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更,早點求票!)
時隔多日,再入洞府,一切依然,仿佛時空在此地凝固,感覺不到什麼變化。
趙靈台輕車熟路,直接來到後麵的靈田邊上,拿出天元稻種,以及早準備好的兩件小工具,開始種田。
種靈田,是個技術活,趙靈台曾想過在靈台山上尋兩名靈農進來代勞,但想了想,還是作罷。
靈台洞府,乃是法寶級彆的存在,目前得保密,如果走漏了風聲,傳揚開來,隻怕會招惹到三大仙門的覬覦,麻煩多多。
這也是他要選擇在後山開啟陣法的原因所在。
這裡,是他的主場,又有鎮派大陣加持守護,再加上一個阿奴,在安全性上,能做到最好。
在洞府內種田,能夠減少技術需求。首先不怕蟲害,其次氣候變化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至於施肥澆水那些,隻要有靈脈滋潤,便等於一刀切,不用多加理會。
天元稻為靈種,自不與尋常稻種相同,從播種到發芽,正常便要三月之久,而成長期,到成熟收割,整個過程,足足要兩年!
在趙靈台看來,兩年的時間根本算不得什麼。他在天庭看守的玄桃,在天仙大神眼裡,就是個飯後水果,就得百年一開花,百年一結果,百年一成熟。至於真正的仙果,動輒都是以“千年”為單位的。
所以說無樹果的五千年周期,堪稱可怖。
相比之下,天元稻兩年便能收割,簡直是“神速”了。
當然,耗時與功效往往成正比,不能奢求太多。
兩斤稻種撒開,恰好能種滿所有靈田,行距之間分得比較寬,皆因成長起來時,會如同灌樹叢一般高大,而每一株稻米,正常能收獲三斤左右,好的話,可達五斤,計算起來,這一批收成,總計數千斤,當真是多產高產
忙活了一個時辰左右,種完所有種子,接下來,隻需等待即可。
看得出來,當年龍窟的妖修們也是比較懶,開墾一塊靈田在靈脈旁邊,基本都是播完種,便不用怎麼管理了。而且在陣法上增加了功效,便是特地針對種田的。
做完這事,趙靈台去到祭壇上,從懷中拿出那顆定魂珠來,放上去。與黃天印、玉如意、以及一枚法器手鐲陳列在一起。
這幾件寶物,便是他出去一趟所得到的收獲,屬於豐收。不過最大的收獲還是洞府本身,雖然比不上真正的洞天福地,但在人間,已經屬於頂級的修煉資源,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比如說,趙靈台把一眾弟子傳送進來。
隻是目前沒有這個必要,洞府畢竟不大,人多了,靈脈不堪重負,終究會支撐不住,從而日漸稀薄,那樣的話,這洞府便會變得平庸,想要恢複過來,不知要多少歲月才行。
趙靈台很懷疑,龍窟的妖修們舉派飛升,留下洞府在南海,在某種程度上,就和趙靈台埋劍小南海一樣,都屬於一種放養。
而今,趙靈台把洞府弄到了靈台山上。
麵對那口幽深的靈脈,他總有一股進去一探究竟的衝動,想弄清楚它的構造。他甚至懷疑,靈脈的儘頭,是否通往彆的時空——
這樣的想法,就顯得非常荒誕而玄虛了。
另外,趙靈台心頭還有個疑問,那黑魚大聖是怎麼返回人間的?其失去了本體軀殼,剩得魂魄意識,倒類似於金蟬脫殼。借屍還魂不算什麼大神通,可從仙界跑到人間來,這就不一般了。
撇開些淩亂想法,趙靈台繼續擺弄幾件寶物。這些東西,他都抹去了裡麵的印記,等於是無主之物,獲得者隻要對之進行淬煉,即可獲得認主。
趙靈台對這些寶物沒有多少需求性,他倚重的,隻有劍。有草莽劍在,無需再驅馭彆的法器。
想了想,他拿起那件手鐲,然後運轉陣法,出到外麵。
從消失到再度出現,時間流逝不少,但阿奴站在那兒,紋絲不動。
陣法收斂,洞府恢複平靜,就是一枚器物,靜靜地安置在地上。
趙靈台撿起,放好,然後把那個手鐲遞給阿奴:“此物,送給江上寒。”
“好。”
阿奴接過,也不多問。他明白趙靈台的意思,江上寒與桐葉好事將近,手鐲,等於是一件賀禮。
這手鐲屬於一件空間類型的寶物,裡麵能容納不少事物,又是女性款式,送給桐葉戴,恰到好處。而讓阿奴出麵,則不用解釋什麼。
“好了,我走了……嗯,我到內門庭院住。”
“好。”
阿奴應一聲,拿出腰牌:“這個給您。”
趙靈台接過,有塊腰牌在手,行事出入,都要方便得多。阿奴留在神堂,他也就不到外門鐵鋪子了,乾脆就在內門住下。山上那庭院,一直空著。
門中弟子,代表著劍派的新生力量,以及未來。他們的成長頗為重要,但前時在山上,趙靈台一番旁觀之下,覺得劍派的教導方式存在些問題,他想糾正過來。
而且,最重要的劍法本身,包括林中流他們畢生所學的,其實也有問題。
靈台劍派內,有近十套劍法傳授教導,這些劍法,都是趙靈台當年所創。不過有些是成套完整的,有些原本隻得幾個招式,然後被林中流他們拓展開來,糅合彆的套路,最後給生生整成了一套,好比那《靈台七十二式》,便是如此。
但這套招式繁雜的劍法在趙靈台看來,充滿了漏洞,華而不實。
號稱天下招數最多的南海《碧海丹心劍》共有三百六十五招,趙靈台曾經見識過,給了一句評語:“敗之,隻需一劍!”
所以趙靈台決心要改良修正劍派劍法,畢竟創造那些劍法的時候,他的修為悟性等狀態,與現在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好比一個成長起來的人,回首顧盼,發現年輕時的所想所做,總是充滿了稚氣與不成熟。
其實當年趙靈台創建劍派,並無太多想法,隻是想通過這麼一種方式廣而告之,好讓那位仙人知道,他沒有辜負那份可遇不可求的仙緣,他成功了。
是以那時候除了三位嫡傳外,對於彆的弟子,趙靈台並未多費心思,反正他們能學則學,成不成,主要靠個人的努力與悟性。在門派的管理上,同樣如此,很是散漫。
然而從天上貶落凡塵後,趙靈台感悟良多,他已不同往日,劍派,同樣需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