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盈這些天還在絞儘腦汁的思索, 如何才能解決黃河水患。
她身份低,事情又大,即便心裡想救這數百萬的民眾, 真到要給個解決辦法的時候,人便開始發懵, 一時間根本找不到破局的點在哪兒。
黃河決堤, 漢武帝不是一點兒都沒管——發十萬人堵河堤是記載在史書上的, 沒記載的減免賦稅、開官倉放糧恐怕也不是沒有, 真正的問題,是誰都沒想到這次決堤會這麼嚴重。
漢文帝的時候, 黃河也在酸棗縣和白馬縣兩度決堤,當年能給堵上了,怎麼可能這次就修不好?不堵過怎麼知道!
站在韓盈的角度, 這是就是巨大的浪費, 一個極為錯誤的決策,但她知道曆史的結果才能這麼評判,不知道的漢朝君臣這麼做其實完全沒有問題,甚至說,哪朝哪代不都是摸索著來救災,用人命堆經驗啊。
在這個時代重新研究中醫的韓盈,實在是太明白這點了。
偏偏站在她的角度, 她是不想讓這民力和糧食全部白白損耗掉的,畢竟國家的賦稅就那麼多, 今年的賦稅消耗掉,明年再遇到更要緊的事,自然便顧不得堵堤口,甚至說, 就算是漢武帝不打匈奴,也不提周遭逮著一次機會就過來打一回的四夷,光連著不斷的旱災和飛蝗就夠讓他有心無力了!
隻是即便韓盈能夠確定未來發展走向,真讓她去勸阻漢武帝的時候,她又拿不出能夠放在台麵上說,又極為合理,且能夠說服對方的理由和證據的。
不能說服漢武帝改變決策,那還談什麼救災?可說服對方的理由她又沒辦法說出來……這完全是個死循環。
糟糕的是,黃河決堤必須得解決,解決不了水患還是要持續二十年,同時間擺在韓盈麵前的,還有十幾個郡民眾的生計問題,水災不比旱災,後者是軟刀子割肉,還能給人喘息的空間,甚至一些田地位置好,存糧多的大戶還能在原地熬個幾年,水災是不分貧富全給淹了不說,還又急又猛,這才多久,外界就已經到了人自賣自身的地步。
麵對這樣的局勢,韓盈急的是團團轉,想解諸郡的困境,那就得從彆處調糧,統籌安排,最好是有兵力護送,這才能保證糧食能夠送到百姓手裡,人還好說,無能為力的是糧,每年的收成就那些,沒有就是沒有,除非是神仙再世,否則彆想多出分毫,偏偏糧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她必須得‘無中生糧’!
這一刻,韓盈恨極了自己的空間裡沒有土豆紅薯。
隻是這時候,恨也沒什麼用了。
旁的靠不住,目標還是得放在向漢武帝要糧上,韓盈想寫一篇諸郡受災慘狀的奏書,隻是還未落筆就被否定了,曆史上它郡的郡守縣令,保管比她寫的還慘,他們都勸不動,自己這奏書絕對是沒有半點屁用。
否定這條,韓盈又打算用江、淮兩地的重要性來勸漢武帝加大救治力度,寫了一半又被她給放棄了,如今天下共有六十八郡,這次受災接近五分之一,還是中原腹地,長安的那些大臣又不是蠢蛋,怎麼可能不知道重要性勸諫漢武帝?可最後還是沒有用處。
將自己關在房間裡,韓盈看著自己整理過這段時間的曆史記載,頭痛欲裂。
三年之後衛青就開始反攻匈奴,接下來兩度率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其背後供給軍需正式士兵和民夫能有百萬之數,消耗的糧食更是天文數字,而黃河決堤的口子,也在戰爭結束,漢武帝下定決心後沒用多長時間便堵上了,漢國不是國力用儘,隻是漢武帝不願意全拿給江淮諸郡而已!
