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氣鼓,自創方子遂豆丸(2 / 2)

一種為氣機鬱滯所致鼓脹,《萬病回春·鼓脹》中便有提及:“中空無物,有似於鼓,小便短澀不利,其病膠固,難以治療,用分消湯加減。”

第二種便是氣虛所致全身腫脹,《石室秘錄·內傷門》中有這方麵的記載:“氣臌乃氣虛作腫,似水臌而非水臌也。其症一如水鼓之狀,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麵腫起,後漸漸腫至上身,於是頭麵皆腫者有之。”治改以健脾行氣加利水之藥,方用消氣散。勿以水臌法治之,並禁食鹽。

“我跟你的看法一樣,聽張女士說到自己的情況時,便覺得就是氣鼓之症。”

說完這話,張景才又繼續說起了患者張啟霞的情況:“醫治半年餘,病情反而越來越重,已長期不能睡臥,隻能半仰半坐。”

張景才提到這個,陸軒下意識的看了眼張啟霞,便聽到張啟霞哭訴著道:“醫生,我實在是沒辦法了,在醫院治了半年多不見好不說,反倒是越來越嚴重了,本來一開始我隻是腹部腫脹,現在上半身就沒一塊好的了,如果張醫生和您都看不好,我隻能提前結束自己的命了,不然這麼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

“張女士,沒什麼過不去的坎,您這病又不是什麼不治之症,隻是氣鼓而已,還沒到絕望的程度。”陸軒連忙道。

隻是氣鼓……

這話,若是其他年輕中醫師嘴裡說出來,無論是誰恐怕都會覺得狂妄。

氣鼓真要那麼好治,張啟霞也不會在醫院治療了半年沒有效果不說,反倒是越來越嚴重了。

可這話是從陸軒嘴裡說出來的,張景才非但沒有覺得狂妄,反倒是暗自點頭。

患者陷入絕望,這個時候,作為醫生自然要給患者希望,而醫生的自信,有時候往往比藥物起效更快。

果不其然,陸軒說出這話後,張啟霞便是一臉驚喜地問道:“真的嗎?”

“當然,我還能騙你不成?”陸軒對著張啟霞微微一笑。

治療氣鼓,他多少還是有把握的,也不全然是為了提振患者的信心,真要沒把握,他也不敢把話說的這麼大,不然到時候真治不了,那可就麻煩了。

“謝謝陸醫生。”

有了希望,張啟霞臉色也是好了不少。

而陸軒則是繼續詢問著張啟霞的情況,親眼看過之後,也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氣。

張啟霞突出症狀為腹部膨隆如抱枕,兩腰側及後背腫滿甚,以至皮膚撐裂,出現縷縷白斑,胸部突起如丘,呼吸窒塞,全身脹滿疼痛,痛苦萬分。

結合張啟霞訴說的情況和檢查所得,所患病症為“氣鼓”無疑。

“小陸,怎麼樣?”

“應是氣鼓無疑。”

“氣鼓肯定是氣鼓,就是怎麼治我說實話,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讓顧華華把你喊過來看看,你熟讀醫書,中醫七大派係都有研究,找你商量一下病症方才更加精準,開的藥也不會有什麼差錯,不需要多次開方才能辨證。”對這一塊,張景才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職級高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不僅沒有,反倒是願意向他人學習。

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而且,陸軒的本事他太清楚了,其他人開的藥不一樣就能對症,他相信陸軒一定可以。

張景才繼續說道:“從發病機製上來看,氣從上降,而推原其本,實自下升,坎中之陽,氣之根也。

氣升於肝脾,肝脾左旋,溫暖而化清陽,是氣升於水分也。

肝脾不升,陰分之氣堙鬱而下陷,故臍以下腫。

……

脾土既陷,胃土必逆。

脾陷而肝木下鬱,胃逆則膽火上鬱。

其下熱者,肝木之不升也,其上熱者,膽火之不降也。

病本則屬濕寒,而病標則為濕熱,宜瀉濕而行鬱,補脾陽而達木氣,清利膀胱之鬱熱也。

對於這種情況,我打算用桂枝薑砂湯。”

“桂枝薑砂湯?”陸軒臉上露出疑惑。

“嗯。”

