有特彆誇張的差彆——頂多也就是一分左右的差距。
但像是分數過線,卻沒有超過同省其他對手,或者分數很接近前十八這種情況,差一分天差地彆。
所以若入圍者對最終結果有異議,可以隨時提出申訴。
申訴之後的再審,采用的是加賽形式。
因為需要租借場地、邀請評審團隊之外的評審員,需要不少人力物力。
所以,負責這一塊的專員,會先篩除一些單純是不服氣所以胡亂申訴,一看就沒資格進行再審的。
比如宣稱自己很接近前十八,其實分數隻有7.82分,差遠了的。
再比如宣稱自己跟同省第一很接近,其實連前十八都沒進去的。
剩下的大概五六名,便會派出專員來初步審核,確保有花費人力物力再審的必要。
派出的專員,一般都是確定跟入圍者沒有什麼商業交集,不會有任何私心的。
比如馮乙這樣出了名脾氣臭,不好討好的食評家。
再比如,一些地位極高,壓根不可能被售賣的大企業家。
*
陸白華坐在加長豪車後排,秘書正向他說明明天日程:“除此之外,協會那邊聯係您,問您有沒有時間去進行審核。”
他用一手按摩著鼻梁骨:“是‘新店之星’的再審?”
“沒錯,”秘書說,“需要審核的一家正好在潯陽,組委會聽說您來這邊參加會議,便問您有沒有時間。”
陸白華是華國美食協會的榮譽副會長。
他平時家中集團就夠忙,大部分時候不會管協會內事務,這次“新店之星”雖說在組委會掛了名,但也就是派了兩個下屬去幫忙。
不過,陸白華本身對美食感興趣,像是審核這種不怎麼麻煩的活,有興趣的話,他會專門空出時間。
“這家是沒進前十八,還是過線但是沒比過同省其他餐館?”
“是後者,”秘書看向協會發來的資料,“您需要審核的是一家叫裴氏食府的小飯館,這家最終得分是9.38,離同省第一9.43的宋家酒樓十分接近。”
“協會那邊詢問過兩方評審員,裴氏食府的評審員說是因為名氣問題,所以壓了點分。協會認為有再審的必要,不過以防萬一,還是得先通過審核。”
裴氏食府。
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陸白華思考片刻,恍然想起,幾個月前他去方圓寺,當時了空方丈吃的素齋,就是這裴氏食府的小老板做的。
那素齋味道很好,他印象深刻,當時本想去店裡坐坐,不過正好有個緊急會議,隻能想著下次有機會再說。
他這種大忙人,這種小事轉頭就忘。
現在秘書提起來,才回憶起來。
一時產生興趣:“那就去看看吧。”
*
司機掉了頭,往槐南街開去。
陸白華本就在開完會回往酒店的路上。他住的酒店離市中心很近,很快就到了裴氏食府。
來得也比較趕巧,八九點,再晚一點,可能就要打烊。
下車前,想起作為審核員,不能暴露身份,便臨時跟秘書交換了外套,又摘下手腕上價值百萬的手表,這才往裴氏食府裡去。
裴珠恰好在店裡。
她最近備戰高考,大部分時候都要學習,但是勞逸結合也同樣重要,周末晚上,就會來裴氏食府坐坐,休息休息。
陸白華看好菜,跟裴珠對上視線,忽然怔住。
裴珠長得比她至急年齡年輕一些,看上去也就三十五歲上下,相貌也好。
但這不是他怔住的理由。
陸白華微微凝神,不知為何,他覺得眼前這女人,好像格外麵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