征戰四方才是他的目標,其它的一切,都要往排。
皇帝嘛,什麼時候都會有苦一苦百姓的心態,反正苦頭不會落到他頭上,哪怕是韓盈,頂多也就是私底下罵幾句,最後還是得哄著,順著他的意願去想辦法,而以漢武帝的功利性,沒見到兔子前,他是不會撒鷹的。
要有一個能用、省錢、快速,同時有助於他繼續戰爭的救災方案啊。
韓盈拿著後世與現在的地圖互相參考,從空間和記憶,以及自己這些年的經驗中尋找一切能夠拿來解決的辦法來寫這份方案,寫的整個人都快瘋了。
實話說,韓盈不瘋才怪。
十幾個郡的救災方案,正常情況下,這是丞相太尉皇帝乃至一眾頂級智囊商議的,屬於國家最高級彆的調動,而韓盈現如今撐死不過是一個縣令,人的數量和問題同時正比例增長的,兩者的難度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她沒有經驗又沒有具體數據,上哪兒寫這份救災方案?
所以韓盈仍舊是沒寫出來,好在,在想怎麼寫它的時候,她逐漸理清思路,有了怎麼解決水災的頭緒。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威逼利誘。
威逼不是直接將刀架在漢武帝脖子上的威逼,而是給他算賬,算這些郡一年損失了多少,不僅算明麵上的稅收,還要算人死亡後在糧食、兵力上的損失,總之,一定要大的讓漢武帝覺著繼續拖下去,漢國非得被拖垮不可。
但僅憑算賬肯定是不夠用的,算完損失的下一步,韓盈便要給漢武帝恐嚇,水災嚴重到這種地步,肯定要有人舉兵造反,保不準裡麵會出來個陳勝吳廣,如今外夷侵擾,內憂外患之下,搞不好你就要亡國了!
圖窮匕見的亡國危機威脅之後,韓盈便要漢武帝說全力救災有什麼好處,堵黃河已經是沒用了,那疏通黃河呢?
西漢沒有疏通黃河的經驗,她這個後人卻是有的,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都知道黃河成為地上懸河,反複決堤的原因,是因為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會不斷淤積,以至於堤壩越壘越高,卻一直避免不了決堤。
而後世給出的辦法,也就是在黃土高原植樹種林治標上實在是太久,韓盈用不了,不過,挖新溝渠讓黃河水改道卻是可行的。
感謝當年學的省情,東漢王景挖渠令黃河改道後,保證了黃河八百年沒有泛濫啊。
黃河穩定,江、淮兩地平原自然能夠成為漢國的重要基石,不過僅此一點還是不夠,韓盈需要更大的利益勾的漢武帝心動,正好——她用七年時間實驗出來種地經驗,也差不多可以寫成一本農書了。
一本照著做,至少能讓糧食豐產三成的農書。
江淮平原多出三倍賦稅的好處,她就不信漢武帝不會動心!
隻是頭緒有了,具體怎麼做,寫它的數據從哪兒來,韓盈還是解決不了。
數據上問題還不大,跑一趟山陽郡,隻要梁郡守允許,拿山陽郡的數據估算就好了,畢竟正常情況下來說,韓盈就不可能知道具體的受災數字,至於具體怎麼做,隻要皇帝想,自然會有無數人排憂解難,真正的問題,還是糧食不夠。
去年和匈奴撕破臉,本就讓糧食儲備到了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步,今年漢武帝要派人防備著匈奴進攻,這就得扣除一部分糧食,水災還得防備南越趁機進攻,這又得扣掉一部分糧食,而受災的郡實在是太多,五分之一的人數,彆說國庫了,整個漢國都養不起。
肯定會死一部分人的。
韓盈很清楚這點,她要做的,是儘量從彆處找來糧食,讓這部分曆史上因為沒有救援而死去的人,活的越多越好。
至於大量的糧食從哪裡來——
韓盈想到了幾個群體。
權貴,豪族,商人。
國庫來源於農人的賦稅,而農人田地有限,又有賦稅,拿不出來真不能向他們多求,但上麵的這三類人不一樣,他們擁有的田地以頃來計算,不知道儲存了多少糧食,她是很有可能從他們手中獲得大量糧食的!
這也是韓盈為何通知行商暫時不要離開的原因之一,他們手裡的商路和銷售渠道是她現在最需要的東西,儘量一個都不能出問題。
渠道有了,如何從權貴豪族手裡換來糧食再保證安全運輸回來也是個難題,韓盈一邊將在何處給黃河挖渠改道、工程量需要的人數和時間問題扔給婁行,一邊跑到了作坊這邊蹲著,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夠適合割這些人韭菜的新品。
暴雨對宛安縣並非沒有影響,隻是沒到死人的地步,小混亂和情緒低迷都是有的,蔡彭敏銳的察覺到了本縣有些不安的氛圍,便勒令全家人沒事兒不要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