張景才點點頭,見陸軒神色有些不對勁,於是出口問道:“難不成小陸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氣不化水,左陷於下而為氣鼓;肝脾不升,陰分之氣堙鬱而下陷,故臍以下腫,這種用桂枝薑砂湯的確可以,不過……”

陸軒頓了頓道:“張女士病情比之桂枝薑砂湯所記載的要眼中的多,而且又耽誤了半年時間,絕非一般舒氣消脹之品所能奏效,老張,不是我說,這桂枝薑砂湯怕是治不了張女士的病,翻到會因為藥效不達,起不到什麼作用。”

張景才陷入沉思,隨後抬頭說道:“你說的這點的確如此,她的情況比桂枝薑砂湯所記載的要嚴重的多,單用桂枝薑砂湯的話,還真沒什麼作用,不過不用桂枝薑砂湯的話,那用什麼?還是在桂枝薑砂湯的基礎上做加減,增加舒氣消脹之藥?”

“用遂豆丸吧。”陸軒說了一個方名。

張景才眉頭微微一皺,顯然沒聽說過。

陸軒笑著解釋道:“甘遂4.5克,巴豆20粒,三棱2.4克,莪術2.4克,元桂1.5克。

除巴豆製為豆霜外,上藥共研極細末,煮米為核,熟水泛作綠豆大小丸,便是遂豆丸。”

“這是你自創的方子?”張景才低聲說道。

“算是吧。”

自創倒不是,不過沒人用過,那跟自創也沒什麼區彆,隻是將導師們的辛勤勞作視為己有,陸軒多少有些不太好意思。

“回頭我讓老吳幫你申請一下專利。”

“行。”

陸軒也知道張景才這話背後的意思,沒有拒絕,反正不用他自己去操作,而且氣鼓患者不算多,這種方子說實話,就算是申請了專利也賺不了幾個錢。

去申請,也隻是怕被不法商人申請了,用以牟利。

“詳細說說你這遂豆丸。”逮到了機會,張景才可沒想著輕易放過陸軒,多了解一點也是好事,氣鼓患者雖然不多,但誰敢保證以後遇不到?

總不能每次遇到這類患者就找陸軒來看吧?

我張景才七十多歲的人了,不要麵子的嗎?

陸軒倒是不知道張景才在想什麼,對方想知道,他也沒打算瞞著,直接說道:“方中以甘遂、巴豆兩味猛

藥為君,對於消除痰飲水積及穢濁鬱結之物,無出其右者。

對於兩味藥,就有多名古代的醫學家有做過介紹。

寇宗奭雲:“甘遂長於行水,攻堅為用。”

張元素雲:“甘遂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乃泄水之聖藥。”

李時珍雲:“腎主水,凝則為痰飲,溢則為腫脹,甘遂能泄腎經濕氣,治痰之本也。”

甘遂合素有“斬關奪隘”之稱的巴豆,排除水濕更是如虎添翼。但本方使用甘遂、巴豆,在於寬猛兼施,緩急為助,以發揮猛藥緩攻的作用。

甘遂必須用麵包煨透,去毒以後方可使用;巴豆必須去殼心及白膜,若是不去心令人作嘔,不去白膜則傷胃,炒熟壓淨油質,成為巴豆霜再用。

這與李時珍提出的“甘遂不可過服,中病即止”,以及對巴豆“生猛熟緩”、“微用亦有撫緩調中之妙”的理論是一致的。

而三棱、莪術為行氣散結、破血消積之品,用以為臣。

元桂性味辛甘大熱,能通百脈,補命門真火,增強膀胱氣化之力。

蓋命門真火為生命最主要的原動力,命門真火衰微,以使膀胱氣化失司,無力蒸騰水液,故水停泛溢;且水之與氣,同源異名,在人體中,互生互化,不能截然分開。

元桂溫補命火,即所以化氣行水,用於兩對猛藥之中,既可以增強其排水舒氣之功,又可以對機體起到保護作用,以達驅邪而不傷正的目的。”

我咋忘了定時更新了?抱歉抱歉,晚了幾分鐘,電腦後台還一直崩潰

(本章完)